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调整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入世后论文,我国论文,业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入世后,外资银行会凭借其庞大的规模、雄厚的资金实力、优良的资产及高效灵活的管理、服务手段,以及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惯例熟知的优势抢滩中国金融市场。据调查,不少外资银行来中国设立分行开展业务不仅仅考虑短期内的盈利,更重要的是看重介入中国市场的长远利益。在进入中国的最初阶段,由于考虑到开拓成本、营业网点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劣势,外资银行将主要经营批发业务,充分发挥他们在国际结算、投资银行及中介服务等业务领域的优势,而暂不开展大规模的零售业务与中资银行争夺储户。当然由于零售业务风险小、业务量稳定,属于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业务,故而外资银行也决不会放弃这部分市场,等时机成熟之后,他们也会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争夺,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业务状况
由于这些年我国的金融业一直推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业是完全分离的,因此商业银行的业务被限制在一个相当狭窄的范围内:
(一)资产业务方面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绝大部分被用于发放各种贷款。
1.资产业务过分集中于信贷业务。从历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可以看出(见历年《中国金融年鉴》),信贷资产占了总资产的近80%,另外是少量的各种债券以及现金资产。近两年,由于银行“惜贷”现象严重,虽然法定准备率一降再降,但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却有增无减,现金资产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2.信贷业务过于集中在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少。
3.个人消费信贷发展滞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但我国银行的消费信贷却迟迟开展不起来。近一两年虽然消费信贷的品种增加很快,一些限制条件也逐步放松,但市场反应仍不够理想。原因之一是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难以改变;原因之二是银行所设定的信贷条件和设置的贷款品种仍然不能迎合消费者的需要,而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也令惯于计算成本的中国人望而却步。
(二)负债业务方面
1.资本金比率太低。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共同存在的问题,1999年国家虽然增发了2700亿元的国债专门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但只是补充了核心资本,使之达到总风险资产的4%,而附属资本却很小, 导致了总资本金未达到8%的巴塞尔协议要求。 过低的资本充足率直接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评级和业务开展,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筹资的难度。
2.被动负债比例太大,主动借款所占比例太小。从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看(见历年《中国金融年鉴》),在总负债中各项存款所占比重一般在70%以上,而从金融市场的主动借款比重很小。大量高成本的被动负债在利差不断缩小的今天给商业银行带来沉重的负担,这也是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税前利润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
3.吸存手段落后。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状况仍然处于超存状态,所以各商业银行缺乏进行存款工具创新的积极性以吸引资金,而国内各商业银行为员工所定的揽储任务多是采取不合法的手段,靠人情关系或变相高息揽储完成。入世后,一旦外资银行大规模开展零售业务,他们所推出的将是形式多样、灵活方便的存款品种,如果我们商业银行不抓紧时间进行业务调整和创新,很可能连存款这种自认为牢不可破的业务领域也被侵占。
(三)中间业务方面
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汇兑、结算、代理、租赁业务以及咨询服务等。这其中,国内发展较成熟的主要还是汇兑、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和咨询业务近几年刚刚起步;而租赁业务发展与外资银行同类业务相比则是十分落后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各商业银行目前的总收入中利息收入所占的比重都在90%以上,而在1997年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的总收入中,利息收入所占比例只有69%,非利息收入占比达31%,可见其中间业务的发达程度。长期以来他们形成的优质高效的服务项目,一旦得到我国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市场可能很快会被他们占领,到那时中资银行即使再提高服务质量,恐怕也很难把失去的市场再夺回来。尤其在国际结算业务方面,市场很容易被抢占。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调整与创新
(一)资产方面
1.信贷业务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在《商业银行法》许可的范围内,信贷业务仍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在外资银行进入以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业务实际处于一种垄断状态,当外资银行开展大规模零售业务以后,这种垄断将不复存在。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抓紧时机进行业务创新以保持业务优势。(1)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小企业在市场主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金融机构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存续能力,也关系到银行的业务发展潜力。(2 )大力发展消费信贷。鉴于这一业务的市场前景广阔,我国银行应抓紧开展市场调查,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信贷品种。对待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客户,贷款方式可以更加灵活。比如贷款的偿还方式,可以创新一种同小企业和消费者的预期收入现金流保持一致的偿还办法。在企业产品的生产旺季要增加贷款,在销售旺季资金流量大时增加还款;对于消费信贷,也可以如法炮制:在详细考察消费者资信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消费者整个还贷期间的收入现金流情况,根据消费者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规定不同的偿还额。如助学贷款,在贷款者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或在校期间可以少偿还一些,在事业走入正轨、青壮年时期可以增加偿还金额。另外还可以根据贷款消费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安排贷款和偿还方式,而不能将某一类型的贷款拘泥于一种方式。另外还应强调的一点是要加强贷款的风险管理。现在银行之所以普遍“惜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风险管理不力,担心贷款难以回收。如果形成一套制度完善、操作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办法,则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审核信贷方面更加有章可循,储蓄存款相对于贷款过多的情况也会有所改善。(3)积极创新银团贷款、 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应收帐款抵押贷款)等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新型贷款形式。这几种贷款都是迎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其共同的特点是资金量大,风险大,故而需要加强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分析,及要求充足的贷款抵押和担保。
