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图书100字段的着录技巧及常见错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雪艳[1](2020)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OA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日益提高,信息化在办公领域的应用尤为凸显。传统的办公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则可以提高办公效率,更加有效地整合内外部资源。因此为了实现企业日常办公业务的高效化、协同化,可以通过使用OA系统,将规范的企业管理方法与实际办公业务结合,对业务过程进行程式化,模块化,系统化处理。随着终身学习这一国际思潮的广泛传播,以及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宏伟目标,终身学习的理念被植入OA中,并以功能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应用于企业中,助力OA系统科学高效地驱动企业良好发展。基于OA系统在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办公自动化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即OA系统没有在系统内将业务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功能化利用,并从构建学习型企业的角度阐述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OA系统实现的意义;然后立足于中小型企业通用需求,对OA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与开发,实现了 OA系统的基本功能,即人事管理、流程管理、会议管理与知识管理;利用适合于推荐系统的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在OA系统中,对用户特征、知识特征进行提取与匹配,并利用传统推荐算法以及Python与Java可进行数据交互的特性,最终实现在OA系统中推荐知识给职员的功能,对于企业职员提高个人专业知识水平有重要意义,也助力企业良好构建学习型企业;对OA系统的系统登录、知识管理、人事管理、会议管理和流程管理五大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对于知识推荐功能在测试中出现的冷启动问题,进行了初步解决;利用LoadRunner中的Transaction Summary和Resin中JVM的运行情况,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并给出不足之处的优化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对OA系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刘杉杉[2](2020)在《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以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内容为基础,构建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通过文献分析法描述肺癌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内容及其影响因素,重点梳理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研究现状,为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采用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肺癌患者照顾者对干预方案内容的修订建议;召开专家会议,征集专家对干预方案的论证意见。方法1.文献分析:系统检索CNKI、VIP、Wan Fang、CBM、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INAHL Complete数据库中关于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性研究,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纳入和分析。结合课题组前期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现况调查和文献分析结果,形成干预方案初稿和照顾者辅助工具。2.结构式访谈:便利选取合肥市某医院30名肺癌患者照顾者,考虑其对干预方案内容的建议,形成干预方案修订稿和护士干预辅助工具。3.专家会议:遴选心理与行为研究、循证护理研究及临床相关科室专家召开专家会议,根据专家论证结果对干预方案和干预辅助工具进一步修订,形成干预方案终稿。结果1.文献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出文献358篇,最终纳入12篇文献进行分析。(1)文献类型:干预方案草案:2篇,随机对照实验:6篇,类实验研究:4篇;(2)时间跨度:2007~2018年;(3)国家分布:外国10篇,中国2篇;(4)干预方法:(1)干预内容:多为心理教育和应对技能培训;(2)干预实施者:主要以护士为主导;(3)干预形式:主要为面对面干预和电话干预;(4)干预随访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至患者死亡,最常见:3个月(12周);(5)干预效果:支持性照护可提高肺癌患者照顾者自我效能水平,其余结局指标干预效果尚无定论。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和课题组前期研究,形成干预方案初稿,并制定照顾者干预辅助工具。2.结构式访谈结果:30名肺癌患者照顾者共提出9项删除建议和12项增加建议。研究者结合专业知识、临床实际和前期调查等情况,对干预方案做如下修订:(1)删除2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相关信息;(2)细化1项呼吸功能锻炼内容;(3)增加1项饮食(发物)相关信息介绍。并依据修订后干预方案内容制定护士干预辅助工具。3.专家会议结果:共纳入7名专家参加专家会议,专家权威系数为0.84。专家对干预方案的论证意见主要包括:(1)细化干预实施团队成员;(2)添加网络干预形式作为补充;(3)结合治疗阶段细化干预分期;(4)结合临床路径纳入照顾者和实施干预。采纳专家意见后,进一步修订干预方案和干预辅助工具,形成干预方案终稿。结论本研究在课题组研究基础上,以支持性照护理论框架和时机理论为指导,结合文献分析、照顾者结构式访谈和专家会议的方法,构建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并包含相应的干预实施流程和干预辅助工具。构建流程系统,构建方法科学,干预方案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未来拟开展可行性研究,结合过程评价反馈和可行性优化策略,进一步完善干预方案。
张语桐[3](2019)在《篇目索引编制流程、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篇目索引的编制流程和款目格式为研究对象,以探析二者的编辑出版规范为研究目的。在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现状调查方面,利用访谈调查法对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全国报刊索引》编辑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编制流程进行探究,利用文献分析法对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文献中心搜集到的170个篇目索引成品进行探究,发现编制流程和款目格式均缺乏规范,成因在于目前不存在针对性篇目索引的成文规范。运用案例研究法,系统分析《全国报刊索引》的编制流程和款目格式,发现编制工作分为文档形式转化、基础数据着录和验收、印刷版期刊编辑阶段,具有技术手段优越、着录工作效率高、岗位分工明确的优势,但存在未实现全面自动化、着录质量管理不完善、专业能力尚待提升的局限性。该刊的款目格式具有较为成熟、规范、符合学科要求的优势,存在只适用于报刊文献、篇目索引符号繁琐、着录项目脱离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基于事实依据,从促进篇目索引事业发展、提高篇目索引质量、优化检索者使用感受三方面阐述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必要性,并从编制步骤基本稳定且评价标准可以客观描述、款目格式问题矛盾较为突出且有相关国家标准作为基础,认为加强规范具有可行性,最后指出规范研究应遵从科学性、通用性、标准化、系统性、灵活性五大基本原则。在篇目索引编制流程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探究编辑出版规范方案,认为加强篇目索引编制工作应以专业性、全面性、时效性为目标,指出篇目索引当前工作本质为计算机辅助编制,现有编制环节为选题、选取文献、着录、编排、校对、定稿,并综合篇目索引和编辑出版两种学科角度将现有编制环节完善补充为选题策划与论证、选取文献、着录、制定篇目索引规则、款目标引、款目排序、技术整理、三校一读、定稿,并在局部流程规范方案里,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论述以上环节,最后归纳出篇目索引编制流程的编辑出版规范。在篇目索引款目格式方面,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编辑出版规范方案,基于篇目索引学科特点和国家标准GB3793-83《检索刊物条目着录规则》,从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报纸文献、专着析出文献、学位论文、专着六种文献源,探讨冗余着录、篇目索引符号、增设着录项目等问题,形成规范款目格式意见基础。再总结意见,将款目格式分为析出文献和整本文献,强调篇目索引符号的使用方法和着录项中特殊情况的处理,最后归纳出篇目索引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
