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对水环境监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使水质监测实验室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将监测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实现对监测过程的全面管理。本文首先对质量控制的目的和内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力求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前言:水环境监测是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进行水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提,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障居民健康意义深远,水环境监测数据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水环境质量监测内容简介
1.1水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样才能满足水质监测的需要,所以应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是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数据有效性,将监测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实现对监测全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制定监测计划;确定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与之相适宜的分析测试系统,如水样采样地点、采样方法、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和器皿的选用、容器和量具的定期检定、试剂和标准物质的使用、分析方法确认、质量控制程序、技术培训等。综上所述,进行质量保证不但需要进行实验室的内部控制,还需要对采样过程进行外部控制。
1.2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现今阶段我国的水环境监测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困扰着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已经建成了相应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对水环境的整体质量进行把控。但是由于监测网络分布的地域不同,有些河流经过多个县市,使一些地方的监测点较密集,增加了很多重复的工作量。而一些偏远地方的监测点较少,监测结果无法反映实地真实情况。由此可见,水环境监测管理混乱将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水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我国水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对监测质量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界定,难以保证监测质量。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约束,监测人员的监测质量意识也不高,使水环境监测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监测质量难以提高。
2.如何对水环境的监测量进行有效控制
2.1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
健全的体系和机构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前提,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是规范相关工作人员行为的依据,同时还需要对质量控制领导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管理层面上,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应给予质量控制工作足够的重视,并以身作则,给予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并将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层层分解,首先明确到各个部门,然后再由各个部门明确到每一个人员身上,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注重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
2.2 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员是进行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最为关键因素,水质化验实验室的监测水平很大程度上由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的,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监测项目需要持证才能进行作业,因此应重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并定期组织进行资格考核认证,并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不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推进,这样水环境监测工作才会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注重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手法的规范性
实验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实验室的场地、采光、温度、通风等条件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与某些特殊的监测项目,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保障措施。此外,还应加强对实验室的内部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室环境卫生、布局合理,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分析仪器设备是进行水环境监测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水环境监测涉及到的仪器设备较多而且较为复杂,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所应用的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并加强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定期进行校准检定,保证仪器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可溯源性,相关的量具和量器应根据材质不同进行合理使用,并在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洁工作,以免造成清洗困难或者容器被玷污。 实验用水主要用来进行试剂的配制、器皿的洗涤以及样品的稀释定容,可见,实验用水的纯度对最终的监测结果影响很大。为了消除试剂和器皿中所含待测组分和操作过程玷污,往往采用实验用水进行空白实验,然后在将其从实验的测试结果中予以扣除。不同监测项目,所需要的实验用水也不尽相同,有些需要超纯水,有些需要无酚水。化学药剂被广泛的应用于分析化验中,药剂的品质意义重大,若是纯度不够,则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若是使用或者保管不当,则会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危及到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给予足够重视。水环境监测方法是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理论,在进行监测工作时,需要使用统一和公认的方法和程序,首先应该选择的国家标准方法,对于国标中不包含的监测项目,分析化验实验室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作业指导书开展监测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监测过程的规范性,将监测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水平。此外,实验人员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相关的监测方法或者监测标准更新后,应及时组织进行培训学习,保证新方法和新标准能及时进行使用,提升水环境监测质量。
2.4进行合理有效的数据计量
水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待测水体中取样,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测定手段得到监测数据,然后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形成水体的水质特征报告。在进行样品的测定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并不能得到真值,只能得到相对准确的数字。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剔除不合理的数据,保证数据的有效性。综合分析评价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影响着监测效益的发挥,作为质量控制工作的最终环节,其以综合技术为手段,完成对水环境质量的定性结论。
3.结语:
水环境质量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水环境监测是确定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手段,对地区的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因此进行水环境监测质量进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取规范水环境监测步骤、对水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监管、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等方式来提升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质量控制工作,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并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促进水质化验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筱筱.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07).
[2]叶炳效,张佳武,赵文举,等.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7)
[3]王东伟.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6)
[4]周超.浅谈水环境监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绿色科技.2015(12)
[5]唐玉东.浅谈水环境监测的微生物质控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6)
[6]刘新江,生丽温.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1)
论文作者:李秀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水环境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工作论文; 质量论文; 实验室论文; 数据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