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主义视角下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地学课程资源构建
孙朋,李琦,高杨
(宿州学院 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摘 要: 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移动教学模式逐渐成为现代地学课程实施的新途径。通过耦合移动学习端的资源优势,基于联通主义视角构建地学课程资源平台,提出以地学知识节点为中心、移动课程平台为联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构想,不仅优化联通主义理论在教学互动深层的互动,而且突破了传统地学在时间、地点、知识量及更新周期等方面的瓶颈,完善地学实践的平台,对促进新型地学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移动教学;联通主义;地学;课程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与创新进程的加快,开放网络学习的大数据时代的来临[1],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知识半衰期日益缩短成为当下学习的背景的显著特征,因此社会学习网络逐渐成为当前学习的核心要素[2]。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强调学习成为应对未来快速变化的有效途径[3,4]。乔治·西蒙斯于2004年系统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5],知识的习得方式从个人的建构、积累外延到通过联系、连接自身与外在,建立点与点之间连接,进而建构新知识体验[6],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由从碎片化学习转向连通化[7]。
[28] 吴敏文:《怎样看待特朗普政府的“南海巡航计划”》,《中国青年报》2017年8月10日,第11版。
“十三五”期间,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大力开发适应移动时代所需要的网络课程,日益成为高校新模式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8]。信息时代便捷的学习机会、多样的学习环境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教育的适应性得到大大加强。然而目前移动学习资源存在着数量多、覆盖广、形式多样等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数据冗余、资源无序、质量复杂、条理性不足碎片化严重等问题[8,10],这些问题不仅是制约学生网络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关键,也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网络课程资源要突破的窠臼。
地学为本科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具有实践性强、教学内容交叉复杂、知识体系庞大、信息更新周期短的特点[11],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以教师授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自主习能力、创新意识的需要。地学网络资源同样具备了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的优劣,如何将传统网络教学和移动学习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优势,是当前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的重大课题[8-10,12,13]。因此,本文尝试基于联通主义的理论,探究如何使用移动客户端方式下开展对地学网络资源的追踪和收集和合理化制定;继而开展基于联通主义视角下教学交互所支持的课程知识创新过程研究与资源构建。
一 地学课程资源平台构建现状
(一) 地学课程资源构建困境
开展地学课程建设,优先了解当前地学教学现状、学习主体学习方式、学生专业认同现状以及当下地学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4.信息资源的时效性
中短期内,原油价格与美元指数也会出现同向走势,这可能是因为:1)油价上涨,消费国需要更多的“石油美元”来支付石油货款,外汇市场上对于美元的需求增加,美元相对其他货币升值,同时出口国通常将获得的“石油美元”向美国购买债券、股票、军火等,推动美元实际汇率升值;2)美国经济走强,国内成品油需求旺盛带动原油库存走低,国际油价上涨,通胀预期抬升,美联储加息吸引美元资本回流,带动美元走强。
课程资源构建的定位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地学教学的质量。传统书本课程资源内容单薄,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未提升到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高度上来,且资源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当前网络中相关资源面临如何追踪和收集分布式网络环境中的大数据,促使数据有质量、有深度、有条理、有关联;地学课程本身作为实践性、基础性强的学科,广泛存在体系庞杂、知识点零散、学科体系连接弱的问题。面临网络资源冗杂、无序、海量、时序不定的问题,造成当前网络资源造成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等多形式的交互渠道不通畅,学习者的参与度较低的现状。
平台资源构建以满足知识储备和地学基础差异不用的学习者,构建阶梯状资源体系,逐级推进:基础知识连接-专业能力知识连接-前沿知识体系连接。
实践教学是地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技能锻炼的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观测和描述野外地学现象,是融通抽象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际地学技能、培养学生坚毅精神的最好课堂。合理的野外教学与实践的开展成为促进地学教学的必要手段,受制于教学条件、区域教学水平和教学时间等因素,实际且有效的地学实践平台相对匮乏。随着高校教育生源扩招,学生数量快速扩大,传统小团队、高实践学时的精细型实践教学模式逐渐消失,且逐渐被大班教学、单一实践所代替,严重制约了地学专业的科学化发展。
1.3观察指标 根据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对患者舒适程度进行评估[3],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不舒适,分别为0分、1~4分、5~7分、8~10分。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率调查。
3.地学学习者的复杂性加剧地学课程资源构建难度
地学作为多学科综合的交叉学科,理工属性偏强,普通高等院校高校地学生源的中学来源差异造成地学知识体系的严重两极化,加之专业服从的学生来源较多造成兴趣上的动力缺失,加剧了专业性地学知识体系构建的时间紧迫性。同时当下集中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学教学的难度。因此如何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材施教,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全过程的自觉参与性成为信息时代地学资源建设的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二) 地学课程资源构建的理论支撑