崔凌宇[4](2019)在《对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建设探索 ——以《YCT标准教程》和《快乐汉语》为主要语料来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民信息化的时代。同时,在这种全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正在从一个新兴的领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模式并且也已经看到良好的反馈效果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引发专家学者和对外汉语教师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这些关注和思考则进一步促进了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代表的一批对外汉语教学语料库的诞生和发展。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如何将语料库语言学相关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料库建设的研究。特别是在2012年至今的七年间,“互联网+”、“智慧校园”、“万物互联”、“第五代移动通技术”等新技术概念的提出和实现,不仅让中国成为未来新信息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协议体系的制定者,也为研究和探索将语料库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大数据资源为基础的,融合AI技术和“5G”技术的新型对外汉语教学语料库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技术支撑。本文在阅读和参考语料库语言学、汉语语料库建设、对外汉语教学等多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YCT标准教程》和《快乐汉语》这两种在菲律宾汉语教学中被普遍使用的主流汉语教材内容为语料来源,结合在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和菲律宾政府教育部合作的汉语教学项目中所获得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以及通过对菲律宾大马尼拉地区奎松市的公立学校的汉语学习者和全菲汉语本土教师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参考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制定的《新YCT考试大纲》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等标准,提出了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可行性方案,同时也对如何将对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更好的结合提出了建议。
郑美良[5](2019)在《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育研究 ——基于政策执行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台湾地区是一个拥有包括原住民族在内的多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多元民族文化和语言。但是由于受政治环境、语言政策等的影响,台湾原住民族语言遭遇发展危机,多种原住民族语言濒临消失。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受多元文化思潮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台湾地区开始调整原住民族语言政策,强调保护和弘扬多元化语言文明。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尝试通过政策研究,考察和分析台湾地区在保护和恢复原住民族语言上所采取的实践行动及其效果。首先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梳理和回顾不同历史时期台湾地区原住民族语言政策的历史脉络,整合和分析原住民族语言政策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其次,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考察三所不同类型学校的族语教育政策执行和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台湾的原住民族群约有55万人,占全台湾总人口数约2%,大多居住在山地地区。原住民学生数已达到136371人,占了全体总学生数的3.05%。虽然自2013年以来原住民学生族语交谈频率略有提升,但频率仍然较低;约半数原住民学生认为使用族语不便于与人沟通且缺乏族语学习兴趣;在族语使用能力方面,学生在听力、口语和歌谣歌颂能力均较弱;中学阶段通过族语认证的原住民学生人数也呈逐年递减态势。第二,为切实保护濒临消失的原住民族语言,台湾地区形成了不同层次、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一是形成了以台湾“教育部”和“原住民族委员会”为主体的政策制定主体,全面规划和制定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二是建构了以《原住民族教育法》和《原住民族语言发展法》为标志性文件的语言政策体系,包括相关课程规划、师资培训规划、教材编辑制度、语言认证制度等政策;三是优化了原住民族语言政策的行动路径,更加强调通过学校系统层面推动和深化。第三,台湾各地方、各学校依据政策规划,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执行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课程编排上,台湾在《九年一贯制课程纲要》和《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都规定了一定时数的族语课程;在师资选拔和培育上,建立原住民族语能力认证考试制度,实施族语师资培训规划;在教材编写上,制定族语《九阶教材》等学习材料。此外,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通过“母语日”、开展族语活动等方式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借助族语评价与认证机制诊断和促进学生族语学习,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调整教学方式,采取族语教师协同示范、深入部落体验文化与生活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第四,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执行在学校行政上面临着资源整合的难题;师资方面存在师资老化、年龄断层的问题;在课程实施上面临教材难以统一的局面;家校社合作难以唤起家长的认同与主动意识,也难以营造良好的社区支持氛围。在后续的政策修正与发展中,还应该在尊重语言存续发展的基本逻辑之上,增强相关主体的能动性和自决性,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师资建设。此外,需要着力解决政策执行所需的配套措施,争取社会文化支持,加大相关投入,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合作的语言教育共同体关系。
