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理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理性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增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互相效应也越来越大,要求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已不可避免。面对现状,中国会计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关于“会计国际化”概念的理解
现代会计先驱乔帕利早在15世纪末就指出:“簿记的目的,在于向商人及时提供资产和负债的信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中,其信息的传达作用日益重要。尤其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会计为促使本国经济的发展,必将扩大与国际间的经贸往来,这从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其会计事务处理方法应提供足够的相通信息,并尽可能要求各国会计事务处理方法应趋于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趋同化。正是由于各国会计具有这种共性,才使得会计的国际化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受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各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客观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所造成的“语言”障碍在经济发展不断国际化的今天,给各国经济交往带来的困扰日益增强。因此,增强会计信息在国际间的可比,促使各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会计趋于国际化的内在要求。何谓会计国际化,理论界有多种看法,笔者更加认同的是:“会计的国际化,是指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二、中国会计国际化是中国会计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日趋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国公司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
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各国的会计必将出现对内、对外的会计问题,例如:①母公司所在国出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考虑,需要了解跨国公司整体的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以及国外分公司的经营成果。同时为加强子公司的管理,还需各子公司尽量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并编制合并报表。②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也希望跨国公司能提供整体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的信息资料。这些问题都面临着跨国公司所涉及到的国家之间的差异,需要具体解决办法。因此,为尽可能地消除各国之间会计处理上的差异,使各国会计趋向某种程度的国际协调,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国际贸易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
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在看,世界贸易都是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尤其是进入90年代,全球贸易有了很大增长。在国际贸易交往中,各国之间必然产生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会计问题。如:外币交易结算、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套期保值等。这就要求各国的会计准则应尽可能地符合国际惯例,使会计能够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真正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
(三)国际资本流动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
任何国家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本做后盾,而资本需求量仅靠企业自身的留存收益和国内资本市场的供应是满足不了需要的,因而必须把眼光投向国际资本市场。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资本的需求者和资本提供者都需要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以满足各自的需求。怎样获取规范的财务报告,将成为资本供需双方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只有制定一套各国均能接受的公认的国际会计准则,才能为资本供需双方创造良好环境,以促使国际资本市场不断发展。
(四)金融全球化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
自7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今的国际金融市场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如“巴林银行倒闭案”殃及整个欧洲,“东南亚金融危机”震荡了整个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品种翻新加快等。面对金融风险的肆虐,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是各国会计所面临的课题。为此,沟通、协调各国的会计准则,共同抵御金融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五)信息技术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
进入90年代后,信息技术日趋全球化,现代通信、电子计算机、信息资源三者网络化,相互渗透和连结,形成了世界性的全方位网络系统。如何使财务报告及时传递给报表使用者,财务报告怎样适应会计信息数据化的变化,……这些问题都将是各国会计所面临的新问题。只有协调各国会计准则,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此外,从世界经济范围看,世界经济的中心正从欧洲、北美转移到亚洲地区。美国出版的《2000年大趋势》一书预言:“本世纪和下一世纪, 最大的商业机会在亚洲”。 实际上, 这样的商机已经到来。 据1995年1月24日《解放日报》公布:据对世界上最大的1000 家跨国公司所作的抽样调查表明,美国66%的跨国公司,日本77%和欧洲69%的跨国公司都把亚洲作为今后投资的“首选目标”。
面对以上这样一个国际经济大环境,如果中国的会计准则不能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应用,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国的会计准则应该国际化,应该尽可能地符合国际会计惯例,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否则,就可能重犯“闭关锁国”的错误,不利于中国会计走向世界。
三、正视中国国情,正确处理好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的关系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是一对矛盾。会计的国际化强调会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可比,而会计的国家化则强调会计准则在某一国的特性。此外,“两化”又是相互排斥的,过分强调国家化会阻碍国际化的进程,而过分强调国际化又会削弱国家化,其根本原因是由国际经济的发展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因此,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的关系,如何把握好“两化”的适度,这是问题的关键。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的差异,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差异。中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从我国的国情看:
1.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它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的经济制度不同,这就决定了会计目的、会计政策的确立、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方法的运用等都要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为主,同时顾及债权人、投资者等相关利益主体。
