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途径
1导言
当前,在国家教育相关制度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环境与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也要进行不断的创新。老师们要充分认知当前数学课程的特点和现状[1],重视学生们的教学主体性地位,培养小学生们良好的计算能力,从而使得小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积极、主动的去计算多种数学题,从而使得小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很多小学没有对小学生们计算能力的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小学生们在计算数学题时比较过分依赖计算设备,如计算器等,这不利于小学生们计算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下面我针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基本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
2.1学校没有充分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是小学生们必修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校没有重视培养小学生们的计算能力,这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没有得到更好的调动和激发,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学校以及老师缺乏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很多小学生虽然在数学课堂学会了数学知识,但是在计算方面只是掌握了方法,而缺乏具体的计算实践课程和空间,因而很多小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
2.2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中也存在教学观念落后这样的情况[2]。而在小学数学实际计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另一项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学生接收知识的多少以及实际运用的效率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法与运算流程才能达到最大效用的发挥。但现今老师在计算教学时,往往是运算步骤的机械性罗列,制作精美、工整的板书让学生记笔记,对相同类型的计算题生搬硬套,这对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水平十分不利,会促使学生的计算思维僵化并影响数学的教学质量。
2.3计算器计算方式的过分重视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很多计算设备得到了普及和运用。而在教学中,就有很多小学生已经开始运用计算器等设备,由于过分重视和依赖计算器的使用,很多小学生不愿意动脑去思考,因而小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也得不到更好的培养和提升。
2.4学生对计算有抵触心理
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作为最基础的一项能力,是教师以及家长都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一项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正确以及运算过程中的不细心,导致计算题的正确率并不高,长此以往下去就会使得学生对于计算题失去兴趣,并产生抵触的心理,从而形成一个不良的恶性循环。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3.1做好计算教学的思维引导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计算思维引导,让学生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课堂当中,按照教师要求积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学会贯通,提升学生们的计算效率。在正式上课前,老师需要做好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工作,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在加强基本运算教学的同时,能够通过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算训练,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探索,主动探究,进而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计算方法。在教学课堂设计过程中,老师应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工作理念,遵循小学生的计算规律及学生在运算中常常出现的错误,通过直观的演示和纠正,帮助学生明确其在整个计算中的不足,增强学生的意识,从而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同类型的运算错误再次发生。
3.2培养学生计算兴趣,充分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性
在新课改的环境和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对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加以足够的重视,不断培养小学生们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调动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计算的热情和积极性[3],使得小学生们能够更加有耐心的去计算数学问题,并在数学知识和问题的计算过程中更好的培养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让小学生们更加自信的去计算、去实践,摆脱计算器等计算设备的依赖,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创新来培养小学生们对计算的兴趣。如游戏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利用微课资源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
对比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数学教学与研究中经常利用的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对比法使得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同时,学会区别相似知识,进而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需要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对相似的知识点做出系统的对比,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实施对比教学,达到预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微课资源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使得小学生形成计算能力之后可以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自觉应用数学计算的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例如,在学习《表内除法》时,小学生在掌握和了解计算的具体方法之后,可以利用微课创设学习生活情境模式,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分角色进行扮演,可以模拟超市购物等情节,在整个情节活动中学生们可利用日常所学的除法计算相关知识;还可运用微课进行相关的游戏教学模式,通过游戏竞赛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
3.4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因材施教
在当前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需要进行计算方式方面的学习指导,可以进行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以及课后复习几个阶段进行侧重点学习方面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计算学习方法可以更为高效和科学[4]。在学生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之后,可进行思维建模,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一个系统和科学化的学习系统。不仅如此,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分组学习的基本方式,让学生组内互相解决问题,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并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锻炼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如老师依照学生自身学习和操作以及思考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数学作业,帮助同学积极地、共同进行操作和完成,处理分工各项学习步骤,以达到培养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3.5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小学数学老师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同时也要重视数学实践教学,在数学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要搭配着计算实践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去计算和运用数学知识,更好的掌握和巩固数学知识。此外,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不断调整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调动小学生们对数学计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小学生们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的更好提高。
3.6构建“有效算”+“高效算”的教学模式
第一,“有效算”。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养成的最初阶段,其数学思维能力、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依旧比较薄弱,所以他们对于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掌握还不是非常扎实,严重影响小学生数学计算的效率。基于此,数学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指导功能,强化小学生“算理”的理解与应用水平。第二,“高效算”。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良好的计算习惯密切相关,而良好计算习惯需要教师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的计算习惯在计算实践中可以呈现出来,例如学生在练习中、考试中如何使用已经学习到的计算方法、计算的效率以及自我检查的情况等等。基于此,数学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将培养计算能力整合到教学设计中,在目标设计、过程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中都要体现严谨认真的态度,发挥教师的榜样效应,潜移默化的引导与影响小学生形成严谨的计算态度,进而达到“高效算”的目的,使得学生能够算一题、对一题。
4结束语
总之,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需要相关教师积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并积极结合自身专业积累进行更进一步的教学优化与完善,使得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得以在科学化、完备化、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当中得到有效的提升与优化,以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以及完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目的,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而负责,真正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明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9(03):72-73.
[2]谢盘明.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64-165.
[3]王托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58-159.
[4]张芳琴.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72.
论文作者:程玉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们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小学生论文; 重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