陈丽娜[6](2018)在《《增订汉印文字徵》校读补释》文中研究指明罗福颐的《汉印文字徵》和《汉印文字徵补遗》二书系统摹录了大量汉印印文单字,收字量大、体例清晰、查检方便,一直是古文字学界研究汉印文字不可或缺的工具书,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字材料。然二书成书较早,在字形摹录、引录印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学界对此已有不少校释成果,施谢捷系列校读札记是系统校释二书的代表之作。後罗福颐之子罗随祖对二书进行了增订,合并作《增订汉印文字徵》一书,但并未充分吸收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而是沿袭了之前二书的绝大多数问题。本文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对《增订汉印文字徵》进行全面覆核,主要成果有:一、校释出前人未提及的一些字形摹录和释文错误等问题,按照原书编排顺序依次条陈。二、对印文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一些必要说明,联系前人之说,更深入地探求印文涉及的姓氏、人名、地名等方面的问题,如总结当时人们命名的习惯,考释相关姓氏和地名等。三、以诸多玺印爲材料,对汉印文字中的某些字形混同和讹变情况加以分析,总结归纳出汉印文字的一些特殊写法,梳理出部分汉印文字形体的演变发展规律。本文分爲三章。第一章爲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及相关研究现状,同时对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和文章体例作了简要说明。第二、三章爲本文主要的校释成果,也是论文的主要部分,按《增订汉印文字徵》十四卷的编排顺序依次条陈。
卜彩丽[7](2018)在《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文中指出伴随着全球化、知识社会、信息时代的日益跟进,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全面且深刻的变革,即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教育范式转变,“核心素养”、“教学方式变革”、“深度学习”成为这场变革的焦点。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了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外在要求,又回应了教学实践对于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的内在追求。但翻转课堂在国内的迅速兴起、发展、实践尝试的进程中,其教学效果却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且一直存在争议。与此同时,深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学生学习目标更加多样化和学习过程更具投入性、参与性的理论框架,近年来被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践者关注并得以快速发展。深度学习和学习的概念一样具有多维属性,深度学习的目标属性指向学生认知、人际、个人三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方式属性指向学生追求新旧知识连接、批判理解、信息整合、联系实际的认知加工方式,深度学习的过程属性指向学生学习过程的投入水平和参与水平,而深度学习的结果属性指向有意义的学习、知识的长时记忆、迁移及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深度学习的多维属性既对翻转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也是翻转教学的价值追求,更为重要的是深度学习为如何优化翻转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此,本研究围绕“深度学习何以优化翻转教学、深度学习如何优化翻转教学、深度学习优化翻转教学效果如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为了回答以上三个问题,研究以T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为现实情境,以设计研究为指导,开展为一期一年的教学实践,研究综合使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采用理论建构——设计研究——发展理论及优化实践——启示建议的研究路径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研究一:探索形成深度学习理论框架。本研究以核心素养与学习科学已有的理论成果为基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阅读、理解与梳理,探索形成深度学习理论框架。主要结果如下:深度学习理论框架是研究深度学习理论和指导深度学习教学的基础,具体由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深度学习的原理、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深度学习评价体系四部分组成,其中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是理解深度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是在教学中落实深度学习的基点与原则,深度学习评价体系既是促进深度学习实现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测评深度学习效果的工具。研究二:构建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围绕深度学习理论框架,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了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主要结果如下:首先是宏观层面上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该模型以深度学习理论、翻转课堂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为基础并相互融合,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问题为核心、活动为主线”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微观层面上,以小学生认知发展特征及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为依据,从微观层面形成指向深度学习的翻转教学设计流程及方案、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设计与制作原则,为具体指导实验教师有效开展翻转教学提供指导。研究三:探索深度学习优化翻转教学的效果与教学设计原则。在研究二的基础上,以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流程为第一轮干预原型,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开展为期一年两轮的设计实践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学习过程上,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2)学习结果上,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其中显着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毅力;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学习质量;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特别是阅读成绩。研究对深度学习理论框架、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讨论:深度学习是指向目标、方式、过程和结果的多维概念;指向深度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结构化和指向核心概念的学习内容、促进投入和参与的学习活动、学习性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平等安全的学习氛围等是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教学设计的五大关键要素。课前充分的自主学习、课中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和启发思维的问题化教学是该教学模式中最基础的三类教学活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教学可以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成,改善教师提问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和深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语文成绩特别是阅读成绩。
