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也进行了彻底的“换脸”变革,具有新时代的步伐,从传统的教学课堂理念进行革新,在教学教育中大胆实行了开放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全面进行听、说、读、写、讲、演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师生互动式教学,生动地引领学生尽情地在语言和文字的知识海洋里畅游。主动革新的初中语文教学,让语文知识走出了课堂,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开放性教学的设计理念
1.概念界定
现如今农村教学缺乏灵活和实践,初中语文教学要能实现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即把现实生活与语文知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语文教学能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带到现实生活中去,经过点缀生活、表现生活,增加生活的丰富性,同时又将生活中的美好素材用语文形式展示出来。
开放性的教学形式,在新时代教学理念中脱颖而出,从教学方法、生活空间、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开放教学,它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新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亲身体验,使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学习的探索者和学习的发展者。
2.理论依据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依据语文课特征,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和对语文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从而用语言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把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实践。
二、开放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偏远的、天然的农村环境里,将学生置身于美的情境之中,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舞台,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开启学生的智能,引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理想,培养创新能力。
1.拓展传统的课堂教学
(1)联系现实生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创作,将语文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反映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朱自清《春》的作品时,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的现况,从身边的一棵草、一片叶、一朵花来展现春天,发动学生来写“我”眼前的春天,让学生把春天带到教室里,装饰我们的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环境。只要有这样的土壤,学生的创新之花必定灿烂绽放,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化氛围。例如在街头小巷看到错别字、生编滥造的广告词、语病百出的盗版书籍等,引导学生加入到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队伍中去,呼吁全社会都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和语文学习相结合相统一的活动中,使学生所获得的远远不止是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有日益增强的现代公民意识。
(2)利用角色学习。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宣称:“生活即教育!”专家们精辟地论述了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学生固定在“书本的世界”里,把课堂学习与人的生活世界完全割裂开来,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出现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所以语文教学要给予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将课内教学活动与课余学习联系起来,把课余角色运用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学习九年级《范进中举》后,学生编演了课本剧,生动刻画了范进、胡屠户、众邻居等不同人物的形象,使学生既掌握了课本内容又锻炼了表演能力的培养。
(3)丰富课外内容。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不能再局限于课本文章,不能就课本教课本。课堂教学可以从最近发生的重大时事、阅读的优美文章中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借助媒体这一重要的感知窗口,例如从阅读杂志、看电视、上网等这些媒介中,恰恰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语文知识和写作素材。
2.从生活中感悟语文知识
如果生活经验是一本书,语文就是那迷人的文字;如果生活是一幅画,语文就是那绚丽的色彩;如果生活经验是一首歌,语文就是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改变成突破书本世界的束缚,成为生活中生动的课堂,帮助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在语文中关注生活的思想意识。比如,在写作取材时,教师可以更多地引荐社会热点、当代文化需求的热门话题及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等,使之将语言与生活紧密地关联起来,引导学生去观赏、体会、学习这些生活中语文的风格特点,拓宽自己的语文视野,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激发热爱语文、体验生活的情感,从而让语文知识伴随自己的人生,不断地提高生活的质量。
实践证明: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才能引领学生尽情地在语文的知识海洋里畅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论文作者:王双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