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对我国人民生活的透视_公共政策论文

公共政策对我国人民生活的透视_公共政策论文

中国民生问题的公共政策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共政策论文,中国论文,视角论文,民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生问题举国关注。问题其实在于:过去的10年,我们该市场的太计划,而该计划的又太市场了。

任何政府要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不外两个“手”段,一双是“看不见的手”即市场经济,一双是“看得见的手”即政府职能。1978年以前的新中国,食衣住行育乐医安,全由政府包办打点,既是公有制,又是计划经济,难言效率,生产力很低。1979年之后决定改革开放,走市场经济,并允许私有制逐步发展。请留意,只要一个国家决定走市场经济时,民生问题中的头两个:食与衣,就能很快获得解决。但食与衣之外的另六个民生问题,就不是单靠市场经济能基本解决的了。它们在相当程度上得靠政府职能的介入。因为它们不是“私有财(产品)”,是“准公共财(产品)”。

从经济角度看,财贷有三种:1.私有产品,如:食物与衣物。只要走市场经济,政府创造就业机会,那么绝大多数百姓能自行解决。2.公共产品,是那些几乎全都要靠政府提供才能获得的东西,如:国防、公安。3.“准”公共产品,即介乎于私有产品及公共产品之间,不能全靠百姓自己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要有政府职能的介入。但为了顾及“效率”,政府职能介入的程度与方式又要恰如其分,不能过多又不能过少。多少之间,往往又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市场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以中国为例,1979年改革开放走上市场经济之后,民生问题余六项,虽有改善,但不如食、衣那么明显,也不令人满意。因此,1998年前后,政府针对其中最突出的三项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即住房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似乎问题仍然不少,三座大山还在。

问题该怎么诊断?不妨就从宏观的角度分析:

1.关于住房改革,问题出在“太多地交给了市场”。住房问题不比食与衣,通常不太能由两个人在短时间内解决,这在一个发展中经济尤其如此。香港、新加坡都在上世纪下半叶发展的较早阶段中,由政府介入,大量兴建组屋、公屋、居屋,在房屋问题上成功地发挥了政府职能(顺便一提,新加坡百姓住进组屋者占所有居民的85%,香港约50%住进公屋与居屋)。

2.关于医疗改革,正好相反。目前的问题出在“太少地交给了市场”。当然医疗问题远比房屋问题复杂,涉及医药分业制度及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但作为第一步,单就百姓最常接触的医院而言,开放民营投资者加入竞争,对提高医疗服务品质应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基础医疗及偏远地区医疗方面,政府角色还是很吃重的。

3.关于教育改革,与医疗类似,目前的问题也出在“太少地交给了市场”。更大程度地开放民营投资,不但有利于提高教育生产力(哈佛、MIT、牛津、剑桥均为私校),扩增职业教育规模,也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使政府能有余力投注在基础教育、偏远地区教育等这些高度依赖政府职能的领域。

要之,民生问题虽然复杂,但经由宏观面系统化、科学化的分析,还是不难循着脉络探索出有效思路与对策的。

标签:;  ;  ;  

公共政策对我国人民生活的透视_公共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