李艺湘[8](2017)在《四套小提琴基础教材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小提琴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反映了不同编者及其时代的教学观念;是维持小提琴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的教材体现出不同的教学目的,直接影响到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因而,对国内常用的小提琴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小提琴教学内容的科学化与系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21世纪初,国内常用小提琴教材《铃木小提琴教材》、《学琴之路》、《霍曼小提琴基础教程》及《新编初学小提琴100天》的基础部分内容为研究对象,从教材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定性比较,系统地归纳各教材的编写特点,客观地指出其优势与不足,为我国小提琴基础教材的编写者提供理论参照。最后,结合对现代小提琴教学的基本特点,笔者提出了对小提琴基础教材选择和使用的几点建议,望对今后小提琴教学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江毅[9](2017)在《探究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探究既是一种思维形态,又是一项经过个体经验获得的技能。探究式教学强调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方式。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要质量?本研究结合具体课程,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制定和教学效果的研究,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研究价值。本文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统计分析方法为研究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指导。结合“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探究式教学的效果。研究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策略制定的三个基本原则:立足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独立探讨、以教师为主导展开课堂互动。在此基础上制定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诠释概念与原理、导入方法与要领、互动讨论与个性指导、反馈信息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文中通过利用S-T分析法,对课堂教师和学生行为占有率与转换率的数据分析,教学模式为混合型与探究式教学方式相适应。文中采用S-P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学生与问题的正答率较高,练习成绩与内容具有较好的等质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探究式学习体验反响较好,特别是课堂互动环节更为深刻。研究结论,探究式教学策略要融合课程教学固有的特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媒体学习和思考、上机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独立探究,方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利用知识的导入和启发,参与互动和探究,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通常是以课程教学的知识点作为学习主题,而各学科的教学都包含了许多知识点,所以,探究式教学模式适合于各种不同学科的常规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宋敬[10](2016)在《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用户日趋低龄化,中学生网络用户数量增长迅速,且使用网络频率及时长也呈增长趋势。此外,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学习活动在中小学得到大力推广,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网络搜索学习资料以帮助学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对中学生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进行研究,了解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特征及规律,丰富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理论研究,为提高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能力奠定基础。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根据对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经验的调查,设置网络信息搜索任务,录制学生的搜索行为,提取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特征,分析中学生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一定帮助。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在查阅国内外关于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分析国内外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现状,从信息搜索行为内涵、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中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使用网络的目的、经验及频率、外界群体对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影响等。分析数据,初步了解学生使用网络情况及搜索经验,同时根据结果设置网络信息搜索任务。第三,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调查。使用录屏软件将学生的搜索行为录制成视频。参照国内外关于网络信息搜索过程的描述,将学生的搜索过程分为使用搜索引擎行为、确定搜索关键词行为、浏览结果列表行为以及浏览网页行为,从搜索视频中提取搜索时间、各环节所用时间以及更改关键词次数、结果列表翻页及点击相关搜索情况、重复浏览网页次数等共计17项行为特征。第四,分析行为特征数据,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总结中学生网络搜索行为的特征及规律,分析不同群体学生的搜索行为特征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外界群体对学生的日常搜索行为是否存在影响;针对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能力的提高提出建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学生的搜索行为特征的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学生的网络使用率较高,使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信息搜索的行为较为常见。第二,中学生在网络信息搜索行为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确定搜索关键词存在困难、不会有效地评价信息及信息来源、搜索策略单一、对于搜索引擎的应用不够全面等方面。第三,不同性别、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在网络信息搜索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第四,家长关于学生使用网络的态度、做法等对中学生的网络信息搜索能力存在一定影响。本研究针对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及外界群体提出了相关建议,其中以对学生的建议为主,主要是确定关键词、评价信息、提高浏览效率等方面的学习与应用。
二、中文图书100字段的着录技巧及常见错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文图书100字段的着录技巧及常见错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OA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相关技术分析 |