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血小板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血小板通过促进VEGF和保护肿瘤细胞的生存状态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11-12],PLR同时被报道是肿瘤的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13],本文得出虽然PLR不是独立因素,但对于判断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联通主义学习是适应当前社会化网络环境的背景,以复杂信息环境中的教学交互为核心,和螺旋式的知识创新和网络扩展与优化为目标的学习行为[1]。相对于传统学习中强调知识的传递、接受与建构,联通主义学习强调学习即连接的建立和网络的形成。地学的学科交叉性与知识体系的多样性在繁杂的网络资源中,促进地理课程资源的优化,需要建立联通主义视角下的地学知识体系,已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下丰富的地学资源,利于信息主体储备和学习资源库的构建,联通主义学习在网络环境中发生得最好,Web 2.0技术和社会媒体技术的发展,是促使这类学习得以迅速发生;二是便捷的网络信息传播环境提供了相对便捷的资源获取条件,联通主义作为当下其中最核心的学习理论,在教师主导下具备对信息的判断、过滤、筛选、管理、聚合、模式识别与转换、快速决策与创新能力;三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联通主义学习的落脚点和主要目标,而地学的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也是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强调的主要能力。
2.移动学习理论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亚欧非大陆更广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因此强调竞争法治建设至关重要。刘旭指出区域间的法治纽带就是要着力打破局部地方的封闭性,推动区域空间经济要素的流动性及开放性,并形成实现公平竞争的制度及社会环境,因而推动跨区域开放及公平竞争机制应当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宗旨之一[27]。
传统的书本移动学习工具因获取知识渠道的狭窄性及知识更新的滞后性已逐渐与数字时代脱节。移动学习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网络将分散在各节点中的知识链接起来,内化形成学习者个人的知识体系。移动教学体系下的新型学习平台具备了因以下主要优势:移动网络资源中海量知识体系;兼具类型多样的课程资源形式;便捷化的学习形式;碎片化学习时间和空间。
二 联通主义视角下移动学习地学课程平台建设方案
暑尽七夕夜渐凉,金风玉露好时光。8月18日,由山东金沂蒙生态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沂蒙”)主办的金沂蒙土壤改良接地工程研讨会在徐州沛县顺利召开。来自沛县人民政府、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的领导、专家及经销商代表,共100余人与会。
学习和知识存在多样性的观点中,学习是与特定的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为了促进持续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发现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的能力是做核心能力,流通(准确、最新知识)是所有联通主义学习的目的,决策本身是学习过程。
(一) 平台特色内容体系设计原则
资源的多元性是提升资源平台的重要因素和提升学习兴趣的前提,建立以网络课程、讲解直播、教学课件、科技文献、专业书籍等为体系的多元资源库,合理构建网络节点和网络节点半径控制,基于节点的建设优化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信息资源,基于连接延伸知识体系,构建科学地学资源脉络。
1.课程资源的多元性
为构建合理的地学课程资源平台,基于联通主义视角节点和连接理论,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的优势构建地学课程平台,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5.课程资源平台的教学交互性
2.缺乏实际有效的地学教学实践平台
3.程序使用高效性
移动学习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外的“第三学习时间”,为充分发挥一定教学优势,确保学习者学习便捷、便利和接受学习的高效性。充分发挥移动设备如笔记本、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与便捷网络接入的优势,实现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的统一。
1.传统与现代地学课程资源的差异
持续不断的知识创新、优质连接的建立和高质量的网络形成过程是联通主义学习持续追求的目标[3]。保证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动态性是促使地学课程资源建设长期有效使用的根本。
2.连接构建梯度性
通过分析能够看出,银行的盈利情况以及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能够看出,明确银行的盈利情况能够有效地识别金融风险。银行要是出现盈利问题,就可以看出,如今在金融市场里面,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持续提升,大概率多数企业都存在经济问题,这样就很难及时地返还银行的利息,这样就比较容易产生金融危机。所以需要充分掌握银行的盈利情况,这样能够及时地掌握有关的金融数据,如此能够有效地判断金融风险,而且可以及时地做出反应。
知识体系的单一传输式教学忽视了学习的多样性、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也忽视了网络信息时代以及移动学习所提供的便捷,联通主义学习中个人与集体学习环境和学习网络的创建都依赖于持续的教学交互的开展。而当前不断涌现的各种新型教学交互技术与媒体,使得教学交互的方式多样、周期变短、频率激增、深度提高、效率增加。因此地学课程平台资源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交互手段和平台,促使教学相长。
(二) 基于联通主义移动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内容
联通主义视角下地学课程资源建设,是基于移动学习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解决地学课程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外,还兼具了数字化学习的优势和联通主义所强调的网络的概念,实现平台建设的便捷、高效、合理和实用。其体系构架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优化整合下地学资源库建设
