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方言韵律的变异及其历时意义_方言论文

宁德方言的变韵及其历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宁德论文,方言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宁德市蕉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是原来的宁德县,1999年划归宁德市。本文所指宁德方言系蕉城区方言,蕉城区方言内部存在城乡差异,城关方言也有老派、新派之分,本文记音以城关中年人的新派发音为准,下文简称为宁德方言。

      闽东方言分南北两片,南片(侯官片)包括闽江下游地区的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罗源、永泰、闽清、古田、屏南、福清、平潭等11个县市。北片(福宁片)包括宁德(即蕉城区)、福安、福鼎、柘荣、霞浦、寿宁、周宁等7个县市。

      所谓“变韵”,是指同一个韵母有两种或三种不同的韵母变体,分布在不同的调类。如福州方言有的韵母在阴平、阳平、上声、阳入是一种音值(本韵),而在阴去、阳去、阴入是另一种音值(变韵),从声调来看,这些韵母共同构成一个韵位,呈现为互补分布的关系。但在语流中,变韵调音节作为连读前字时,韵母音值变为本韵音值,在实际语言中,变韵音值的出现以变韵调音节落在连读音节群的末了为必要条件,而本韵音值的出现没有这样的条件限制,本韵调音节在语流中总是保持与单字音一致的韵母音值(陈泽平1998)。例如:

      (本韵调)单字 连续 (变韵调)单字 连续

      

      这种变韵现象在以福州话为代表的侯官片方言中普遍存在,尽管Norman(1978)早已指出闽东福安、宁德方言存在变韵现象,但闽东北片方言是否存在这种变韵现象仍有过争议。近年来,随着闽东北片方言调查的逐步深化,不少学者(陈泽平、戴黎刚、秋谷裕幸等)都认为若干闽东北片方言如福安、宁德、周宁等方言也存在与闽东南片方言类似的“变韵”现象。

      然而,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变韵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应当给予一致而严谨的定义。所谓变韵,是指就共同平面音韵系统而言,在不同声调的条件下,韵母以互补分布的有定分音形式存在,一旦声调条件改变,则这些有定分音会回归到同一个韵母的形式。

      根据以上说明,“变韵”必然存在共时的语音变异,这种变异造成若干韵母在某些调类缺字的现象。而且凡是被视为“变韵:本韵”的两个韵母,必须存在转换关系,凡无法形成转换关系的两个韵母,本文就不视为变韵。

      根据上文对闽东方言变韵现象的介绍,变韵基本涉及音节中的两个成分,一是韵母,一是声调。下面是新派的宁德城关方言的声母、韵母及声调系统:

      声母15个:

      

      声调7个:

      阴平334 上声41 阴去35 阴入23

      阳平11 阳去411 阳入54

      

      本文根据宁德方言实际口语的田野调查材料,对宁德方言的变韵现象进行描述,从而就共时(synchronic)与历时(diachronic)两方面说明宁德方言变韵现象的语言学意义。

      本文所用的记音材料是根据第一作者对母语的调查形成的同音字表(未刊稿),发音合作人分别是:冯伦,男,58岁,大学文化程度;池建萍,男,49岁,大学文化程度。

      一 宁德方言具备变韵现象的韵母

      根据我们的观察及调查所得,宁德方言中发生变韵的韵母音类见下页表一。

      下面根据宁德方言今读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的次序,分别举出实例说明丁德方言各韵母变韵的具体情况。为节省篇幅,每一个变韵韵母各声调都只举一个口语常用字来说明。

      1.1 宁德方言阴声韵的变韵现象

      宁德方言阴声韵中具备变韵与本韵转换关系的韵母共有五个,观察其变韵形式,它们都是由两个元音成分组成的复合元音VE。不过在前字环境中变读为本韵之后,有三个韵母读为单元音,其他两个韵母则仍保持VE结构。

      

      1.1.1 ei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ei韵母只分布于阳平、阴去与阳去(2、5、6)三个调类,其本韵i则是分布于阴平、阳平、阴去、阳去(1、2、5、6、)等四个声调的韵母。ei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阳平2:脾|开脾|脾气

      

      1.1.2 ou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ou韵母只分布于阳平、阴去与阳去(2、5、6)三个调类,其本韵u则分布于阴平、阳平、阴去、阳去(1、2、5、6)等四个声调。ou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阳平2:图|画图|图纸

      

      1.1.3

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

韵母分布于阴平、阳平、阴去与阳去(1、2、5、6)四个调类,其本韵y分布的情况也是阴平、阳平、阴去、阳去(1、2、5、6)四个调类,

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阳平2:鱼|买鱼|鱼丸

      