2.1 B/S架构 |
2.2 JSP技术 |
2.3 编程语言Python和Java |
2.4 中间件Resin |
2.5 卷积神经网络 |
2.6 开发工具安装及开发环境搭建 |
2.7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功能需求 |
3.2 非功能需求 |
3.3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总体框架设计 |
4.3 系统详细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 |
5.1 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 |
5.2 人事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 流程管理模块的实现 |
5.4 知识管理模块的实现 |
5.5 会议管理模块的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与分析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6.2 系统功能测试 |
6.3 系统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rt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肺癌流行病学特征 |
1.2 肺癌严重影响患者及照顾者身心健康 |
1.3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研究现状 |
1.3.1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内容 |
1.3.2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满足情况 |
1.3.3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影响因素 |
1.4 满足癌症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必要性 |
2 理论基础 |
2.1 支持性照护理论框架 |
2.2 时机理论(Timing It Right , TIR)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意义 |
5 相关概念定义 |
第二章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初步构建 |
(一)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性文献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2.2 检索策略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文献内容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3.3 文献内容分析结果 |
4 启示 |
(二)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初稿 |
第三章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修订 |
(一)肺癌患者照顾者结构式访谈 |
1 研究内容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收集方法 |
2.2.2 数据处理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肺癌患者照顾者招募结果 |
3.2 肺癌患者及照顾者一般资料 |
3.2.1 肺癌患者一般资料 |
3.2.2 肺癌患者照顾者一般资料 |
3.3 肺癌患者照顾者意见 |
3.3.1 肺癌患者照顾者考虑删除内容 |
3.3.2 肺癌患者照顾者考虑增加内容 |
4 研究者修改结果 |
4.1 研究者考虑删除内容 |
4.1.1 研究者删除内容 |
4.1.2 研究者保留内容 |
4.2 研究者考虑增加内容 |
4.2.1 研究者增加内容 |
4.2.2 研究者删除内容 |
(二)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修订 |
(三)专家会议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专家遴选 |
2.2 会议主题 |
2.3 会议实施流程 |
2.4 资料分析 |
3 结果 |
3.1 专家一般资料 |
3.2 专家权威系数 |
3.3 专家意见结果 |
3.3.1 细化干预实施团队成员 |
3.3.2 添加网络干预作为补充 |
3.3.3 结合治疗阶段细化干预分期 |
3.3.4 结合临床路径纳入照顾者和实施干预 |
3.3.5 干预辅助工具的详细修改意见结果 |
第四章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照护干预方案终稿 |
1 干预对象 |
2 干预实施者 |
3 干预形式 |
4 干预内容 |
5 干预结局指标 |
6 干预辅助工具 |
第五章 讨论 |
1 构建以需求为基础的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的必要性 |
2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
3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的适用性 |
3.1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干预对象的适用性 |
3.2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需求内容的适用性 |
4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的可操作性 |
5 创新之处 |
6 局限与展望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各数据库具体文献检索策略 |
附录2 肺癌患者照顾者结构式访谈问卷 |
附录3 肺癌患者照顾者结构式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肺癌患者照顾者结构式访谈笔记和总结 |
附录5 肺癌患者照顾者结构式访谈后细化和增加的手册内容 |
附录6 专家会议邀请函及课题简介 |
附录7 专家资料调查表 |
附录8 专家针对《照顾者支持性照护手册》修改意见 |
附录9 《照顾者支持性照护手册》(部分) |
附录10 《护士版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手册》(部分) |
附录11 护士干预半结构式访谈标准化流程 |
附录12 照顾者随访记录表 |
附录13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
参考文献 |
(3)篇目索引编制流程、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来源和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篇目索引研究情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现状探究 |
2.1 篇目索引编制流程规范的现状分析 |
2.1.1 篇目索引编制流程规范的现状调查 |
2.1.2 篇目索引现有编制流程规范的问题及成因 |
2.2 篇目索引款目格式规范的现状分析 |
2.2.1 篇目索引款目格式规范的现状调查 |
2.2.2 篇目索引现有款目格式规范的问题及成因 |
3 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事实依据和思路 |
3.1 篇目索引典型案例 |
3.1.1 《全国报刊索引》的编制流程 |
3.1.2 《全国报刊索引》编制流程的优势与局限性 |
3.1.3 《全国报刊索引》的款目格式 |
3.1.4 《全国报刊索引》款目格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
3.2 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思路 |
3.2.1 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必要性 |
3.2.2 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可行性 |
3.2.3 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基本原则 |
4 篇目索引编制流程的编辑出版规范方案 |
4.1 规范篇目索引总体编制流程 |
4.1.1 引入篇目索引专业编制环节 |
4.1.2 引入编辑出版质量控制环节 |
4.2 规范篇目索引局部编制流程 |
4.2.1 确定选题 |
4.2.2 选取文献 |
4.2.3 款目着录 |
4.2.4 制定篇目索引规则 |
4.2.5 款目标引 |
4.2.6 款目排序 |
4.2.7 技术整理 |
4.2.8 三校一读 |
