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倍他乐克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论文_王静平

浅析倍他乐克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论文_王静平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 1645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倍他乐克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的最小剂量、人群分布及主要类型。方法汇总分析国内外临床、实验报道。结果一般发生不良反应时最小剂量为50mg/d,主要人群分布为年老患者、合并相关疾病、联合用药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气道阻力增加、新发糖尿病危险、性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结论目前在国内基层医院倍他乐克已成为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已成为心血管专科医师常用处方药物。随着使用剂量增加至大于50mg/d及联合用药、长期使用或突然停药不良反应发生增加。临床使用中必须全面了解并掌握它的药理作用及临床适应证、不良反应。

关键词:倍他乐克;人群分布;不良反应;最小剂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inimal dose,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main typ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in betaloc. Method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ports at home and abroad. Results the minimum dos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50mg/d,and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lderly patients,patients with associated diseases,and combined medication.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llergic reactions,hypotension,sinus bradycardia,increased airway resistance,new onset diabetes risk,sexual dysfunction,and sleep disorders. Conclusion at present,he has become a representative of beta blockers in primary hospitals in china.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osage of 50mg/d,the adverse effects of combination therapy,long term use or sudden discontinuation were increased.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indica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Betaloc;population distribution;adverse drug reaction;minimum dose

倍他乐克是一种以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作用为主(心脏选择性)的药物,能拮抗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减轻心作功,降低心肌耗氧量,使缺血心肌的氧供关系在低水平上恢复平衡,同时改善心肌缺血区的供血供氧,使组织氧利用率增高,从而改善心肌代谢.随着倍他乐克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

一、倍他乐克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患者女,58岁,因肝心综合征口服倍他乐克50mg,3次/d,用药5d后患者出现畏寒、头痛头昏、全身皮肤瘙痒,随后出现散在黄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口唇及眼睑水肿,停药后对症治疗,10d后症状减轻,后因频发室早,二次用药,10h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即停药,经抗过敏治疗,9d后皮疹消失。

2剥脱性皮炎

患者女,47岁,因高血压给予倍他乐克25mg口服,2次/d,用药2周后出现双下肢、胸、腹部出血性红皮疹,呈米粒大小、形态不规则,随后出现全身皮肤大面积松懈、剥脱,即停药,经抗过敏对症治疗,1个月后皮肤恢复正常,改用心痛定未再出现过敏反应。

3心律失常

患者男,48岁,因心动过速和冠心病给予倍他乐克12.5mg,口服,1次/d,2周后病情好转,为巩固疗效继续服用本品1个月后,患者突感心前区不适、胸闷,病情加重。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P-R间期较前延长0.22s,提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即停药,5d后上述症状消失。笔者提示,从小计量开始,选择患者的最佳治疗剂量,防止个别患者因用药时间较久可能会发生的蓄积毒性作用。

4腹泻

患者男,46岁,因高血压病口服倍他乐克12.5mg,2次/d,次日患者出现腹痛、腹泻2次,为黄色稀便,未引起重视后腹泻次数逐渐增多,36次/d,3d后未再腹泻。10d后再次服用本品,次日2次出现腹泻,停药后缓解。

5血糖增高

患者男,68岁,因高血压、冠心病给予倍他乐克12.5mg,口服,3次/d,次日改为25mg,口服,2次/d,治疗前血糖5.45mmol/L,用药15d后复查血糖为7.9mmol/L,21d后复查血糖为8.3mmol/L,遂停药,14d后复查血糖7.4mmol/L,30d后血糖5.9mmol/L,2年后多次复查血糖均正常。笔者强调,使用本品前应注意查空腹血糖、尿糖,用药后要定期复查,一旦发现血糖、尿糖异常,宜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6鼻塞、鼻出血

患者,男,35岁,因窦性心动过速给予倍他乐克12.5mg,3次/d,用药后25d时,患者诉服本品0.5h后即出现鼻塞不畅,几次擤出血样鼻涕,停药后症状消失,反复验证均如此。据此认为倍他乐克中某些物质作用于靶细胞分布较多的鼻黏膜就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出现鼻塞和血性鼻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7声嘶

患者女,78岁,因高血压病口服倍他乐克6.25mg,2次/d,服药5d后,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即停药,5d后声音嘶哑逐渐好转、消失。为考证再次服用本品6.25mg,2次/d,4d后又出现声嘶,停药后消失。本例服药后可能使声带局部产生水肿,随停药后声带水肿逐渐消退而得以恢复。

