教师:在上节课欣赏了《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文章的艺术魅力之后,我又有一个想法。这篇文章写于四十年前,那时多数人没有见过鲜荔枝,更没有吃过鲜荔枝,科普文章就得这样写。但现在读者情况不同了,现在全国没有一个地方的人没见过鲜荔枝、吃不到鲜荔枝。这样,介绍鲜荔枝知识的文章也应该是另一种写法吧。从现在的角度看,你们觉得本文哪些内容应该删掉?哪些内容应该保留?为什么?
学生1:文章最后一段全部删掉,他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改变过去那种只能供小数人享受的状况”,现在这种状况已经改变了,大家都能吃到鲜荔枝了,没有必要再强调“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
教师:删掉最后一段,大家赞同吗?
学生集体呼应:赞同。
学生2:第13段介绍古籍和古树的内容也应该删掉。现代人想了解荔枝谁还有兴趣去翻看那些古籍?那棵古树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着。这些都应该删掉。
学生3:删掉古籍的内容我同意。但是删掉介绍古树的内容,我不同意。我对这棵古树到很感兴趣,很想去那棵“宋家香”的古树下面合影留念呢。再说你也不能说那个古树就死了,万一还活着呢。
学生4:我觉得介绍古籍的内容也不能删。因为读了这些内容,我才知道介绍荔枝的古籍共有13种,才知道古代的荔枝有32个品种。这些只是都是我原先不知道的,读了这些内容使我增长了知识。所以不能删。
教师:这三位同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我们站高一点去想想,写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在取材的时候,到底谁说了算?根据什么标准?
学生集体呼应:当然是我们读者说了算。
学生4:所以,那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又很想知道的东西,说明才有必要,才有价值。而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就应废话少说或者不说。因此,介绍古籍的内容不能删。(教师板书:让读者增长知识)
学生3:读者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也不能删。那棵古树,我很感兴趣,我是读者。所以不能删。(教师板书:读者喜欢的、感兴趣的)
学生2:我现在改变想法了,他们的理由更合理。
学生5:第2段至第5段,介绍荔枝果实外形的内容可以略写,这些外形大家多见过,大家都孰知的东西,就没必要浪费读者的时间了。至于具体怎样简略,太细碎了,说来话长,课堂上没时间了,课后再说。
学生6:文中一些古诗文应该删掉。虽然说这样的古诗文能增加文学性,但也让人看不懂,费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颠坑仆谷相枕藉” “惊尘溅血流千载” “旋沉荔花蜂酿蜜,清香不减蔗浆寒”等诗句,太深奥了。不符合科普说明文明白易懂的要求。
学生7:我不同意删掉。这些古诗文不但能够帮助说明,让读者信服、明白。更主要的是这些古诗文能激起我的阅读兴趣,在枯燥乏味的说明中能点缀这些古诗文,能让我这个有文学爱好的人提起精神来,这好比是上天的恩赐,怎么可以删掉呢?
学生6:但是那些深奥、苦涩的古诗文能激起你的兴趣吗?我想看到这些文字你肯定烦都烦死了。
教师:这两位同学虽然处理的结果不同,但是对古诗文取舍的标准还是一致的,就是要从读者的兴趣出发来决定内容的取舍。这样,我来个折中,那些浅易的古诗文保留,那些深奥的古诗文删除。这样去掉了厌烦,留下了喜欢。
学生轻声附和:好的。
学生8:第7段前半部介绍荔枝肉的内容要保留,做荔枝干的内容应该删掉。现在都吃鲜荔枝了,很少吃荔枝干了。
学生9:我觉得都应该保留。我们都知道鲜荔枝味美、可口,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可口,文中就告诉我们“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我们现在也吃荔枝干,但不知道荔枝干是怎样制出来的,文章就向我们介绍了干荔枝的制法。这些内容不但让我们知其然,还能让我们知道其所以然,能让我更加透彻地了解荔枝,加深我的认识。所以说不能删。(教师板书:加深读者认识)
学生10:第14段说“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有关叙述荔枝北移的内容应该删掉。荔枝北移要涉及到气候、土壤等问题,这些自然环境的问题很难改变。现在运输很方便,就不用北移了,种在南方也挺好的。化用一句名言:一方水土养一方水果。
教师:学生10认为荔枝北移难度太大,就没必要说明了。同学们觉得这个理由合理不合理?
学生11:我赞同同学10的观点,再补充一个理由,研究荔枝北移的事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个成本远远大于运输的费用。所以没有必要研究北移的事了。
教师:你们两位说的都有理由,但是,我要提醒一下,你们的理由合理不合理?回到刚才的共识上去,文章的取舍谁说了算?
学生12:应该由读者说了算,不能由荔枝说了算。荔枝北移的技术,几千年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成功,没能在北方大面积种植,形成经济价值。保留这个话题,能引发读者去思考、关注这件事,甚至能激励读者为之而奋斗。(教师板书:引发读者思考)
教师: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我们关注读者的条件和阅读效果时,即使是最经典的文章也需要大量的修改。那些能增长读者知识,加深读者认识,激发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的内容,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要多写。而那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东西,在读者看来,没有说明价值的东西,就应废话少说。总之,写文章应该从读者的实际出发,这是写作原则。科普说明文的写作如此,一般文章的写作亦如此。
论文作者:陈志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荔枝论文; 读者论文; 学生论文; 内容论文; 教师论文; 古诗文论文; 古树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