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国字中的“欢”与“欢”字_燕国论文

燕国文字中的“奂”及从“奂”之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燕国论文,文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燕国文字中有如下一字:

或释为“巾”,或释为“虫”,或释为“夨”。

以此为偏旁的字,习见于燕国陶文和玺文中,形体如下:

关于A中“”的释法,主要有:

1.汤余惠先生释为“率加(?)”①。

2.何琳仪先生隶定为“”,读为“鐵弗”,认为是鲜卑族姓氏。②

3.吴振武先生隶定为“衒(?)喛”,读为“轩辕”氏。③

4.苏建洲先生倾向于吴振武先生的看法。④

5.董珊先生释为“率吴”,读为“鲜虞”,文献中或者写作“鲜于”。⑤

关于A1王恩田先生释“市”。⑥

在上引诸说中,我们仍然倾向吴振武先生的说法,和吴先生不同的是,我们把“”释为“唤”。战国文字“奂”或从“奂”之字作:

上引燕文字中“”等形,与战国文字“奂”形比较,只是笔势略有差异,释为“奂”,应该是对的。《说文》:“奂,取奂也。一曰大也。从廾,敻省。臣铉等曰:敻,营求也。取之义也。"“奂”旁在金文中有以下形体:

下面谈一下燕文字中“奂”或从“奂”之字的用法。

《古玺汇编》0729“长奂”,“奂”用作人名。

郾王职戈“郾(燕)王职乍(作)奂萃锯”,“奂萃”疑读为“安萃”,安车之萃。“奂”、“瑗”二字古通,“暖”、“安”二字古通,“奂”可读为“安”。“安车”见于《周礼·春官·巾车》:“王后之五路:重翟,锡面朱緫;厌翟,勒面缋緫;安车,雕面鹥緫,皆有容盖……”郑玄注:“安车,坐乘车。凡妇人车皆坐乘。”

A1—5出现在燕国官玺中,用为官名,我们认为当读为“苑”。奂,晓纽元部;夗,影纽元部。影、晓同为喉音,韵部相同。“阮”、“苑”二字古通,⑩“院”,《说文》或体作“寏”,因此,“唤”可读为“苑”。

《说文·艸部》:“苑,所以养禽兽。”《周礼·秋官·雍氏》:“禁山之为苑、泽之沈者。”《周礼·地官·叙官》“囿人”注:“囿,今之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载郑皇武子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正义:“囿者,所以养禽兽。天子曰苑,诸侯曰圃。”

出土文字资料中,楚玺有“苑玺”(《古玺汇编》0358),程燕先生已经指出:(11)

苑玺,大概是负责苑等事物的官玺,此官大概相当于《周礼》中的“囿人”。《周礼·天官·叙官》注:“囿,御苑也。”《周礼·地官·囿人》:“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祭祀、丧纪、宾客、共其生兽、死兽之物。”

晋玺中有一字作,李家浩先生释作梋,吴振武先生认为似应读作“苑”(12)。“梋”和“苑”都是元部字。“梋”为晓母,“苑”为影母,声母亦近。“苑监”应是掌苑囿的官。掌苑囿的官称“监”,显然可以跟上述“主山林川泽之官”称“监”相联系。《后汉书·百官志》记钩盾令属官有“濯龙监、直里监各一人”(《汉书·百官公卿表》颜注:“钩盾主近苑囿。”),本注谓“濯龙”、“直里”皆园名。

秦文字中有关“苑”的资料很多,仅秦封泥中就有“高栎苑丞、杜南苑丞、白水之苑、白水苑丞、禁苑右监、东苑、东苑丞印、东苑尚帷、上□苑□、鼎胡苑丞、西宫苑印、旱上苑印、□阳苑丞、曲桥苑印”等,王辉先生有专文加以研究。(13)

现在我们又发现了燕官玺中的“苑”,确实是一大幸事。陶文“□易都苑王勹”、玺文“中陽都苑王節”、“易都苑”是“□易都”、“中陽都”、“易都”属下的苑官所用之玺。关于苑(董珊先生释“虞”)官署的印章施用于陶器上,董珊先生作出了解释:(14)

