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与发展论文_苗梅菊

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与发展论文_苗梅菊

鸡西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要】丙型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血液传播,此种疾病对患者身心的影响都比较大,慢性丙型肝炎能够引发肝脏慢性炎症或者是纤维化,一部分患者可能会由此演化成为肝细胞癌。现如今,丙型肝炎已经引起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技术现状与发展两个角度对丙型肝炎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为丙型肝炎的有效治愈提供借鉴。

【关键词】丙型肝炎;检验技术;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R6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12-01

丙型肝炎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很多国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患者要比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多很多,以美国为例,前者是后者的4倍。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全世界范围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接近3%,粗略估计有1.7亿人多,而且这一数据每年都在增长。现如今,丙型肝炎病毒并没有有效疫苗,也无特别高效的方法。所以要想控制丙型肝炎病毒,只能够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尽早确诊,尽早防控。正式如此,各个国家都对丙型肝炎病毒加大了研究力度。

一、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该技术是最早出现的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该检测方法又可以进行详细的划分,比如进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蛋白质芯片检测法等。但是被医学界广泛认可的方法就是重组免疫印迹法,该方法已经成为抗体检测的标准,而大家比较熟知的蛋白芯片则用来对抗——丙型肝炎病毒分型的检测,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则用来检测抗体,按照研发与应用时间先后可以将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技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也就是第一代为抗——丙型肝炎病毒IgG试剂盒,该检测技术所使用的抗原主要是病毒基因组非结构区,简称为C100。第一代抗——丙型肝炎病毒试剂由美国在1900年研发陈公公,同时得到了美国FDA的支持。该技术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丙型肝炎病毒输血感染率,总体上将降低了80%,但是该技术也有非常明显的问题,比如灵敏度不够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将抗体检查出来,对于非特异形具有非常大的反应程度。

第二种,也就是第二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抗原,为肽C22-3和非结构区抗原C33C抗-C22-3和抗-C33C。此种类型的抗——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能够很早就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而且具有非常好的特异性,新抗原的增加使得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率大大提升。

第三种,也就是第三代,与前两代相比,核心区抗原比例有所降低,但是非结构区的抗原比例却有所提升,同时又加入了NS5区抗原,从而确保检测率更高,更具有灵敏性,同时更具特异性。除此之外,第三代试剂盒的生产工艺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使得抗原纯度更高,提升了抗原活性,这也是检测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此外,在组装工艺方面,第三代试剂盒也要比前两代更好,对生产与质量控制也更加看重。

对于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技术,依然有很大的改进潜力。由于丙型肝炎病毒研究越来越深化,其他的丙型肝炎病毒蛋白已经被发现,而医学界普遍认为外膜蛋白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灵敏性,但是与其他方法相同,依然需要抗原来检测抗体,之所以如此,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与抗原构象表位有着很大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HCV-RNA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如果能够在外周血中检测出HCV-RNA,则可以用来做丙型肝炎病毒的指标,如果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已经超过2周,则就能够在血清中检测到HCV-RNA,而待到感染完全恢复之前,患者血清中的HCV-RNA就会呈现出一个高峰,所以运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非常必要,意义重大。第一,可以进行早期诊断,这是因为HCV-RNA在很早之前就会出现,而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灵敏性,能够减少检测窗口时间,这对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降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风险具有重大意义;第二,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对临床确诊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如果血清学指标不确定,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时就可以运用该技术;第三,能够明确病原体是否存在。有些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相结合,由此变为整合型细胞,针对此种情况,血清学方法只能够检测出该病原体的表型,却无法明确诊断。再加之,有些情况免疫学指标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出病原体具体感染的情况,比如应用疫苗治疗、使用特异性抗血清治疗、患者本身的免疫能力比较弱等。此时,就能够使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来进行检测,查看患者是否存在病原体。正是因为如此,核酸扩增检测技术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看作是丙型肝炎感染确诊的最重要的方法。

尽管核酸扩增检测技术都是用来检测HCV-RNA,但由于生产厂商不同,所研发的方法以及技术也有很大的差异。现如今,应用最广泛,也是发展最快的技术就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该技术检测灵敏度非常高,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全自动定量检测。除此之外,环介导等温基因扩增技术也深受喜爱,因为该技术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也并不需要借助特别的仪器,同时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好,因此得到了医学学者的支持。

三、HCV抗原的检测

大多数文献中都做出过这样的报道,即丙型肝炎病毒抗病可以用来检测HCV感染指标。据研究统计,丙肝病毒核心抗原蛋白中共有191个氨基酸,而且其中的氨基酸序列都非常保守,与丙型肝炎病毒中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有高于95%都属于同源性,这一发现,无论是在病毒增殖研究方面,还是在发病机制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完全可以作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个典型标志。另外,对患者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同时还利于患者尽早发现病情。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层出不穷,关键点在于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剂的研究。目前市面上已推出了用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或定量检测血清样品中总的或游离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ELISA试剂盒,与RT-PCR方法相比具有方法简单、时间短、对实验环境要求低以及假阳性率低的特点,在临床上可用于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转换前的早期急性丙型肝炎诊断、抗-HCV阳性感染者的病毒血症分析以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治疗前后病毒血症追踪分析等。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基因的变异也可能影响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检测,比如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49位氨基酸的突变就降低了抗原测定的敏感性。改进现行试剂盒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克隆抗体对于天然抗原的构象表位的亲和力。对于非结构蛋白的检测主要为NS3、NS4和NS5位点的蛋白,由于这部分蛋白变异较大,目前仅见报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无论哪一种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都要遵循灵敏性强、准确、有效的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可以判断出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即在技术方面,要能够做到速度、准确,对丙型肝炎病毒具有非常强的灵敏性;同时对患者的治疗以及后期疗效观察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两大发展方向,都会在未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闫杰. 直接抗病毒药物时代的丙型肝炎诊治有何改变:研读《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后的几点思考[J].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5(04)

[2] 孙国清,刘春华,樊盼英,刘佳,薛秀娟,田随安,崔为国,孙定勇,王哲. 河南省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01)

[3]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J]. 肝脏. 2015(12)

[4] 胡卫国. 枣庄市献血者献血次数与丙型肝炎知识相关性调查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 2014(07)

[5] 张奉海. 中西医结合治疗丙型肝炎新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8)

论文作者:苗梅菊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与发展论文_苗梅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