二、倍他乐克在临床中的应用

1 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倍他乐克作用稳定,可靠,起效较慢,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不易产生耐药性。降压机制:①阻断β1受体,减少肾素的分泌;②中枢降压作用:阻断中枢β1受体,使外周交感活性下降;③减少心排血量:阻断心脏β1受体,抑制心脏收缩,减少心排出量;④改变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研究室治疗高血压病57例的临床验证表明,降压有效率为71.93%,显效率为43.86%,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头昏、头痛、心悸、眩晕、胸闷等症状,因此,适用于Ⅰ、Ⅱ期的高血压患者。此药对老年性高血压安全有效,而且患者易于耐受。长期应用时可减少蛋白尿并使大动脉的僵硬度降低,后者对单纯收缩压升高的老年患者可能特别重要。

2 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继硝酸酯类后又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倍他乐克可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减少心肌氧耗,改善缺血区代谢。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其作用机制:①降低心肌耗氧量;②改善心肌代谢;③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④促进氧和血红蛋白解离,增加组织供氧。

3 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次级预防

已证明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比较肯定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次级预防药。倍他乐克是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其可改善AMI后患者所面临的两个主要危险,即心肌缺血的发展和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作用机制:①减少心肌能量消耗;②保护心肌细胞免受儿茶酚胺的直接毒性作用;③抗心律失常作用和抗缺血效应,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程[2],从而阻止心肌缺血的进一步发展,明显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梗死率及梗死后的病死率。因其可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兴奋性,长期使用可逆转左心室肥厚,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这对于AMI的高危患者(有复杂心律失常及左室功能失调)尤为有利,因此,倍他乐克作为AMI后的二级预防用药应该常规应用。

4 抗心律失常作用

倍他乐克为Ⅱ类抗心律失常药,适于治疗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的各种心律失常。治疗剂量的倍他乐克抗心律失常作用不是通过膜稳定作用,而是通过改善心肌电不稳定性的间接作用来实现的。其作用机制大致为:①阻断儿茶酚胺引起的舒张期自发除极,降低窦房结和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减弱房室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以及兴奋迷走神经,拮抗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抑制兴奋折返运动所致的心电紊乱,降低血浆儿茶酚胺及心肌对儿茶酚胺的高敏;②阻滞缺血性心肌的局部儿茶酚胺释放[3],减少儿茶酚胺和游离脂肪酸对细胞膜完整性的损伤,增加了心肌电生理的稳定性;③减轻缺血心肌细胞Ca2+超负荷,继而触发活动和延迟后去极化。倍他乐克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能阻断儿茶酚胺对心房起搏点及窦房结、蒲肯野纤维4期自发除极,从而降低自律性[4],通过增加K+外流,抑制Na+内流而发挥膜稳定作用,减慢房室结及蒲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从而减慢房颤心室率[5]。本品由于阻滞心脏异位起搏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而可用于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洋地黄类及儿茶酚胺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心律失常。

5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欧美2005年《慢性CHF诊断与指南》明确提出β-受体阻滞剂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建议有心力衰竭症状和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2006年欧美心脏病年会提出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中度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倍他乐克是β受体阻滞剂,通过下列途径改善心脏功能 [6]:①受体阻滞剂可通过阻断β受体而减慢心率,减少耗氧量,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减少儿茶酚胺对心脏的作用,缓解冠脉痉挛,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脏灌注不足,从而改善心脏功能;②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舒张期功能障碍在心力衰竭中起重要作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使舒张期延长,改善左室充盈,增加舒张末期容量,改善心肌缺血和顺应性,降低心肌张力,从而改善舒张期功能;③倍他乐克能直接或间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扩张外周血管,减少钠、水潴留,减轻心脏后负荷,从而减轻心力衰竭。

6 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

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其中神经系统起主导作用。高级神经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控制并调节心血管系统,二者互相拮抗又互相协调,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造成交感神经张力过高,从而引起心脏神经官能症[7-8]。此外,近10余年来的研究发现,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存在β-受体功能亢进的表现。倍他乐克作为一种β-受体阻滞剂能很好地解决β-受体功能亢进。同时,对交感神经张力过高所引起的心动过速、过早搏动亦有很好的疗效。

倍他乐克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①应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②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便使衰竭的心脏有足够时间适应;③不易用于收缩功能障碍的急性左心衰竭;④使用时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效应,注意心率,血压及心功能的变化,发现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只要掌握好适应证,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从小剂量开始,注重剂量的个体化和不同敏感性,临床应用是安全的,疗效是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静,邓爱仙.口服倍他乐克所致过敏1例.宁夏医学杂志,1998,20(5):304.

[2]闫豫津,罗卫东.美托洛尔致剥脱性皮炎1例.天津药学,2003,(2):49.

[3]王金英,王锦绣.美托洛尔致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2001,(2):139.

[4]赵勇军,石素萍.倍他乐克致腹泻1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69.

[5]李丹.美托洛尔致血糖增高1例报告.中国校医,2001,15(4):280.

[6]焦启超.口服倍他乐克致鼻塞鼻出血1例.临床心血管病杂

论文作者:王静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  ;  ;  ;  ;  ;  ;  ;  

浅析倍他乐克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论文_王静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