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高墩桥施工中常用的两种施工工艺,即滑模施工和爬模施工,分别对两种工艺的具体应用方法、要求和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以此为高墩桥施工选择正确的工艺方法,从而起到确保施工质量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滑坡施工;爬模施工;高墩桥;应用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2-0153-02
滑模和爬模在高墩桥施工中都十分常见,滑模具备效率高、造价低等优势,但其在具体的工艺方法上存在局限性;而爬模很好的结合了支模与滑模,不仅施工管理难度小、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并且经济性突出、质量易于保证,还可避免滑模施工产生的各类缺陷。对此,本文分别阐述滑模施工工艺与爬模施工工艺。
1.桥梁高墩滑模施工
1.1 滑模构造
滑模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为模板、提升系统与工作平台。
(1)模板:由采用薄钢板加工而成的模板和围圈构成;
(2)提升系统:由架体、顶杆、套管、泵机、油管、控制器与千斤顶构成;
(3)工作平台:由工人操作平台、脚手架和混凝土施工平台等构成。
1.2 施工工艺
1.2.1 滑模安装
(1)在对滑模进行安装以前先认真清理承台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后整平放线。
(2)安装架体与围圈。先对架体进行组装,确保横梁和立柱处于相同平面,交角保持正直,各节点稳固,然后按照设计要求的位置整平吊直开始安装,同时以由内及外与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围圈进行组装,上下两个围圈之间的距离为60cm,下方围圈和模板上表面的间距为40cm,保证围圈安装满足设计要求[1]。
(3)安装模板。按照由内及外的顺序对墩壁模板进行安装,模板需留有一定倾斜度。
(4)工作平台组装。根据放线的位置,对桁架进行找平和找正,然后分别安装水平与垂直支撑,最后铺上一层木板。
(5)提升装备安装与检查。对提升设备进行安装时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将性能相近的千斤顶安装在相同的油路和仓中,对其垂直度进行检查,安装油管以前需确保畅通,实际弯曲半径不能低于9~10倍的油管直径。
(6)控制器就位后,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然后再实施总试压,当压力上升到9.8MPa以后,重复五次,若各个系统均正常运转,即可确定标准工作压力。
(7)设置支撑杆。为确保接头处在不同平面,第一个支撑杆需分成四类长度并插进轨座当中,滑升的过程中支撑杆需要持续接长,在千斤顶和端头的间距为50-60cm时,即可续接。
(8)当滑杆和地面间距超过3m时,对吊架与安全网进行安装。
1.2.2 钢筋绑扎
在施工现场设立钢筋加工棚,由钢筋班组进行下料和弯制,通常情况下使用人工进行绑扎和组吊。绑扎钢筋的同时要设置预留孔与预埋件。随着模板的不断提升,进行绑扎钢筋与接长顶杆,此工序需在滑升动作的停顿时间内进行,以此避免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1.2.3 浇筑施工
滑模使用以C40混凝土浇筑为宜,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超出12~16cm范围。浇筑施工中确保分层的均匀性和对称性,浇筑厚度在20~30cm之间,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的表面和模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0~15cm范围内。浇筑的同时进行振捣,振捣器插入深度在5cm以内,避免和顶杆、模板与钢筋等接触。当混凝土强度达到0.2~0.4MPa时出模,以此避免坍塌和变形。
1.2.4 滑模提升
(1)初升
混凝土最初浇筑高度在60~70cm范围内,分成2~3层进行浇筑,浇筑后缓慢提升模板5cm,对其底层混凝土实际凝固状态进行检查。在混凝土上升到脱模强度以后,可再次提升3~5个行程。提升过程中检查滑模系统,检查内容包括水平垂直度、围圈可靠度、系统是否存在超标变形等。
(2)正式提升
