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交通系统构成城市骨架,对城市发展建设行起到举足轻重的重大作用。但目前我国部分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出现了诸如交通堵塞、车多路少等一系列交通问题和矛盾,城市资源得不到优化利用。迫切需要我们在交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基础上,反思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规划理论和体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视角;道路交通规划;研究
引言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主要作用是为城市居民在有限的路面条件下,完成道路路面分配性设置、满足城市交通职能需求、表现城市规划理念。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道路规划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城市职能化交通分布在城市道路体系内部,保证城市通行安全与畅通。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要以城市规划理念为中心,体现城市规划思想和原则,取得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在城市整体规划设计中与城市规划的各方面成果和谐与统一。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在逐渐扩张,城市居民人均车量数逐年上升,人均道路使用率却在下降。宏观来说,城市交通道路承载能力与城市空间成正比,出行空间的减少使得交通出现大概率拥堵情况,容易引发事故。这一现象会威胁到城市总体的质量水平,也会造成潜在的危险因素。现有解决方案一般多从交通管控方面入手,也就是限于现有交通状态进行拥堵解决,这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城市规划是具有前瞻性、包容性等综合特征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交通事故的潜在因素。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是先综合研究城市过去几年的发展形态和未来十几年的发展规模,并以此为根据,去安排城市用地配置基础设施,完成土地的基本分配后由此考虑交通路线。实际上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形态,也间接深远的影响着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这就突出了建设留白的重要性。在未来,居民出行方式要有方向的去进行引导,较少小型机动车的使用,控制人均车辆的增加,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宣扬、鼓励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利用,宣传绿色出行。从宏观角度管控居民的出行,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先行考虑道路规划的上层设计。综合以上,在未来发展模式上,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是相互作用的,交通规划影响城市布局,城市规划决定交通体系具体内容。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常见问题
2.1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
多年以来中小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管理部门在重视城市主要干路的规划设计同时,往往忽视了同样有着重要作用的城市次干道和支路网的规划建设,这就使得我国城市道路网等级级配不够科学化和合理化。从正反两方面纵观国内外的规划建设经验,可以明显看出:路网合理的级配结构从主干路、快速路到支路,最合适的应为“金字塔”形,而我国中小城市为主的很多城市路网结构以“倒三角”、“纺锤”形为主,普遍缺少支路或次干路,支路网密度指标远小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次干路、支路等辅助道路系统的缺失,造成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缺乏过渡性连接设施,这使得城市交通集中在几条贯通性干路上,这样的境况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流系统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相互分离也极为不便,不同类别道路系统的交通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于是城市交通便出现了应快却不快、应畅却不畅、应通却不通、应达却不达的现象;另外长距离交通与短距离交通重叠,机动车交通流与非机动车交通、步行交通流重叠,快速交通流与普通交通流重叠,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2.2道路系统功能紊乱
城市道路按照其使用功能,应分为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在我国部分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两种用途的道路之间的界限模糊、混乱,一些交通性主次、干道随着城市发展建设逐渐演变为商业街,道路开口增多,人流、车流等自身交通压力不断增大,通行能力大打折扣。
2.3道路交通规划理论陈旧
我国城市道路规划理论多来源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主要是针对交通拥堵、住房问题等“城市病”提出的,主要考虑的是道路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缺少对地方特色、人文的了解和城市肌理的梳理,诸多城市建成区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城中村,城中村中存在许多历史悠久的街巷,这些街巷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体现着城市的独特魅力。在许多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城市道路规划只是考虑经济性、合理性,千篇一律的“方格网”路网,未考虑到对城市肌理、形态和风貌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3城市道路规划管理的方法浅析
3.1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是承载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民生性建设工程。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也是城市居民出行首选方式。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一是在道路规划设计中直接预留城市交通公共体系发展空间。二是统一管理体系。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性是决定城市交通运输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城市交通公共运输体系应建立统一的管理运行体系,保证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与运行效率。三是确定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占有比例。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在运行时,会在城市道路中规划出专门公交通道,保证公共交通运行的快捷。城市公交占有路面比例是城市交通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公交系统快捷运行的必要支撑。
3.2交通规划趋向绿色方向发展
在打造城市绿色出行及环保出行交通机制的基础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生态环境和交通方式的改善及革新。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绿色环保的概念,将城市交通布局成为地上地下两个部分,大力发展地下轨道交通,助推绿色交通的实施。从人口规划方面来讲:首先控制住大城市人口大规模迁移及过快的增长速度。合理安排人口分布问题,可采用城市交通走廊模式,合理划分职住问题,减缓职工每日上下班所产生定点式出行高峰,降低因出行高峰所产生的交通事故。积极了解市民对出行路线的评价,对于市民产生的道路评价要积极做出回应。
3.3强化城市支路的规划和建设,重视城市肌理的保护
支路是运输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中应要明确规划支路的位置、宽度及相关配套的建设要求。另外在规划支路网的建设中,建成区中可对现有街巷进行拓宽,那些小街小巷作为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本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因此在这些支路的规划和建设中应采取合适的模式,避免不切实际的拓宽和拆除,小街巷普遍存在的私搭乱建现象应予以治理,坚决拆除。改造后的街巷宽度最低限度要满足机动车通过,同时必须满足消防车和救护车顺利通行要求,符合城市安全要求。
3.4城市规划要从单中心城市模式转化成多中心城市模式
我国大多数城市都采用单中心城市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中心城圈层叠式向外无限扩张。但交通需求量并不会由此放射性递减。在城市规划上,应更倾向多中心城市模式,以廊式交通网为主要发展趋势。以雄安为例,在城市设计规划上力求打造15分钟人居生活圈,其交通走向主要以地下管廊立体交通为主。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应在吸收西方标准城市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情况,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规划理论和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志强 《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国家计划出版社.
论文作者:赵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交通论文; 道路交通论文; 城市交通论文; 道路论文; 支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