2.经济模式。我国的经济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它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但又已脱离了过去那种封闭式的计划经济模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我们才刚刚起步。因此,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市场要素的发育程度,市场行为的规范化程度等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别。
3.经济发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会计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而言,会计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关系,虽然我国的经济在近20年里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会计政策的确定、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差异不可避免。例如,发达国家在应付通货膨胀上可以采取多种会计政策,而发展中国家则需非常谨慎。
4.法律因素。各国都有不同的法律制度,而且法律因素决定和制约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行为和会计实务。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存在差别,导致它们在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时也有差别。目前我国的法律体制尚不健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行政管理的作用将继续存在。
5.政治因素。政治对会计有一定的影响,且会计有服务于政治的需要。无论哪一国的会计都不能超越本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等政治环境的约束。中国的会计根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服务。
6.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很大,在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市场经济下的会计工作要求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且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较低,对国际会计惯例的了解甚少,因此,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鉴于以上对我国国情与国际环境分析,中国决不能照搬或移植某一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作为自己的会计准则,毫无疑问,中国会计要为本国经济服务,中国的会计准则应当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充分反映本国经济现实和经济事项的实质内容。因此,中国在建立本国会计准则体系时,要具有中国的特色,这种特色,并不是指中国会计要与国外会计在某些具体技术方法上的差别,而是指中国会计应与中国国情相联系,一方面借鉴和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方法,洋为中用,并尽可能地与国际会计协调一致;另一方面要克服盲目引进,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而脱离本国实际。中国会计国际化应以国家化为前提,在加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保护民族经济不受损失前提下,循序渐进地与国际会计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两化”的矛盾。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虽然我国1992年的会计改革为中国会计迈向国际化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但这并不像有人认为的,我国已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我国的会计已经“国际化”了。要知道,会计国际化的道路是十分艰辛、曲折和漫长的,要消除各国经济水平的差距,要解决各国间的民族经济矛盾,并非是10年、20年就能解决的问题,可见,会计的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四、面向未来,将中国会计推向世界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面积大国,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又是一个会计大国(会计人员1200万),如何将中国会计推向世界,为世界会计作出贡献,如何参与会计国际化的进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要正确对待会计国际化。在会计国际化的认识上应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中国特色,而阻碍了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二是过分崇洋,将削弱了会计国家化的发展,正确对待会计国际化,要求我们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引进和吸纳别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但决非盲目的引进和全盘照搬,必须视需要和优劣选择借鉴对象。
2.抓紧确立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以适应会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我国从1994年2月起至1996年1月止,财政部共发布了30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从具体准则的内容看,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目前会计核算的需要,有些内容相对我国情况而言,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思想。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正确发布了9 个具体准则,其它具体准则的制定,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所有具体准则陆续发布后将形成我国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但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注意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一些重要会计国家的经济和内容,并尽可能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一致。
3.应尽快构建我国的会计准则理论框架,以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体系的早日形成。随着我国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有必要建立与会计准则相适应的理论框架。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与实施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美国正是由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建立了新的会计理论结构体系,才发展到今天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如果没有一套会计准则理论框架,将难以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评价和修订提供理论依据和质量标准,从而将可能阻碍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4.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性的会计组织,利用国际讲坛介绍中国会计,以提高中国会计在世界上的地位。目前,在这方面我国已取得了一定成绩:(1 )作为联合国国际会议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的成员国,自1983年以来,一直参加历次会议;(2)据统计,我国与50 多个国家的会计师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96、1997两年,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就先后组织访问过美、英、法、德等10个国家,同时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和各国际组织60多个团体的来访。通过这些国际间同行的交流往来,奠定了合作和发展的基础;(3)1996年10月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入亚太地区会计师联系会,成为其正式成员,1997 年5月8日,中国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并正式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员国。
应该看到,中国已在国际会计论坛上登台亮相,展望未来,中国会计必将在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并产生重大影响。
标签:会计论文; 会计准则论文; 国际会计论文; 会计知识论文; 会计职业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财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