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后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统一的八个认识问题_股份制论文

党的十五大后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统一的八个认识问题_股份制论文

十五大后国企改革需要统一八个认识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改革论文,五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进展慢呢?国有企业改革进展慢,主要是在认识上还没有统一。根据十五大的报告,下一步国企改革需要统一八个认识问题。

对市场经济改革程度的判断

厉以宁教授说,判断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进度主要是看市场中有没有真正的市场主体。只有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了,我们的市场经济改革才能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们国家究竟改革到一个什么程度了,必须作一个判断。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家,经常用这么一种观点来衡量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说中国的大部分价格(百分之九十几)都已经放开了,只有少数几种还没有放开。因此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这看法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正确的。判断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进度主要是看市场中有没有真正的市场主体。什么是市场主体呢?就是产权明确、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赢亏的企业。这是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假定没有这一真正的市场主体,价格放开是不能表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程度的。而且,价格放开后,仍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回到旧体制去。比如说,价格虽然放开了,万一供求严重失调,商品短缺,物价飞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又会重新发票证,或采取从前的计划定价的方式。所以说,价格改革应该说是判断的标志之一,而不是主要的标志。价格的放开,应该是经济改革的最终成果,而不能把它当做经济改革中的主线。经济改革的主线始终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只有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了,我们的市场经济改革才能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对股份制性质的认识

厉以宁教授说,从股份制本身是很难判断到底是姓公还是姓私。中国的股份制和私有化不是一回事,搞股份制,就防止了私有化。

多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认识不统一,主要是争论股份制是不是私有制。股份制本身它是一种资本组织的形式,要看控股权在谁手上。从股份制本身是很难判断到底是姓公还是姓私。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我们的股份制主要是通过国有企业改革而形成的,采取的是存量折股,增量参股的方式。存量折股,就是把原来的国有资产存量折成国家股,然后以增量方式抬股作为新投入的资本,包括向社会的公开募集、法人的参股、外商的投资等等。存量的折股,增量的参股,表明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并没有削弱原来的国有经济的分量。只是说,国有制的比重虽然下降了,但它的控制力还存在。可以这么说,公有经济力量的大小,不在公有资金本身的多少,而在公有资金能够支配的资金的多少。假定有100亿元的国有资产,是百分之百的国家投资。那么国家资本是100亿元,它能够支配的资金也仅仅是100亿元。假定说,百分之五十的股权就能控股的话,100亿元的资产,能够控制的是200亿元。假定三分之一能控股,100亿元能控制300亿元。四分之一能控股,100亿元能控制400亿元。虽然就一个企业来说,国有经济的比重是下降了,由于控股权掌握在我们手上,国有经济能支配的资金却倍增了。所以这不是公有经济的削弱,而是公有经济的壮大。在中国,就国有企业改革来说,股份制跟私有化完全不是一回事。再说,控股者也不完全就是国家一家,只要是公有经济控股就行了,国家的投资、各个企业法人的参股、职工内部的入股,都属于公有制,因为职工内部的入股带有合作经济性质。

因此,中国的股份制和私有化不是一回事。还可以这么说,不搞股份制,就私有化了。怎么这么理解呢?国有企业假定不进行改革,无非是两个出路。第一个出路:变成空壳了,国有资产的产权不明确,国有资产没人负责,不断被侵占,被掏空,流到私人的口袋里去了,结果不是变成私有了吗?第二个出路:国有企业效益不佳,技术落后,竞争不过人家,就垮了,垮了以后呢?或者是卖了,卖给私人了,卖给外商了,其结果也变成私有。总之,不改革,或者资产被掏空了,或者垮掉了,那对我们显然是不利的。搞股份制,就防止了私有化。因为股份制后,很重要的一点是产权清晰。什么叫产权清晰?就是要有明确的投资主体,每一个投资主体对他所拥有的财产是负责的。比如说,这个股份制企业中有很多股东,有国家的投资,有企业法人的投资等等。每一个投资者都盯着自己那一份,不允许任何人来侵占,所以搞股份制以后,国有资产反而不会流失。把这个问题认识清楚,对我们下一步改革很有好处。

对于产权转让的认识

厉以宁教授说,要看能不能把好两个关:一个是资产的合理评估,一个是卖得的钱是不是专款专用,国家的投资收回了是不是再用于投资。把好这两个关,产权的转让就不是国有资产流失。