      1.1.4 eu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eu韵母只分布于阳平、阴去与阳去(2、5、6)三个调类,其本韵iu则分布于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1、2、3、5、6),是一个五调俱全的韵母。eu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阳平2:油|机油|油库

      

      1.1.5 oi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oi韵母只分布于阳平、阴去与阳去(2、5、6)三个调类,其本韵ui则分布于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1、2、3、5、6),是一个五调俱全的韵母。oi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阳平2:围|周围|围塘

      

      1.2 宁德方言阳声韵的变韵现象

      1.2.1

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

韵母只分布于阳平、阴去与阳去(2、5、6)三个调类,其本韵

则分布于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1、2、3、5、6),是一个五调俱全的韵母。

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阳平2:平|太平|平安

      

      1.2.2 o

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

韵母只分布于阳平、阴去与阳去(2、5、6)三个调类,其本韵

则分布于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1、2、3、5、6),是一个五调俱全的韵母。

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阳平2:文|批文|文章

      

      1.2.3

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

韵母只分布于阳平、阴去与阳去(2、5、6)三个调类,其本韵

则分布于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1、2、3、5、6),是一个五调俱全的韵母。

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阳平2:浓|野浓[,很浓]|浓茶

      

      1.3 宁德方言入声韵的变韵现象

      宁德方言入声韵尾目前处在急剧变化中,城乡差异较大,根据笔者调查,宁德城关新派方言的入声调有两类韵尾,一类是舌根音韵尾-k,另一类是喉塞音韵尾-

。从目前我们调查所得的材料上看来,阴入调是变韵调,发生变韵现象的都是带喉塞音韵尾-

的韵母,而这类韵母作为连读前字时往往会丢失喉塞音韵尾-

,成为开尾韵字。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宁德方言连读前字为喉舌音韵尾的阴入字与阴去字,其连读变调规律是相同的。以上两个现象说明,宁德方言入声韵的变韵规律与阴声字的ei、ou、

基本上是一致的。

      1.3.1 e

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e

韵母只有阴入调类的字,其作为前字时,本韵韵母相当于阴声韵i。e

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阴入7:笔|毛笔|笔筒

      

      1.3.2 o

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o

韵母分布于阴入调与阳入调,其作为前字时,本韵韵母相当于阴声韵u。o

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阴入7:出|演出|出国

      

      1.3.3

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

韵母分布于阴入调与阳入调,其作为前字时,本韵韵母相当于阴声韵y。

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阴入7:竹|麻竹|竹床

      

      1.4 宁德方言韵母变韵的规律

      根据以上1.1~1.3三节,宁德方言变韵的规律如表二。

      

      透过上述规律,我们得到三点认识:

      第一,宁德方言有11个韵母存在共时平面上的转换关系,并且其转换关系与特定声调(2、5、6、7)密切相关,即宁德方言的变韵调类是阳平、阴去、阳去(B)、阴入。毫无疑问地,我们必须承认宁德方言确实存在与闽东南片(如福州)类似的变韵现象。

      第二,宁德方言中凡变韵韵母,其主要元音都是半高元音(e、o、

),而其本韵韵母则都是高一度的元音(i、u、y)。从韵母来看,宁德方言的变韵是相当单调而贫乏的。

      第三,宁德方言变韵韵母回归本韵韵母时,其变化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两类:1.高化;2.高化且单元音化。带有辅音韵尾的阳声韵与入声韵和阴声韵中的eu、oi两韵是主要元音高化;至于阴声韵的ei、ou、

三韵不但主要元音高化,同时也从复合元音变为单元音韵母。

      二 宁德方言变韵的历时意义

      由于篇幅的限制,以下只举i/ei、y/

这两对韵母加以说明,这两对韵母分别展现宁德方言变韵的两种历时意义。①

      2.1 宁德方言i/ei韵母的历时意义

      福州、宁德两地i/ei韵母的声调分布情况见表三。

      

      根据表三,福州方言本韵i分布在阴平、阳平、上声,变韵ei分布在阴去、阳去,呈互补分布。宁德方言的情况则是,变韵韵母ei作为连读前字时固然会变为i(本韵),然而当它作为单字词时,却与i构成对立。严格来说,宁德方言的i/ei在多数调类下根本不存在互补关系。这是福州方言与宁德方言在变韵上的重大区别,这个现象应当如何解释?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把宁德、福州与没有变韵的霞浦等三个方言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请看表四。

      

