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科学筹划“起跑线”
彭 飞
进入暑假,不少孩子反而比平时更忙:除了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类暑期班,有的还要参与费用高昂的海外游学项目。对孩子来说,快节奏、高强度的课程,让暑假变成了“第三学期”。而课程带来的巨大花销,也让很多家长感叹,“收入撑不起一个暑假”。
一个争分夺秒、花费不菲的暑假,真能达到家长们预期的效果吗?这背后反映出的家长心态及培养方式,值得我们深思。有网友评价:“不少家长关注的,已经不是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是怎样更早、更快地实现人生‘抢跑’。”5岁孩子长达15页的华丽简历让成年人自叹不如,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学习电脑编程知识,咿呀学语时就跟着早教上起“情商课”……当人生的起跑线越来越靠前,我们在惊叹身边出现一个又一个“牛娃”时,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否存在透支孩子身心健康的风险?
在当前中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主要依靠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培养高职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还要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
世间万物皆有时节,孩子的成长更是如此。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争拼“起跑线”现象,很大程度上折射的是成年人的焦虑。一方面,有的家长急于求成,对子女总是抱有“过度期待”,以为只要增加培训的强度或加大投入,就能为孩子打造成功的未来;另一方面,不少家长也是出于无奈,倘若身边孩子都已“起跑”,自家孩子却还在“热身”,未来在人生道路上岂不是要“掉队”?这样的心态如果走向极端,就会在家长之间形成攀比、“拼娃”的风气,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孩子。急功近利的教育并非育人之道,对个人来说难以获得全面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更难以培养出真正杰出的人才。
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教育,一个人不仅要获得知识,更需要收获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据此培养的孩子,才能获得过上幸福生活的能力。如果说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真的有一条起跑线,那这条起跑线应当是健康、科学、理性并着眼于孩子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有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早教都是“被创造出的需求”,其实孩子最理想的第一任教师就是父母,在人生起步阶段最好的课堂就是日常生活。家长摆正心态、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既重视智育也重视德育,既重视言传也重视身教,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锐要求公司应向其支付十三薪、住房补贴和特种工津贴,但其未就公司应向其支付上述款项提交证据,公司对此亦不认可,成锐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故对成锐相关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当然,孩子的启蒙和教育是一项真正的“系统工程”,一味苛责家长并不合理,家长的许多选择也是外部环境使然。比如,评价孩子的标准如果只是唯证书论、唯竞赛论,那么过多过滥的培训必然呈现低龄化趋势。再比如,许多家长之所以倾尽全力打造“牛娃”,追求一项又一项“认证”,为的还是争取相对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同时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提升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均等化水平,从根本上扭转不当的教育观,才是孩子们应当享有的科学合理的“起跑线”。
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们不必过度追求孩子成长的“初速度”,更不必拔苗助长。通过包括家长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充分尊重孩子成长规律,释放孩子的个性与天性,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扎扎实实地成才。
标签:孩子成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