有人说,产权不能转让,产权不能交易、流动,流动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这种观点曾经阻碍过我们深化企业改革。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从经济学中一个最普通的原理讲起。经济学中有一个普通的原理,叫做“木桶原理”。木桶是由很多块木板条组成的,假定这些木板条长短不一样,有长有短,这个桶能装多少水呢?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也不取决于各块板子的平均长度,而唯一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这就叫“木桶原理”或“短线决定原则”。解决的办法之一,是把长板子锯一块下来,把它拚在短板子之上,这叫做生产要素的替代;办法之二是把桶拆掉,把板子往地下一放,利用这些板子去重新组装一个桶,这叫“资产的重组”。在现行体制下,这两个办法都遇到了困难,困难何在呢?主要是:这些长板条、短板条分属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生产要素的跨行业、跨部门的流动是困难的。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慢了,就难了。把桶拆掉,资产重组呢?把桶拆掉,把板子往地下一放,各人就把板子拿回去了。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来解决,采取有偿转让的办法、供求见面的办法来解决。所以产权转让对于资源的优化组合,对于产业结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说,产权转让就是资产的流失。对不对?我们说,这不完全对。可能有一点道理。比如说,这个企业值1000万元,把它卖了,也没损失啊,这是国有财产从实物形态变成了货币形态。只要把注两个关就行了。第一个关叫做资产的合理评估,评估结果是值1000万元,那就卖1000万元,不能200万元卖了,再给你100万元回扣,那样,国家就受损失了。如果不把好这一关,国有资产就是流失。把好这一关,就没有流失。第二关,就是卖得的钱是不是专款专用,国家的投资收回了是不是再用于投资。假如说,把卖得的钱私分掉了,国家没拿到,这就是损失。所以说,把好这两个关,产权的转让就不是国有资产流失。

有人说,这种做法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他说,社会主义制度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把生产资料都卖了,虽然都变成钱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到哪里去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没有了。这是一个很肤浅的看法。我们说,货币形态只是暂时的形态,谁也不会那么傻,工厂卖了1000万元,1000万元就锁在保险柜里就不用了。还是要再投资的。再投资时,不是又形成新的生产资料了吗?不还是公有制吗?所以,实物形态到货币形态再到实物形态,货币形态只是暂时的阶段。还可以说,当新投资建成一个工厂以后,它的使用价值、它的效率一定比原来的高。

“靓女”能否“先嫁”

厉以宁教授说:“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在一些地方,效益好的企业被叫做“靓女”。有人说,效益好的企业不能搞股份制,不能搞合资。把效益好的企业搞成股份制,搞合资,肥水就外流了。要合资,效益差的企业应该搞,就是“靓女”不能“先嫁”,要嫁,“丑女”先嫁。这观点对不对?先不评论这个观点,我们先问一下:出嫁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假定出嫁是一件坏事,是把良家女子推入火坑,那么无论“靓女”还是“丑女”,都不该嫁,嫁谁就把谁毁了;假定出嫁是一件好事,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国家增加税收,社会增加就业,那么“靓女”可以嫁,“丑女”也可以嫁,都可以嫁。但问题是对方愿意要谁呢?如果“靓女”不让先嫁,“丑女”人家又不要,“靓女”和“丑女”捆在一起,“靓女”要老了丑了再嫁吗?唐诗三百首里面有一首诗中有两句话,“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靓女能够出嫁,此时不嫁,更待何时呢?问题在于,“靓女”还能靓多久。即使企业今年效益好,但世界技术发展这么快,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三年以后,不进行技术改革,不投资,效益还能这么好吗?所以说,要抓住时机。中国有一句老话,如果家里的女孩子相貌平平,那就多给点嫁妆吧,效益差的企业,条件优惠一点,效益好的企业,要价高一些。主动权不是在我们吗?

“真洋货”和“土洋货”

厉以宁教授说:与其购买“真洋货”,不如购买“土洋货”。

什么叫“真洋货”和“土洋货”?假定某种产品国内生产数量不足,质量不好,只好进口,进口的产品叫做“真洋货”;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引进外资,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叫做“土洋货”。举个例子说,现在到处在盖高楼,需要有大量的电梯,国内电梯的生产量是不足的,而且国产电梯的质量不好。进口电梯,购买的是“真洋货”,增加的就业是外国的就业,增加的税收是外国政府的税收;搞中外合资电梯厂,购买的是“土洋货”,增加的就业是中国的就业,增加的税收是中国政府的税收,中国的工人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学到技术,最后,你赚的钱还有中国投资者一半呢。这样,与其购买“真洋货”,不如购买“土洋货”。因此,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对我们是有利的。不发展中外合资企业,就进口“真洋货”,就增加外国的就业和税收。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遵守国家的产业政策。国家的产业政策规定,某些行业是不搞中外合资的,那就不搞。有些行业处在新兴发展阶段,国家需要加以保护。总之,要是符合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这样搞中外合资对我们只有好处。

有人说,合资企业来了以后,对国有企业不是压力更大了吗?国有企业不是更不行了吗?要做一些分析,假定这个产业不允许中外合资,外商就进不来;假定是处在发展初期,国家有保护政策,另有别论。假定不属于这两种情况,中外合资企业搞了以后对国有企业是否有压力?有。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大家知道,中国的乒乓球水平现在全世界第一,60年代初打了翻身仗。60年代以前一个阶段,我曾经听当时的乒乓球教练作的一次报告,他讲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他说,中国的乒乓球怎么能够上去,专找了一些比我强的队打,当时东方强队是日本,欧洲强队是匈牙利,就找这些队打,虽然打的过程中有时输,但技术就不断提高了,所以最后超过了日本、匈牙利。假定尽找些球技不行的小国打,21∶0,这有什么用?常常赢,技术水平却不能提高。所以外商来,假定是可以竞争的话,那就是给我们国有企业加大压力。通过股份制、社会集资,改造技术,这对我们水平是有提高的。有人说,国内市场饱和了,中外合资企业来了以后怎么办?其实,外商投资的目的很明显,他想赚钱。假定中国的技术也上去了,市场又饱和了,如果外商还要来投资的话,肯定有他的考虑。比如说,中国的土地价格便宜,劳动力成本低,税收优惠,在这里设厂,产品销往国外,不是很好吗?这也会增加中国的就业和税收。

