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件产业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地建设论文,软件产业论文,理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TP31 T-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3)07-0072-03
当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建设软件产业基地已成为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软件产业基地能营造优越的局部政策环境,形成较为诱人的研发、生产、通信及工作生活环境;有利于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集中起来,构成产业化的基地和企业群体,从而产生局部的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不断实现资产、生产和人才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企业的联合与共同发展。
一、我国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概况
1.我国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历程
我国软件园的建设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最初的三大软件产业基地。早在1992年,原电子工业部率先命名了我国最早的三大软件基地,即以中软总公司为骨干的北京软件基地、上海浦东软件基地和位于珠海的南方软件基地。
第二阶段: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1995年,在国家火炬计划的支持下,第一个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东大软件园诞生。随后,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火炬软件基地产业规模发展迅速。截至2002年,共建成22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第三阶段:国家计委与信息产业部支持建设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18号文件,创造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2001年7月,国家计委与信息产业部在充分利用原有软件园的基础上,建设了北京、上海、江苏、广州、杭州、大连、成都、济南、长沙、西安、珠海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计委对软件产业基地建设给予部分资金支持。
2.我国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概况
近年来,在国家颁发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几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都在积极行动建设软件园,一些外资也开始注资国内软件园,我国软件园建设呈现出快速蓬勃的发展态势。
(1)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自1995年,火炬计划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地方软件产业优势,试点组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创造局部优化环境,探索软件产业规模化发展之路。截至2002年7月,相继命名了22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经过7年来的发展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骨干和示范作用。截至2001年底,基地共有软件企业3700余家,员工17万多名。2001年,基地总收入达650亿元,软件产品及服务收入达450亿元,其中自主软件收入350亿元,出口创汇2.1亿美元。火炬软件基地对全国软件产业的贡献率已超过80%,聚集了一大批当地的软件企业,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优势。可以说火炬计划软件基地在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软件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2)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据统计,2000年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共实现软件产品销售收入191.9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自主知识产权软件销售收入138.8亿元;2001年软件产业基地产品销售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国软件产品销售收入的81%。截至目前,由国家计委授牌的共有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这11个软件基地大部分都是投入了上亿元乃至几十亿元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园区建设。规划中的软件园不仅集中提供了软件研发场地,还有配套的商务区和生活区。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将初步形成我国软件产业“一带多点”的发展格局,即形成一条沿海软件产业带和若干软件产业中心区域,并向周边辐射,带动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3.我国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模式
目前,我国的软件园虽然为数众多,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类模式。
(1)国家立项,国家和地方共建的软件园
以上海浦东软件园和珠海南方软件园等国家级的软件产业基地为代表。其中上海浦东软件园是信息产业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的,珠海南方软件园是在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广东省珠海市政府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这种类型的软件园规模比较大,往往成为所在地区的IT产业中心,对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龙头和方向性的带动作用,建成后经济效益显著。但此类软件园一般建设的周期较长,投资较大。
(2)投资商通过投资而发起建立的软件园
这种软件园主要是由投资方(一般为风险投资商)建立园区并自己选择合适的软件企业入驻,注入资金使其高速成长,并谋求将选中的企业推向股市,收回投资,然后再寻求其他的投资对象完成资本的循环和增值。此类软件园以深圳赛博韦尔软件园为典型,是我国首家利用外资建设的软件园。
(3)政府和投资商共同创办的软件园
这类软件园通常也称为“官助民办”体制。“官助”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与落实、宏观管理、综合协调、有效组织软件园建设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民办”则体现运用市场机制,调动投资商的力量为软件园建设开辟融资渠道。大连软件园就是在大连市政府的领导下,由民营企业大连亿达集团投资进行软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东软集团大连部分作为大连软件园的主要投资建设主体建立起来的,市政府成立大连软件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扶持大连软件园发展的优惠政策,对软件园的开发、建设进行指导、管理和服务。
(4)以知名软件企业为基础扩展建立的软件园
这类软件园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一般的知名软件企业基础上建立的软件园,以山东齐鲁软件园、四川托普软件园、长沙创志软件园等为代表;另一种是由知名高校的IT产业集团所建立的软件园,主要有东大阿尔派建立东大软件园、浙大网新兴建的软件园等。