2.适当增加债券持有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债券比例不到5 %,应努力增加各种债券的持有量。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增加企业债券的持有量。另一方面,在资产证券化广泛开展以后,贷款和其他资产支持的证券将会多起来。商业银行也可以增加这种资产支持证券的持有量。
3.减少现金持有量。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都大大超过正常需要量,这使得商业银行损失了大笔的利息收入。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只要按照中央银行的要求留足准备金即可,在出现临时性或周期性资金需求时,完全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市场来解决。这不仅能促进同业拆借市场的繁荣,还有助于银行高效率地使用资金。
(二)负债业务方面
1.资本业务创新。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附属资本过低的情况,可以通过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增加附属资本,还可以通过让那些效益好、经营稳健、规模较大的银行通过公开上市或私募的方式增加股本,以此补充资本金的不足。
2.存款业务创新。目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存款工具和业务手段的创新。(1)存款工具的创新。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逃避管制和争取客户的竞争中,创造了很多的存款工具,如可转让大额存单、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NOW帐户、ATS帐户等, 这些存款工具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吸纳储金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大的方便和更多的收益。而在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储蓄存款中,活期储蓄存款流动性最高,但利率较低;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较高,但需要以到期提取为条件。这两种储蓄存款形式同国外银行的存款工具相比都不具有优势,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克服上述定期和活期存款缺陷的金融新产品,而存款证券化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存款证券化在分业经营的我国商业银行中只能采取债券化这样一种形式,其基本含义是由经营存款业务的银行机构将规定金额以上的各类定期存单转变成金融市场上一般意义的有价证券,使其具有保值、增值、安全、易变现的特点,这一创新思想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的可转让大额存单。当然在债券的具体品种设计上可以更加丰富一些,可以根据资金来源的特征设计出是否可以转让、是否可以回购以及各种期限的存单债券。存款证券化实际上也可以看作银行被动吸收存款和主动借款的一种融合,存款证券化的推进和完善将极大地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在负债业务上的优势,使其具有与外国商业银行竞争的能力。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存款证券化的推行有赖于二级流通市场的建设,没有发达的二级市场,就难以实现债券的转让,而债券不具流动性就很难发行下去,因而建设并完善二级流通市场非常重要。(2 )业务手段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金融电子化的步伐,建立起准确高效的电子转账、支付、清算系统,进一步完善ATM、POS和电子贷记转账与借记转账业务。先进的转账支付手段与系统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有利于稳定现有的客户群,增加存款。
(三)中间业务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可开展的中间业务范围本来就很小,在这有限的范围内,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他们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品种,提早占领市场,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1.提高汇兑、结算业务的服务效率,保住已有的市场份额。由于结算业务是外资银行进入之初的一个重要的市场争夺点,所以我们应更加重视。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效率低、质量差的特点,目前在这方面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快金融电子化的进程,提高服务效率。因为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具有地域上的分支机构优势,但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强大的高效的电子网络,才能从某种意义上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
2.迅速增加代理业务的服务种类和业务范围,积极抢占市场。我国自80年代初开展代理业务以来,后期发展十分缓慢,十几年来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代收、代付工资业务上,近几年各种代收代付费业务虽然有所增加,但仍未得到普及。中间业务的繁荣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使整个社会迈向“货币无纸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故而其业务服务范围应该是遍及人们日常需要货币收付的方方面面。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国商业银行还需努力。
3.发展租赁业务,大力开拓市场。租赁业务的风险较容易控制、收益也较稳定,然而却是我国商业银行最薄弱的中间业务类型。目前我国已有专业租赁公司和兼营租赁的机构400多家, 但由于融资租赁业务的资金投入量大,产生回报的周期较长,所以商业银行同社会一般租赁公司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一是资金优势。商业银行拥有一般租赁公司无可比拟的雄厚资金,而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只有向银行贷款和向社会发行公司债券两种途径,由于银行贷款的数额有限加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一般租赁公司很难与商业银行竞争。二是信息优势。商业银行掌握着整个银行系统客户资源的资信状况以及过去的借款记录,从而可以根据客户企业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租赁业务,既容易抓住客户,又便于进行风险管理,因此商业银行完全有可能、有必要大力开展租赁业务。不仅是融资租赁,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大力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等。
4.积极开展各种咨询业务。商业银行应利用其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和高素质的人才优势,对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估价等多种咨询服务,这原本属于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但由于其属于《商业银行法》所允许的业务范围,故而为了与外资银行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我们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