4.2.9 定稿 |
5 篇目索引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方案 |
5.1 规范篇目索引款目格式的意见基础 |
5.1.1 期刊论文款目格式 |
5.1.2 会议论文款目格式 |
5.1.3 报纸文献款目格式 |
5.1.4 学位论文款目格式 |
5.1.5 专着文献款目格式 |
5.1.6 专着析出文献款目格式 |
5.2 规范篇目索引款目格式的意见总结 |
5.2.1 款目格式的主要类别 |
5.2.2 篇目索引符号的使用方法 |
5.2.3 着录项目的特殊情况处理 |
6 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归纳 |
6.1 篇目索引编制流程规范归纳 |
6.2 篇目索引款目格式规范归纳 |
6.2.1 析出文献的款目格式规范 |
6.2.2 整本文献的款目格式规范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对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建设探索 ——以《YCT标准教程》和《快乐汉语》为主要语料来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汉语语料库发展情况概述 |
第三节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一、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
二、汉语语料库及对外汉语教学语料库研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语料库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开发技术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的设计背景及需求分析 |
一、设计背景 |
二、需求分析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设计方案的理论基础 |
一、语言学理论 |
二、心理学理论 |
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四、语料库语言学理论 |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 |
一、实用性原则 |
二、开放性原则 |
三、描述性原则 |
四、面向用户的友好型人机交互原则 |
五、应用于部分子库的动态建设原则 |
六、面向语料库设计者的模块化原则 |
七、语料标准的多模态化原则 |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的开发技术 |
一、数据库系统技术 |
二、基于WEB的网络平台开发技术 |
三、双系统分布式运行模式 |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的总体结构 |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料库系统的基本结构 |
二、对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的物理结构 |
第二节 语音资料库 |
一、菲律宾大马尼拉地区奎松市公立学校汉语学生汉语拼音学习情况调查 |
二、语音资料库的设计建设方案 |
第三节 词汇库 |
一、菲律宾大马尼拉地区奎松市公立学校汉语学生汉字及词汇学习情况调查 |
二、词汇库的设计建设方案 |
第四节 语段表达语料库 |
一、菲律宾公立学校汉语学习者语段/语篇表达能力现状分析 |
二、语段表达语料库的设计建设方案 |
第五节 汉语学习者语料库 |
一、汉语学习者语料库需求情况分析 |
二、汉语学习者语料库的设计建设方案 |
第三章 结语 |
附录1 奎松市公立中学汉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菲律宾教育部汉语项目公立学校本土教师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育研究 ——基于政策执行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濒临消失 |
二、语言保护政策措施成效低下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多元文化与教育 |
二、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育相关研究 |
三、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核心概念界定 |
一、研究问题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资料搜集整理与分析 |
四、研究信效度与研究伦理 |
五、研究范围与限制 |
第二章 台湾原住民族及其语言教育 |
第一节 台湾原住民族概述 |
第二节 台湾原住民族学生背景分析 |
一、学生人数构成 |
二、原住民学生就学人数 |
三、各县市原住民学生分布情况 |
四、各级学校原住民学生族籍分布情况 |
第三节 台湾原住民族学生族语使用情形分析 |
一、使用族语状况 |
二、族语能力自评 |
三、参加族语认证情况 |
第三章 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历史演进 |
第一节 “二战”前族语教育政策发展 |
一、“荷西”时期(1624-1662 年) |
二、“明郑”时期(1662-1683 年) |
三、“清领”时期(1683-1895 年) |
四、“日据”时期(1895-1945 年) |
第二节 “二战”后到解严前的族语教育政策 |
一、社会环境变迁推动政策修订 |
二、实施国语政策削弱原住民族语言 |
第三节 解严后到《原住民族教育法》的族语教育政策 |
一、族群意识兴起促使政策转变 |
二、多元文化下的原住民族语言教育 |
第四节 《原住民族教育法》后的族语教育政策发展 |
一、正视本土文化完善政策制定 |
二、振兴原住民族语言教育 |
第四章 台湾当前原住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分析 |
第一节 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法律基础 |
一、原住民族教育法 |
二、原住民族语言发展法 |
三、对现行原住民族语言保护规范的分析 |
第二节 台湾原住民族教育管理体系 |
一、台湾“教育部” |
二、台湾“原住民族委员会” |
第三节 台湾当前原住民族语言教育政策价值分析 |
一、法源基础 |
二、信念价值 |
三、现有问题分析 |
四、计划目标 |
五、执行策略 |
六、预期效果 |
第四节 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育规划 |
一、台湾原住民族语言课程规划 |
二、台湾原住民族语言师资培育规划 |
三、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材编辑 |
四、台湾原住民族语言认证制度 |
第五章 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台湾国民中小学族语教育基本状况分析 |
一、台湾国民中小学族语师资结构 |
二、台湾国民中小学族语课程编排方式 |
三、台湾国民中小学族语教材使用情况 |
第二节 学校执行族语教育政策行政管理分析 |
一、学校执行相关配套措施 |
二、学校政策执行成效评鉴 |
第三节 学校族语教学分析 |
一、族语教师教学信念引导教学实践 |
二、族语教学策略分析 |
第四节 学校执行族语教育政策的效果检视 |
一、学校行政的困境 |
二、教师面临的困境 |
三、执行族语教育政策的成效与困境分析 |
第六章 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执行的归因分析 |
第一节 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
一、跨族群通婚带来的语言困境 |
二、部落的文化经营的变化 |
第二节 教育政策因素分析 |
一、语言同化政策的影响遗留 |
二、菁英族人族语危机意识淡薄 |
第三节 学校教育因素分析 |
一、学校氛围的营造 |
二、族语师资老化与断层问题 |
三、族语教师信念影响教学实践 |
四、族语认证引导族语教学策略 |
五、教学策略影响教学成效 |
第四节 家庭教育因素分析 |
一、部分家庭对族语教育的重视 |
二、遭受家长漠视的族语教育 |
第七章 台湾原住民族语言传承的文化意蕴 |
第一节 多元文化与教育 |
一、坚持平等尊重的教育理念 |
二、坚持理解共荣的发展路径 |
第二节 语言与语言教育 |
一、多元文化中语言的地位 |
二、语言教育的政策规划 |
三、多元文化中的语言教育 |
第三节 语言教育问题 |
一、语言教育的功利性强 |
二、有语无言的教育生态 |
三、原住民族语言教育的资源匮乏 |
四、原住语言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
第四节 语言教育政策的修正 |
一、遵循语言存续发展的基本逻辑 |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
第五节 语言教育政策执行的支持与保障 |
一、培育社会文化 |
二、增加资源投入 |
三、建构社区-家庭-学校的语言共同体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一、族语师资是落实政策的关键主体 |