此外,按有无明显地域边界,还可以将各种类型的软件园划分为:“虚拟园”和“物理园”。“虚拟园”又称“逻辑园”,以上海软件园为代表,上海软件园包括浦东软件园区、复旦软件园区、交大漕河泾软件园区等三个离散的“物理园”,称为“一园三区”。与上海模式相近的有北京软件园、天津软件园、广州软件园、湖北软件园、成都软件园和厦门软件园等。另一类是“物理园”,这类园地域边界清晰、企业集中度高,以东大软件园和大连软件园为代表。
二、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经验
作为全国各类软件园中实力较强、综合水平较高的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在基地的建设管理、产业发展方向、政策配套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1.制定了较高起点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
各个软件园都在当地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制定了布局合理、起点较高的园区发展规划,包括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规划中对园区都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为区内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孵化、示范、规模化发展的生存和成长空间。如,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定位于综合性、高层次、专用化园区,根据这一功能定位,将园区的功能分为两大区域,一为软件研发区,二为企业孵化和综合管理服务两大主体功能区;大连软件园分为“四区一园”,即产业区、研发区、生活区、商务区和山林公园,在开发建设的开始,四区一起设计,同步开发,有效解决了园区功能不配套的问题,满足了入园企业及员工的各种需求。
2.有明确发展方向和产业特色
各地软件园都在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寻找有地方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之路。西安软件园根据中国的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处于下游位置的现状,将园区定位为“成为全国最大的软件加工、服务基地”;齐鲁软件园从所在城市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源、政策环境等角度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立以“软件开发生产基地”为起步定位,并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形成产业互补;大连软件园利用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及文化背景,积极发展对日出口,建设目标是成为全国一流对日软件出口基地。
3.各省(市)对当地的软件园建设均以不同形式进行了较高的投入
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软件园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特别是近一两年来,11个软件产业基地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地方软件产业发展的高地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政府对基地的投入。除了国家计委对每个软件产业基地给予2000万资金支持外,各省(市)对当地的软件园建设均以不同形式进行了较高的投入。
北京市财政预算内每年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连续三年,用于中关村园区(包括软件园)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上海2001年新出台的软件产业政策规定:上海每年从市各有关部门拿出5个亿来支持软件产业发展。
4.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支撑服务体系
软件园的支撑服务体系是园区吸引人才、提高产品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的基础和平台,各个国家级软件园在园区人才培训体系、软件质量保障体系、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投融资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支撑服务体系。
5.制定了较为优惠的政策措施
在18号文件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各地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构筑地方优势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其中北京市为降低软件基地的土地开发成本,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政府同意给予软件基地绿化隔离带和小城镇建设等相关用地优惠政策;长沙软件产业基地在贯彻18号文件和湖南省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封闭式管理办法和无费管理规定,明确进入软件基地的软件企业只纳税、不收行政事业性费用。
6.部分软件园在园区内设立了软件专业孵化器
软件产业基地内设立软件专业孵化器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级软件园区的发展特色。区内专业孵化器成为培养孵化创新型小软件企业,吸纳软件人才,开发软件产品,孵化软件项目、软件产品和信息产业人才的阵地。
三、启示与建议
1.民办官助是软件园建设可借鉴的模式
国际经经验表明,作为追赶型软件园要加快发展,特别是保留住本地软件产业发展资源,进而争夺国内其他地区乃至国外软件产业发展资源,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特别是软件园的早期建设阶段更应如此。“官助民办”体制的“官助”正是发挥政府职能的充分体现。软件园建成以后则尽量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民办”方式,以利于充分运用市场规律和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官助”和“民办”应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协调发展,共同营造软件园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创新氛围。
2.国际化、开放型是软件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际化是软件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国内外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历程看,国际化程度越高,开放度越大,发展也较快。软件产业基地必须走国际化、开放型之路。一方面,要积极与国内外大型软件企业寻求合作,引进海内外先进的软件开发设计理念,提高软件产品质量水平,加快软件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要实现软件园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国际风险投资资金,加强同国际间政府机构和经济组织之间合作,提高软件园建设主体的抗风险和赢利能力。
3.营造有特色的发展环境是软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资源配置全球化的条件下,软件园营造有特色的发展环境尤为重要。各地建设软件产业基地,就必须发展有特色的环境条件,下功夫吸引国内外大型软件公司来本地发展,这些因素包括:高标准地进行软件产业基地规划;快速建立软件人才培育教育体系;建立起软件产业国际化的规则、法规;搞好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优惠的政策环境;逐步形成良好的软件企业发展的中介咨询服务体系、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和融资体系。
收稿日期:200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