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经典,逸一身书香论文_李美芹

吟咏经典,逸一身书香论文_李美芹

——浅议教师的诗书修养

◆ 李美芹 山东省肥城市王瓜店街道新镇小学 271608

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中,台湾乐坛传奇陈彼得一曲《青玉案》唱出每个中国人对我们传统文化的骨血之情,拨动了华夏儿女内心深处对精神故园的深深依恋。当我们对泊来的文明发出“你往何处去”的疑问时,蓦然回首,我们的文化正温润如水,滋润着这个浮躁时代的国人的灵魂。

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两千年的文化,每个时期都有引以为傲的,甚至达到巅峰的文化现象和杰出作品:如《诗经》、《离骚》、诸子百家、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文人们遣词炼句的功夫精绝自不必说,字里行间透出的文人对宇宙万物的关怀之情,融汇其中的人生品格、智慧修养、风骨操守,实质上早以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构建人生信念的不竭之源,成为真正意义上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科技以令人惊愕的速度发展的时空里,先哲圣师们的思想精髓却从古至今,甚至从国内浸润到国外,恒久影响着世人。做为一名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从古文化中汲取到的应该更多、更广。诸如处世信念、思想境界、精神气质,及至教育理念、教学艺术等,无不可在古典文化中得到启迪,以完善自我,达到社会和自我的认可,具有传承文化的底气,让我们的孩子在师生同声吟诵经典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具有水与山的品格。

一、经典文化与教师的处世信念、思想境界

回观中国历史文化历程,做为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文化,提倡积极入世与淡泊名利的和谐统一,这也正是现时代身为教师这一职业应具有的积极情怀。一方面积极进取,以渊博的学识、奋进的精神善待自己的崇高职业,有“直挂云帆济苍海”的坚定信念,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使命感,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纯真情怀,有“衣带渐宽终不梅,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敬业精神,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孜孜追求新知精神,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殷殷期盼,更有欣赏学生“最喜小儿无赖,船头卧剥莲蓬”、“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情趣和慈母情怀;另一方面“安贫乐道”,净化精神的家园,摒弃浮利虚名,以一种扎实、旷达的心态生活、工作、学习。面对大于世界的诸多诱惑,不防参孔孟、效颜回,修身立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以自己高尚的道德、信念春雨润物般浸润学生的人格、信念。只有这样,我们做为传承入类文明的使者,才真正能把高层次的人格境界、丰富的生命内涵、生命的内在价值传承给后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经典文化与教师的精神气质

有言道:“三日不读书,其面目可憎。”最为精炼地道出文化在人的精神状态,自内至外的气质中的作用非同小可。一个人的精神内涵越为丰富,他自内至外呈现出的气质越为平实高雅。“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中国人理想气质的至高境界。这也正是教师所应具有的气质的体现。教师这种自内至外的气质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气质的形成。多读经典,我们从中受益匪浅:或许以现代观点来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叔嫂不亲授,长幼不比肩”是有些迁腐的封建礼教,但其中传递出的为人要正直坦诚的信息却是最有魅力的气质体现。《论语》在让我们审视检点自己的举止言行、懂得做人的道理的同时,我们已从中提升了自己的气质。屈大夫的《橘颂》在让我们懂得气节的同时拥有了气节;苏轼的“竹杖芒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会使我们感到一种挣脱了困苦,自生命中飘逸出洒脱;读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苍凉,凄美壮丽;“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又是怎样让你体会“诗中有画”的意境;读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那份对追求的达观执着,读读“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宫是小人”的朴实告诫。只要我们静心去读,就会读出一种自内至外的气质,立于三尺讲台,在给自己一份自信、一份踏实、一份人生的亮丽的同时,更给了学生一种无形的感召,充盈了学生的心灵。

三、经典文化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

在教育界,无人不知“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这句古语。而它恰恰是近两年来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能力比知识重要”的教育理念的翻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传递着最为朴素的人格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实质道出的是关注学生的个性,用不同的尺子衡量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启迪学生,才能出现多种规格的人才。“寓教于乐”、“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醒我们时下只有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解救出来,让他们爱学、乐学,在愉悦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才是最重要的。简单来说,就是让兴趣做最好的老师的“快乐教育”。在教育信息千变万化的今天,回首历史,发现我们现在需要探索的许多教育理念,古人早以挚朴的言辞娓娓道来。多给学生些经典文化的感召,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我们,接受我们的教育。而这前提是以教师深知并引以为傲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做底蕴的。

四、经典文化与教师的审美观

一位出色的教师,往往拥有较高层次的审美观,能以学生百听不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思想见解,把教育信息准确、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启迪学生思索、探讨。多些诗文修养,是提高教师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古文学洗炼的文字,幽远美好的意境,深邃的人生万物哲理,既给人以色彩美的享受,又能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带给人理性和智慧的启迪。往往一首好诗文,“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所以,多一些诗文素养,在提高自己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论文作者:李美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吟咏经典,逸一身书香论文_李美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