二、族语教材是实施政策的重要载体 |
三、家庭是实践政策的核心力量 |
四、族语认证分级制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政策工具 |
五、使用族语的场域与机会是保障政策效果的必要条件 |
第二节 保护和发展原住民族语言的政策建议 |
一、增加成年人学习族语的途径 |
二、提高族人对族语的重视 |
三、创新族群语言文化教育 |
四、保障族语教师职业发展 |
五、优化族语教师团队结构和专业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原住民族语) |
附录二:十二年国教课程纲要原住民族语文 |
附录三:台湾《原住民族教育法》 |
附录四:台湾《原住民族语言发展法》 |
附录五:访谈邀请函 |
附录六:访谈同意书 |
附录七:访谈大纲 |
后记 |
(6)《增订汉印文字徵》校读补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章 节设置及体例说明 |
第二章 《增订汉印文字徵》(上)释文校订 |
第一节 卷一至卷三校释 |
第二节 卷四至卷七校释 |
第二章 《增订汉印文字徵》(下)释文校订 |
第一节 卷八至卷十一校释 |
第二节 卷十二至卷十四校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核心素养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诉求 |
1.1.2 现实背景:小学语文教学的低效与翻转教学效果的差强人意 |
1.1.3 理论契机:深度学习为优化翻转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翻转课堂的概念、本质及特征 |
2.1.2 国外翻转课堂理论及其在K12教学实践中的研究现状 |
2.1.3 国内翻转课堂理论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2.1.4 研究启示与不足 |
2.2 深度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深度学习的概念 |
2.2.2 深度学习的特征 |
2.2.3 深度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线路图 |
2.2.4 深度学习的国外研究现状 |
2.2.5 深度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 |
2.2.6 研究启示与不足 |
2.3 深度学习与翻转课堂的融合研究现状 |
2.4 综述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流程 |
3.1.1 准备阶段 |
3.1.2 理论分析与模型建构阶段 |
3.1.3 设计研究阶段 |
3.1.4 结果讨论与结论得出阶段 |
3.2 研究对象与环境 |
3.2.1 研究参与者 |
3.2.2 研究环境和条件 |
3.3 研究工具 |
3.3.1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编码系统 |
3.3.2 认知投入与情感投入量表 |
3.3.3 深度学习评价量表 |
3.3.4 教师和学生访谈问题框架 |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4.1 数据收集 |
3.4.2 数据分析 |
第4章 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 |
4.1 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 |
4.1.1 深度学习中“深度”内涵的再理解 |
4.1.2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与特征 |
4.1.3 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
4.1.4 深度学习的评价体系 |
4.2 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理 |
4.2.1 深度学习理论 |
4.2.2 教学设计理论 |
4.2.3 翻转课堂理论 |
4.2.4 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指向 |
4.3 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
4.3.1 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解析 |
4.3.2 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教学模式的特征 |
4.3.3 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要求 |
第5章 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身化 |
5.1 小学中年级学生认知发展特征 |
5.1.1 小学中段学生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
5.1.2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征 |
5.1.3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元认知特征 |
5.2 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
5.2.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
5.2.2 小学语文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
5.2.3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
5.3 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身化 |
5.3.1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教学设计过程及方案 |
5.3.2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
5.3.3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微课设计与应用 |
5.3.4 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学习活动设计 |
第6章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翻转教学的设计研究:第一轮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
6.1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翻转教学应用前的准备阶段 |
6.1.1 干预原型的设计 |
6.1.2 确定干预的关键因素 |
6.1.3 教师和学生教学准备 |
6.2 第一轮翻转教学的实施过程与结果 |
6.2.1 教学过程设计 |
6.2.2 教学过程实施 |
6.2.3 研究结果 |
6.3 研究反思与干预模型的改进 |
第7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翻转教学的设计研究:第二轮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
7.1 第二轮翻转教学实践准备阶段 |
7.1.1 干预模型的改进与修正 |
7.1.2 第二轮教学实施前的相关教学准备 |
7.2 第二轮翻转教学的实施过程与结果 |
7.2.1 教学过程设计 |
7.2.2 教学过程实施 |
7.2.3 研究结果分析 |
7.3 研究反思 |
第8章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
8.1 对“深度学习何以优化翻转课堂”研究结果的讨论 |
8.1.1 解构深度学习的内涵 |
8.1.2 深度学习指向的核心教学理念 |
8.1.3 引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要素 |
8.2 对“深度学习如何优化翻转课堂”研究结果的讨论 |
8.2.1 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模型 |
8.2.2 课前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框架 |
8.2.3 课堂合作学习活动设计框架 |
8.3 对“深度学习是否优化了翻转教学效果”研究结果的讨论 |
8.3.1 学习过程 |
8.3.2 学习结果 |
8.3.3 教学过程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9.1.1 研究结论 |
9.1.2 研究创新 |
9.2 研究启示 |
9.2.1 对翻转教学实践的启示 |
9.2.2 对深度学习研究的启示 |
9.2.3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 |
9.3 研究局限 |