检查确认合格后即可进行正式提升。随着浇筑的进行不断提升,确保浇筑厚度和提升的高度保持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提升应分成多次进行缓慢提升,每一次提升的高度应控制在30cm以内[2]。
(3)终升
在模板提升到距离墩柱顶端标高约1m时,滑模将进行终升。终升过程中应放慢提升的速度,同时进行找正与找平,确保混凝土上表面高程准确、位置准确。
2.桥梁高墩爬模施工
2.1 爬模构造
爬模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为模板、提升系统和工作平台。
(1)模板:由组合式钢模板、背楞及连接件等构成;
(2)提升系统:由架体、斜撑、梁、千斤顶和控制器等构成;
(3)工作平台:由三层平台、斜撑、栏杆与安全网等构成。
2.2 施工工艺
2.2.1 爬模安装
(1)在对滑模进行安装以前先认真清理承台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后整平放线。
(2)安装模板。根据模板类型及其平面图,按照由内及外的顺序进行支模。
(3)安装架体。架体在地面进行组装,待支模完毕后,使用塔吊将架体吊起,按布置图细则安装就位,架体可与墙体钢筋连接固定。
(4)安装围圈。围圈以桁架形式进行安装,桁架则由槽钢、斜撑与对拉螺栓等构成。
(5)安装挑梁。在架体立柱的内侧安装挑梁,以此形成挑、吊平台。
(6)安装栏杆与安全网。平台铺板以后在立柱的外侧设置栏杆,高度为2m。
(7)分别设置液压系统和激光靶。其中,激光靶的主要作用在于动态观测平台的实际偏差,并利用激光安平仪能对平台的水平度进行有效控制[3]。
2.2.2钢筋绑扎
首层墙体钢筋绑扎,对洞口边框处模板进行安装,模板间使用支撑加固,以防变形。随模板不断提升进行绑扎钢筋与接长顶杆,此工序需在滑升动作的停顿时间内进行,以此避免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2.2.3 模板拆立
绑扎钢筋时对此节模板进行拆除,倒置在上层模板表面上后安装调整。在对新模板进行安装时,需将模板整体分为若干个大模板,按照坡度与直径等信息确定收分表。模板和桁架间的收分同于传统模板,完成收分以后,连接可靠,使用仪器校正。
2.2.4 浇筑施工
爬模施工荷载均由墩身承担,所以浇筑施工所有环节都要由专人组织安排。采用分层浇筑和分层振捣,使用常规方式对墙体进行浇筑。在混凝土的强度可以确保表面和棱角不会由于模板的拆除而损坏时,即可进行脱模。
2.2.5 爬模提升
混凝土浇筑、养生完毕后即可进行爬模提升,先对上爬架支腿的尺寸进行调整,然后通过开关操作,使缸体开始向上提升,在提升1.5m以后结束动作。调整杆件,伸出支腿设置于支架上,对液压控制台进行操纵,促使活塞杆对下爬架进行带动,内套架到达指定位置,同时撑好下爬架的支腿[4]。
3.总结
(1)滑模在高墩桥施工中属先进工艺,体现出现代桥梁建设未来发展方向。滑模的应用具有效率高、造价低等优势。在施工中应做到勤于观测和量测,防止滑坡系统出现扭转或偏斜,及时找出施工潜在问题,并掌握相应解决措施,从而保证施工顺利完成。
(2)爬模结合了支模与滑模,具有施工管理较为简单、受外部因素影响小等优势,是目前高墩桥首选工艺。它将操作平台、架体、模板与提升等融为一体,既可提升也可下降,施工的循环周期很短,所需劳动力较少,可大量节约钢材,经济性突出。
参考文献
[1]蔡凡杰,胡厚兰.滑模与爬模施工工艺在桥梁高墩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2013,10(06):68-71.
[2]底晓慧.桥梁高墩滑模与爬模施工工艺研究与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11(Z1):48-49.
[3]李晓果.滑模与爬模施工工艺在桥梁高墩施工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11):221-222.
[4]董锴.桥梁高墩施工中滑模与爬模施工工艺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10(11):70-71.
论文作者:高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模板论文; 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工艺论文; 桥梁论文; 平台论文; 桁架论文; 《建筑知识》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