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企业集团票据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票据论文,企业集团论文,资金论文,模式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企业集团业务和规模的拓展,一些大型特别是生产销售型的企业集团的资金结算大部分都是采用票据结算,即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那么,企业集团在互联网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如何利用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平台,设计合理的分(子)公司与资金管理组织之间的票据在线管理流程;如何将集中起来的票据进行合理筹划,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何动态监控全集团的票据信息,防范资金的管理风险?本文在此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传统票据分散管理面临的挑战
1.内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资金成本过高
在传统的票据分散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的成员单位自行管理各自的票据,一旦有资金需要,成员单位只能向银行进行票据抵押或提前贴现。根据票据的贴现规则,利用票据进行融资,如提前贴现或抵押票据融资等,都需要付出一定的资金成本并且承担一定的风险。在票据分散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至少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一部分成员单位资金充裕,可以以更加优惠的利率将资金贷给其他缺少现金的成员单位。(2)一部分成员单位持有即将到期的票据,可以提示付款,将取得的现金贷给其他成员单位。(3)一部分成员单位有更适合用于贴现的票据,可以减少其他成员单位票据贴现的费用。由此可见,在票据分散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缺少有效的调剂,使本应具有的协同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导致整个集团的资金成本过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票据信息掌握不清,资金流向不明,财务风险加大
和现金相比,票据的流动性较差,并具有一定的期限性和风险性,因此,企业集团需要及时掌握各个成员单位的票据信息。在票据分散管理模式下,成员单位的票据自行管理,总部无法及时、清晰地掌握成员单位的票据状态和相关的资金流向,由此无法对票据进行管理控制和统筹规划,进而加大了集团的财务风险。
与票据有关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1)伪造、更改的风险。票据是以实物为载体的权利凭证,但是如果票据经过伪造、更改,则票据权利无效,因此需要有专业人员的鉴别和审核,(2)操作风险。票据是具有文义性的要式证券,特别是在目前票据背书基本由手工填写的情况下,如果相关操作人员不够专业,造成票据要素不符合规范,或者造成票据的丢失和毁损,则相关的权利也无法实现。(3)信用风险。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是一种债权,以一定的信用条件为基础。当票据到期时,如果承兑方发生财务困难,企业将面临资金无法按时回收的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甚至引发自身的财务危机。因此,在票据管理上需要加强对对方财务状况的分析和信用评价,以及对票据质量的实时监控。
随着票据在企业集团的广泛应用,票据的处理也愈加复杂,因此需要有专门的票据管理机构、票据信息系统和专业的管理人才对票据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传统的票据分散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要求,集团必须要对票据进行集中管理,构建管理信息平台,重新设计票据内部管理的流程和规则,充分利用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降低资金成本、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票据管理策略
1.集中管理的IT平台
目前,我国一部分企业集团已经实行了资金的集中管理,在账户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资金池”。一些先进的企业集团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点,建立了资金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对成员单位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除了账户上的资金,成员单位持有的各种票据同样是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集团应将成员单位的票据集中起来,建成“票据池”,并在资金管理信息平台中增加票据管理模块,通过对票据收取、背书、抵押、贴现和退票等的在线管理,统一规范票据的相关操作,并及时获取成员企业的票据信息。集团总部可以根据成员单位的资金需求,将集中起来的各类不同金额、不同期限的票据头寸进行统筹分配,实现集团票据资源共享,及时将票据头寸转化为现金,提高营运资产的流动性。
2.实时控制、分析和评价
企业集团通过合作银行将各成员单位的实物票据要素信息输入票据集中管理系统,转化为电子数据,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集团总部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各地成员单位应收、应付票据信息以及票据收付结算的明细信息,并对票据的真实有效性进行实时审查,防范和控制票据风险。
通过票据池和现金池的联动管理,集团可以实时掌握资金的周转状况,统一进行票据的托收、贴现、质押等,从而有利于调整和控制成员单位既定的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监督成员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3.票据集中管理的流程和规则
资金管理中心通过“票据池”对集中起来的票据进行统一的业务处理。当成员单位需要资金时,不能自行对外贷款或将票据进行贴现、抵押,必须向资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资金管理中心通过现金资源、票据资源的统筹运用,满足成员单位的资金需求,具体流程见下图。
当A成员单位需要资金对外支付时,向资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资金管理中心根据现金池和票据池中的资源状况及融资成本的比较,统筹分配集团资金资源,满足A的用资需求:(1)资金管理中心有其他成员单位的到期票据,可以提示承兑人付款,将收到的现金贷给A单位,满足其用资需求。(2)资金管理中心有其他成员单位的已承兑未到期票据,可以根据票面金额、到期日等的比较,选择合适的票据进行提前贴现或抵押贷款,再将现金贷给A单位,满足其用资需求。(3)资金管理中心无票据,可以在对A单位的相关业务进行审查后,根据A的支付需要为其签发新的票据,满足A的支付需求。
三、票据集中管理策略的价值分析
假定1:H集团有A、B、C三个成员单位,A在7月1日将收入200万元的货款,但在6月1日需要对外支付200万元,A现有票面金额为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为8月10日;B有票面金额为2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6月1日到期,在7月1日需要对外支付200万元;C在7月11日需要对外支付100万元,C有票面金额为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为9月25日,在9月10日可有100万元的现款收入。
假定2:所有票据均为无息票据,银行贴现的年利率为4.8%,短期贷款年利率为6.6%,按单利计算,银行办理贴现的天数忽略不计。
1.传统分散管理模式下融资成本分析
在传统的资金分散管理模式下,A在6月1日自行将持有的票据到银行贴现,并需从银行取得100万元的1个月短期贷款,则A的融资成本为:
贴现天数=30+31+10-1=70(天)
贴现息=100×70÷360×4.8%=0.93(万元)
贷款利息=100×6.6%÷12=0.55(万元)
A的融资成本=1.48(万元)
C在7月11日将票据在银行提前贴现,则C的融资成本为:
贴现天数=21+31+25-1=76(天)
贴现息=100×76÷360×4.8%=1.01(万元)
集团整体的融资成本=1.48+1.01=2.49(万元)
2.票据集中管理模式下融资成本分析
在票据集中管理模式下,资金管理中心可以对票据资源和现金资源进行统筹分配,具体安排为:将B的到期票据提示付款,将获得的200万元现金贷给A;A在收到货款后将贷款还清,还款用于B的支付;将A的票据于7月11日提前贴现,将取得的现金贷给C,C在9月10日得到现款后还款。内部贷款年利率协定为4%,则:
A的融资成本=200×4%÷12×1=0.66(万元)
C的融资成本=100×4%÷12×2=0.33(万元)
集团整体的融资成本为:
贴现天数=21+10-1=30(天)
贴现息=100×30÷360×4.8%=0.40(万元)
3.集中管理策略带来的价值分析
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传统模式下和票据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融资成本差额(见下表)。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进行票据集中管理后,成员单位及集团整体的融资成本都大幅下降,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标签:资金管理论文; 融资成本论文; 票据质押论文; 应收票据贴现论文; 票据池论文; 票据权利论文; 贴现贷款论文; 单位成本论文; 贴现利率论文; 管理成本论文; 票据论文; 融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