      从表四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两点认识:

      第一,从方言比较来看,宁德方言今读i的音类在来源上至少有两类。第一类是福州读为ie、霞浦读为e、宁德读为i。第二类是福州和宁德都读为i/ei,而霞浦读为i。在历史来源上,第一类来自早期的*ie,第二类来自早期的*i。②第一类的*ie而言,宁德方言发生了*ie>i的单元音化演变,霞浦方言则发生了*ie>e的介音失落演变,福州方言则是保持早期的面貌。就第二类的*i而言,则是霞浦保持早期的面貌,福州在1、2、3三个调类保持,在5、6两个调类变读为ei;宁德在1、6A(=3)类保持,在2、5、6B(=6)三个调类变读为ei。由此可知,宁德方言的i韵母和ei韵母在2、5、6B之所以形成韵母对立而不互补,其原因正是历史来源不同。

      第二,从历时的观点来看,宁德方言的i虽然是早期*ie变化的终点,但只造成了早期的*ie和*i在宁德方言中局部合并(阴平1和阳去6),其他声调都不混读。这个认识可以让我们推敲出R1“变韵现象产生”与R2“*ie、*i韵母归并”的时间先后关系。从逻辑上说,我们可以主张R1较早发生,或者R2较早发生,不会有第三种可能。如果假设R2发生的时间在前,R1在后,则规律应当描述如下:

      T1 T2

      R2 *ie>I R1 *i> i/_/1,3/

      *i>I ei/_/2,5,6/

      根据“语音演变无例外”的前提,如果“*ie、*i韵母归并”早于“变韵现象产生”,则我们应当会看到来自*ie的i也参与了变韵韵母i的条件分化。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现在宁德方言中明显存在i和ei在2、5、6类调类的对立。这个现象本身说明,宁德方言R1早于R2,其规律运作如下:

      T1 T2

      R1 *i>i/_/1,3/ R2 *ie>i(1,2,3,5,6)

      ei/_/2,5,6

      早期来自*i韵母的i在宁德方言中先根据调类形成共时平面上的变韵,之后*ie才变为i,由于此时*i韵母的变韵现象业已完成,晚近才产生的i(〈*ie)韵母来不及参与,于是形成局部重合局部对立的韵母形式。

      经由以上分析,宁德方言i/ei的韵变现象给我们的启发是:变韵韵母ei和本韵韵母i在2、5、6等调类上构成对立,乃是早期的来源不同。此时变韵韵母ei具有存古的意义。

      2.2 宁德方言y/

韵母的历时意义

      宁德与福州方言y/

在各调类的分布情况见表五。

      

      福州方言的y/

音类呈现互补分布,宁德方言则在阴平和阳去存在y和

的对立。下面通过表六进一步观察宁德、霞浦、福州三个方言的情况。

      

      第一,从表六可知宁德的y/

韵相当于霞浦的两类韵母:y和oi,如果把福州的也放进来,则霞浦的oi也有两个来源:ui和

。需要注意的是,福州的

同时具有本韵与变韵双重身分:对y韵母而言,

是变韵(也就是y在5、6两调的变体);而五调俱全的

韵母,本身又在5、6两调有条件变体

。所以整体看来,宁德方言的

至少有两个来源,而具备变韵的y/

只相当于霞浦的y,福州的y(1、2、3)/

(5、6)。从演变的观点来看,福州ui和

这两类韵母,在霞浦中合并为一类oi,但不与y混淆。至于宁德则又将相当于霞浦的oi进一步与

混读。由此可见,宁德方言的

韵母是闽东早期好几类不同韵母共同的演变终点。③

      第二,从目前宁德方言共时音系来看,

是个五调俱全的韵母,其辖字来自遇摄合口三等鱼虞、果摄合口一等戈、蟹摄合口一等灰、止摄合口三等支脂微诸韵。一般而言,遇摄三等和果、蟹、之等摄的合口字在闽东方言是有别的,在宁德方言中也能够区分,但区分的手段与霞浦、福州等方言不同。在宁德方言中来自遇摄三等的

韵字在2、5、6B等声调环境下与果、蟹、之等摄的合口字共同组成一个

。当遇摄三等的

进入连读环境时,就自动变成y,回归早期本韵的形式。根据上述现象,我们推敲宁德方言中

韵形成的过程如下:较早的宁德方言y也是个五调俱全的韵母,之后发生了以下的条件变化:

      

      在韵母分化之后,

韵母只分布在2、5、6三个调类,在1、3两调形成空缺,因而引发语言内部的结构调整,吸引了原先oi韵母的1、3两调的字来补位,也就是:

      

      最终形成目前宁德方言

韵母。很显然地,从历史发展上看,

韵母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韵母音位,y的变韵现象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这些来自于oi韵来补位的字,只出现在

的1、3两调,由于宁德方言上声和阳去的混同,上声调的字实际已混入阳去(6A),上声缺字。但是在连读前字的条件下,阴平调的

韵母字不能回归本韵y。例如:

      阴平1:吹|吹牛

      

      第三,同为阳去字,在变韵时却有不同的走向,例如:

      

      来源于古清上字(6A)的“火”与来源于古浊去(6B)的“具”,虽然在单字调已经混同,都是411,但作为连读前字时,至少有两点不同:一、连读变调规律不同。二、“火把”中的“火”的韵母

不发生变化,“具体”中的“具”则读为单元音韵y。从以上线索可知,

韵母上声调与阳去调的混读,发生的时间也是在变韵形成之后,原先的阳去字“具”发生了变韵之后,后来加入的阳去字“火”来不及参与。

      通过观察和方言比较,我们发现宁德方言发生变韵的阴声韵、阳声韵中,变韵韵母的阳去调的字都是来自古浊上、浊去的(6B),只有

韵母例外(详见表六)。

韵阳去调的字既有来自古清上的(6A),又有来自古浊上、浊去的(6B)。来自古清上(6A)的变韵韵母

在连读前字的条件下不会回归本韵y,这说明宁德方言变韵现象与早期的声调来源有密切关系:由于上声调非变韵调类,所以来自古清上(6A)的变韵韵母

不发生变韵。

      经由以上分析,宁德方言y/

的韵变现象给我们的启发是:变韵现象会造成调类缺字,进而启动语言系统内部结构调整的机制,吸引形式上相近的韵母来填补空缺,构成一个完整的韵母。就

韵母这个个案而言,变韵现象引发了音韵上的创新。

      三 结语

      本文主要有以下三点认识:

      第一,宁德方言有11个韵母存在与闽东南片(如福州)类似的变韵现象,但韵母范围较小。本韵与变韵的关系可以概括为“高化”和“高化且单元音化”两类。

      第二,通过方言比较,我们发现宁德方言的变韵韵母或者保留早期韵母区别,或者形成新的韵母,这显示变韵对韵母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在探讨闽东方言的变韵现象时应当注意到,就多数南片的闽东方言来看,“变韵”确实会造成韵母“调类缺字”,但是在逻辑推论上,不能反过来说凡存在韵母“调类缺字”现象就等同于存在“变韵”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是,宁德方言阴声韵的上声与阳去这两个调由于声调接近而合并为一个类,这就造成了i、u、

等韵母的上声缺字。简言之,形成韵母调类缺字的原因并非只有变韵一端。有可能是系统内部偶然的空缺,又或是音韵演变造成的结果,即使是音韵演变的结果,也未必是“变韵”所造成,也可能是别的演变机制使然(例如调类归并)。宁德方言“调类缺字”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除了11类发生变韵的音类存在“调类缺字”现象,另有22个韵母也存在程度不等的“调类缺字”现象。④可能由于宁德方言既存在“变韵”,也存在“调类缺字”,有些学者便把韵母“调类缺字”的现象与“变韵”等同起来。如戴黎刚(2007:606~607)以宁德方言的

/

两个韵母为例,

韵母只在1、3两类声调出现,

韵母只在2、5、6三类声调出现,戴文将之理解为“变韵现象”,并指出

是本韵,

是变韵。在我们看来,戴文的说法显然忽略了变韵现象的基本定义:互为本韵与变韵的两个韵母形式,必须是在共时平面上可以转换且声调互补分布的变体。根据我们所记录的宁德方言语言事实来看,

/

两个韵母在应当进行变韵的语言环境时,其韵母形式却都不会发生改变。例如:

      

      ①至于其他9类变韵韵母均可透过相同的分析手段分别得出类似的结论,兹不赘言。

      ②拟音参看Norman(1981)对共同闽语韵母的拟测,

      ③在Norman(1981)的构拟中,馃、火拟为*oi、飞吹拟为*ye、堆腿拟为*uai,可见在共同闽语中来源更多。但就目前比较的三个闽东方言而言,显然只有两个类。

      ④宁德方言这22个韵母分别是: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其中阴声韵未列出上声调缺字的韵母)。宁德方言“调类缺字”现象原因多端,将另文讨论。

标签:;  ;  ;  

宁德方言韵律的变异及其历时意义_方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