结合网络资源和地学课程资源建设面临的现状,结合本校地学研究现状,构建以下模块组成地学课程资源库:如图1所示,共有五部分构成:一是课程基础资源,包含地学基础知识体系,以文字、图片、视屏等多种方式保存;二是课程专题资源,自然社科两大体系下的土壤、气候、植被、生物、水文、旅游、农业、地质等学科专题;三是课程阶段资源,适应不同地学基础的同学,由基础知识、能力提升、前沿领域的三级跨度;四是课程实践资源,建立基于野外实习基地的综合实践资源;五是地学科普资源。资源创建过程中积极构建有益连接,建立碎片化知识体系和树状知识连接构架,横向扩展与纵向延伸的知识体系。
图1 优化整合下地学资源库
2.教学交互平台建设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n Implementing ERP Project in Ship Building Enterprises……………ZHANG Beibei, XU Weidong(2·71)
教与学交互是联通主义视角下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地学课程资源构建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设计适应联通主义移动学习情境的教学交互分析框架:一是发挥移动教学平台优势,移动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呈现了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微信平台、作业系统、互动客户端以及专业化课程学习软件(如学习通);二是优化使用“地学的第三学习时间”,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成为地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后的重要辅助学习手段,建立知识点的翻转课堂模式或者微课模式,有效提升学习者学习效率;三是建立评价-反馈-优化-评价的平台互动反馈体系,学习者与其他个体成员构成一个复杂的学习网络,通过在网络体系中,优化网络信息资源,设置多种方式交流形式和反馈机制,建立互动评价-反馈-优化体系。
其中,cθi为转角阻尼系数(单位:gcms/rad),cαi为间隙角阻尼系数(单位:gcms/rad),csi为线位移阻尼系数(单位:Ns2/cm).线位移阻尼系数csi相对cθi和cαi较小,在计算中可以忽略.上述方程可以化为:
三 结束语
课程面临着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碰撞,开展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地学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联通主义视角下开展基于移动学习地学课程资源建设,剖析地学教课程资源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利用联通主义理论和移动教学优势,遵循平台设计原则,构建资源整合下的资源库与教学交互平台建设体系。对于有效解决地学课程资源、当代大学学习状态中存在的学习实践的延伸、高校手机无效使用的、地学多样化学习平台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虽然平台建设正在逐步实施中,存在课程资源梳理工作量大、地学资源专业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其使用和逐步完善必定促进地学教学、学习者学习得到积极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志军.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研究新视角:行动者网络理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6):28-36.
[2] 毕家娟,杨现民.联通主义视角下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 , 2014(8):48-54.
[3] Siemens,G. (2005).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 2(1):3-10.
[4] Downes,S. (2007). An Introduction to Connective Knowledge[A]. Proceedings of the Media, Knowledge &Education Conference -Exploring New Spaces, Relations and Dynamics in Digital Media Ecologies[C].
[5] 西蒙斯著.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张乐乐,黄如民.联通主义视域下的移动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 2013, 23(2):115-119.
[7] 刘智明,武法提.联通主义视域下成人在线自主学习导学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7(11):69-74.
[8] 赵书静,白敏.“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基于联通主义理论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28):165-166.
[9] 陈永欣,马静,钟静,等.移动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14):169-170.
[10] 苗青.高校教学中移动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 ),2017,31(01):114-116.
[11] 任云生,金锦花,丁清峰,等.地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 2016, 25(1). 22-24.
[12] 宓小土,戴海兴,王一鸣.基于联通理论的外语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3(4): 99-102.
[13] 罗萍.网络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4, 31(6):81-82.
本文引用格式: 孙朋,等.联通主义视角下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地学课程资源构建[J]. 教育现代化 ,2019,6(33):114-11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3.041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科研项目:以国家级工程中心平台为依托的地学类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2017jyxm0501);安徽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地理科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016zy123) 。
作者简介: 孙朋,男,安徽利辛人,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博士,讲师;高杨,男,安徽宿州人,副教授。
标签:移动教学论文; 联通主义论文; 地学论文; 课程资源论文; 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