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第一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形势背景下,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也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优化教学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当前现状问题入手,着重探讨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化策略,以期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历史;信息技术;优化路径;高效课堂
现如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愈加密切,这同时也为新课改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助力。但在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如何立足当前现状探讨优化路径极为关键。这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开拓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法。
一、高中历史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至社会生产及生活的众多领域,其中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的融合程度也日益加深。尤其是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形势下,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科学有效运用能够着力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历史这门学科实质上是围绕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历程而开展,以过去所遗留下来的文字、照片、文物、古迹、遗址等为重要史料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教师仅通过板书和讲解较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向学生“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融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意义正在于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中文字、图片、声音、音像、视频等多种要素的融合运用可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声像效果,化虚为实,为学生构建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的历史时代氛围环境,实现历史场景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同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还可以成为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有力助手,通过补充和设计教材之外的大量相关内容来增强高中历史课堂的容量,拓展学生主体的知识视野。基于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推动高效历史教学课堂的构建。
二、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现状问题
尽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发展,但不可否认,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这体现在教师有时会陷入过于注重形式化而忽略了内容本质的误区。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技术信息技术运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当前高中课堂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教师在设计PPT课件时有时会过于追求生动的视听效果而偏离了历史教学目标;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拓展历史教学内容,但如果整节课堂都是课件演示则难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难以分清历史学习的重难点。究其本质原因,这都在于未能真正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忽略了再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本质精神。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吃透教育规律,立足教学目标
如前文所提及,教学手段是为了教学目标而服务。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建立核心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当前历史学科需要探讨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立足这一教学目标,吃透教育规律,认真把握每一位学生主体的历史知识学习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域,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主体自身历史素养及文化底蕴的增强。
(二)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将历史课堂变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展示平台,仅注重声像要素的堆积。在当前高中历史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内容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教学和网络教学两种形式。以多媒体历史课件为例,教学课件的设计和教学流程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极为关键。在当前教学现状中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理念,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地位。为了进一步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这需要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件设计阶段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件运用的阶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针对体系复杂的历史内容可有效结合问题导入、小组讨论、主题探究等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模式。以“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为例,教师可以“天下观”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顾炎武、孙中山、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众多革命者的天下情怀,以进一步了解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和由此走向的政治道路。一方面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层面的比较分析;而另一方面教师也可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如主题学习等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三)构建生动情境,发挥技术优势
历史学科的学习,实质上是认识和了解过去的世界。但历史知识学习常会存在无法给人以直观体验,难以加深理解和记忆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有效发挥技术本身的优势。因此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关键在于构建内容充实、感官丰富的生动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抽象化的历史知识和具象的感官体验相联系。以“第一次世界大战”课程知识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融合声像、视频等要素为学生展示壮烈的战争场面,并通过截取视频片段、文字及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无论是在规模、手段、影响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为学生对比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场面,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和平依然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结束语: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会过于重视信息技术运用的丰富感官形式而偏离了历史教学的本质目标。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这需要教师真正吃透新课改的目标精神,重视学生主体的根本需求和素质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开拓方法,真正推动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赵玉秋.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8(07):92.
[2]陈方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12):35.
[3]伍海龙.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J].考试周刊,2017(77):127.
[4]李霜霜.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下),2015(04):179
论文作者:褚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历史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