对“抓大放小”的认识

厉以宁教授说,“抓大”是就全国性来说的,不是说每一个县里都要搞。不能说“放小”就是卖。

下一步的国有企业改革,大企业将按《公司法》的要求予以改造,“放小”就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根据市场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经营。但下面有些地方有不正确的理解。有的县认为,中央说“抓大放小”,就在本县的小企业中挑几个大的来抓。县里没有大企业就没有大企业嘛,干嘛去挑呢,每个县都“抓大放小”,这就错了。“抓大放小”的“抓大”是就全国性来说的,国家将组成若干家大型的企业集团。不是说每一个县里都要搞。还有个说法,说“放小”就是卖,这也不妥当。“放小”有多种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合于兼并的就兼并,有的是租赁,有的是承包,有的是托管,有的是股份合作、职工入股。卖是可以的,但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式,不能说“放小”就是卖。我们要准确理解中央“抓大放小”的精神。

县级政权稳固的基础是什么

厉以宁教授说,认为国有小企业“放小”后政权就不巩固了,完全是错误的理解。厉教授引用一位在县里工作的同志的话说,“无小不活”、“无小不富”、“无小不快”“无小不稳”。

有些文章不同意“放小”。理由何在呢?据说,国有小企业是县一级政权的基础,县一级是基层的政权,把这些国有小企业都放了,县政权就不巩固了,就没基础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动摇了。这个观点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县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层政权,它的巩固取决于两点,第一点,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了政权的巩固;第二点,国民经济命脉掌握在我们手里。这两点就是我们政权巩固的基础。县里社会要安定,靠什么呢?人民安居乐业,县里就安定了。难道县里有几个国有小企业,社会就能安定了?不一定。假定这些国有小企业都是一些空壳的、经营不佳的、亏损的,工人下岗的,天天在政府门前静坐,社会就能安定吗?这是两个问题。政权的稳固取决于人民民主专政,取决于国民经济命脉掌握在公有经济手中,这是首要的。所以,说国有小企业“放小”后政权就不巩固了,完全是错误的理解。

我到湖南进行考察,听县里工作的同志讲了四句话:第一句,“无小不活”。他说,这个县里如果没有这些活跃的私营、个体、乡镇企业,这个县经济就会死气沉沉,几个大厂现在都不开工,县经济怎么能活呢?第二句,“无小不富”。没有大量小企业,县财政没有收入,那几个大厂都亏损,有时候还停工。第三句,“无小不快”。上面要我们每年增长10%,靠什么?农业增长3%都难,靠大量发展小企业,经济就上去了。第四句,更有意思,“无小不稳”。国有企业下岗工人怎么办?高中、初中毕业生升不上学的怎么办?农民进城以后没找到工作的又不回家的怎么办?社会稳定靠大量的小企业。这就表明了我们要正确理解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对此,应该有深刻的认识。

对控股的理解

厉以宁教授说,控股要由股权的分散情况来决定。假定说每个企业都要控股,这样的理解可能太窄。行业控股对我们来说可能更符合实际。

控股,不一定都要占51%。为什么?因为这要取决于股权的分散情况。假定是中外合资的企业,对方也是个大头,咱们也是个大头,要控股,我得占51%,你占49%。假定搞股份制企业到香港发行H股,国内发A股、B股,股权分散在各个股民手里,每个股民持股不到万分之一,这种情况下,何必要51%呢,有30%就能够控股了。所以,要由股权的分散情况来决定。认识这一点以后,可以用我们的投资去支配更多的资金来为我所用。

还有一个问题:是行业控股还是每个企业都要控股?举例说,钢铁行业必须国家控股。是行业控股呢,还是说每个钢铁企业都要控股?如果说行业控股就行了,表示我能掌握这个部门的话,不排除假定某一个外商愿意投资搞一个钢铁厂,就算他控股,对这个行业没有影响,因为全国钢产量有1亿吨,一般几百万吨一个钢厂,你控股就控股吧,不影响整个钢铁工业的情况。假定说每个企业都要控股,这样的理解可能太窄。行业控股对我们来说可能更符合实际。铁路的情况也如此。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部门,国家要控股,但如果外商现在愿意投资修一条铁路,可以让他修,外资多一点就多一点,这不影响大局,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铁路掌握在国家手中。这样,我们的思路就可以更开阔了。所以,行业控股对我们来说可能更符合实际。如果能够有所突破的话,我相信国有企业的改革将会更加顺利。

标签:;  ;  ;  ;  ;  ;  ;  ;  ;  

党的十五大后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统一的八个认识问题_股份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