从陶文来看,战国燕国中央或地方的许多官署系统都经营制陶业。例如,属于中央的左右攻尹、地方的“某都”都使用一种长条形玺印钤在本机构所生产的陶器上。古代手工业作场的选址,经常是根据就近于生产资料的原则。制陶业所需要的水、燃料等资料,自然是近于山泽才便于取得。汉代工官水衡都尉设于上林苑,就是因为近于生产资料的缘故。文献常见舜陶于河滨的记载,郭店竹简《穷达以时》“舜耕于历山,陶拍于河固(浦)”,河浦就是河滨。

其说可信。燕国的苑官职掌苑囿而近于生产资源,与“汉代工官水衡都尉设于上林苑”性质相同,所以燕国的苑官也兼营制陶业。

《古玺汇编》1650“左苑”,是掌管左苑囿的官所用之玺。

A6以下“衒(?)唤”,当从吴振武先生读为“轩辕”。“奂”、“瑗”二字古通,“辕”、“瑗”,“辕”、“爰”古通(15),因此,“唤”读为“辕”没有问题。“轩辕”是复姓。

BB从“邑”,“唤”声,用作姓氏,读为“辕”。《广韵·元韵》:“辕,姓。”《通志·氏族略三》:“辕氏,陈辕涛涂之后。《史记·儒林》有辕固,《汉书》有辕丰,后汉功臣禦儿侯辕终古。”

C左从“奂”,右从“亘”,“亘”作“”,与《古玺汇编》0191“信垣左”之“垣”字作、《古玺汇考》90“武垣都市鍴(瑞)”之“垣”(16)字作右旁同。“奂”、“亘”均为声符,用作姓氏,读为“桓”。《通志·氏族略四》:“桓氏,姜姓。齐桓公之后以谥为氏。又宋桓公之后向魋亦号桓氏。后汉有太子少傅桓荣,又司徒桓虞。”

D左从“奂”,右从“旦”,“奂”、“旦”均为声符,用作姓氏,读为“旦”。《万姓统谱翰韵》:“旦,见《姓苑》。”

E左从“奂”,右疑从“延”,“奂”、“延”均为声符,用作姓氏,读为“延”。《通志·氏族略五》:“延氏,见《姓苑》。后汉有延岑,又有延蔫。”汉有延广,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下》。《古玺汇编》3489中的为姓氏,2514中的为人名。

上录C、D、E诸字均为双声符字,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耐人寻味。

以上我们对燕文字中的“奂”及从“奂”之字做了初步探讨,认为“”当释为“衒(?)唤”,从吴振武先生读为“轩辕”。燕官玺“唤”读“苑”,是掌管苑囿的官所用之玺。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①汤余惠:《略论战国文字形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8、74页。

②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282、950页。

③吴振武:《战国玺印中的“身”字》,《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页。《古玺文编校订》,第341条,吉林大学1984年博士学位论文。又董珊《试说燕玺复姓“鲜虞”》一文所引。

④苏建洲:《战国燕系文字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⑤董珊:《试说燕玺复姓“鲜虞”》,《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研究——附论新见铜器和简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4年5月,第82—89页。

⑥王恩田:《陶文字典》,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138页。

⑦田炜:《读上博竹书(四)琐记》,简帛研究网,2005年4月3日;又《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零札》,《江汉考古》2008年第2期,第116页。

⑧张道升:《侯马盟书文字研究》,安徽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⑨黄德宽主编:《古文字谱系疏证》,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2580页。

⑩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167页。

(11)程燕:《“苑玺”考》,待刊。

(12)吴振武:《战国玺印中所见的监官》,《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页。

(13)王辉:《出土文字所见之秦苑囿》,《高山鼓乘集——王辉学术文存二》,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8—188页。

(14)董珊:《试说燕玺复姓“鲜虞”》,《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研究——附论新见铜器和简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4年5月,第89页。

(15)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167页。

(16)施谢捷:《古玺汇考》,安徽大学博士2007年学位论文,第90页。

标签:;  ;  ;  ;  ;  

盐国字中的“欢”与“欢”字_燕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