9.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四套小提琴基础教材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定义 |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
(1) 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和使用说明 |
(2) 教材和教法研究 |
三、四套教材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简介 |
(一) 《霍曼小提琴基础教程》 |
(二) 《新编初学小提琴100天》 |
(三) 《学琴之路》 |
(四) 《铃木小提琴教程》 |
四、内容比较 |
(一) 选材系统 |
(二) 知识与技能系统 |
(三) 助读系统 |
1、文字型助读 |
2、图表型助读 |
3、配套光盘资料 |
五、呈现方式比较 |
(一) 结构编排 |
(二) 版式设计 |
1、开版大小、封底与封面 |
2、前言、编者说明与附录 |
3、乐谱规格 |
4、纸张与印刷质量 |
六、定性分析 |
(一) 针对性比较 |
(二) 科学性比较 |
(三) 实用性比较 |
七、总结与反思 |
(一) 兼顾内容的多元性与民族性 |
(二) 提高教材的趣味性 |
(三) 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
(9)探究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的需求 |
1.1.2 符合个性化学习的理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探究式教学 |
2.1.2 教学策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掌握学习理论 |
第3章 探究式教学策略制定 |
3.1 前期分析 |
3.1.1 教学内容分析 |
3.1.2 学习者特征分析 |
3.1.3 形成性教学评价 |
3.2 教学策略制定的基本原则 |
3.2.1 立足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
3.2.2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独立探讨 |
3.2.3 以教师为主导展开课堂互动 |
3.3 探究式教学策略制定 |
3.3.1 创设问题情境 |
3.3.2 诠释概念与原理 |
3.3.3 导入方法与要领 |
3.3.4 互动讨论与个性指导 |
3.3.5 反馈信息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
第4章 探究式教学实施与效果研究 |
4.1 探究式教学实施 |
4.1.1 自主确定模拟主题 |
4.1.2 理论导入学习方法 |
4.1.3 互动探究上机实习 |
4.1.4 作业讲评严谨规范 |
4.2 教学效果分析 |
4.2.1 师生行为S-T分析 |
4.2.2 练习成绩S-P分析 |
4.2.3 学习体验问卷调研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 |
1.2.2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方法 |
1.2.4 国内外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过程与方法 |
1.4.1 研究过程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Wilson信息行为模型 |
2.2.2 意义建构理论 |
2.2.3 最小努力法则 |
2.2.4 问题解决模型 |
第三章 中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调查 |
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 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
3.2.2 使用网络基本情况 |
3.2.3 使用网络的原因、目的及信息需求 |
3.2.4 中学生信息搜索方式 |
3.2.5 网络信息搜索经验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
4.1 网络信息搜索任务的制定 |
4.2 网络信息搜索任务的实施及数据收集 |
4.3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行为特征定义 |
4.4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分析 |
4.4.1 网络信息搜索时间 |
4.4.2 搜索引擎使用行为 |
4.4.3 确定搜索关键词行为 |
4.4.4 浏览结果列表行为 |
4.4.5 浏览网页行为 |
4.4.6 小结 |
4.5 不同学生群体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差异性分析 |
4.5.1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
4.5.2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年龄差异性分析 |
4.5.3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认知风格差异性分析 |
4.5.4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网龄差异性分析 |
4.5.5 小结 |
4.6 外界群体对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 |
4.6.1 父母对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 |
4.6.2 学校及教师对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 |
4.6.3 小结 |
第五章 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
5.1 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存在的问题 |
5.2 提高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能力的建议 |
5.2.1 对学生的建议 |
5.2.2 对外界群体的建议 |
5.2.3 对搜索引擎的建议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中文图书100字段的着录技巧及常见错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OA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孙雪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2]肺癌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的构建[D]. 刘杉杉.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篇目索引编制流程、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探析[D]. 张语桐.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3)
- [4]对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建设探索 ——以《YCT标准教程》和《快乐汉语》为主要语料来源[D]. 崔凌宇. 福建师范大学, 2019
- [5]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育研究 ——基于政策执行的分析[D]. 郑美良.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6]《增订汉印文字徵》校读补释[D]. 陈丽娜. 南京大学, 2018(01)
- [7]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D]. 卜彩丽.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8]四套小提琴基础教材的比较研究[A]. 李艺湘. Proceedings of The 23r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rofessors of Social Scie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CPS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7
- [9]探究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效果研究[D]. 江毅. 南昌大学, 2017(02)
- [10]中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D]. 宋敬.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