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双主体”课堂教学的“双主线”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主线论文,服务于论文,教学设计论文,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双主体”教学是针对重教轻学的“教师中心主义”和重学轻教的“学生中心主义”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倡导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友爱、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教学效益。新课改高中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新过程,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们对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来源,课堂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教学中的系列问题做了专题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学情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学生有强大的来自于自身需求的学习动力,课堂上有主动学习的需求,反对教师讲的太多;同时也强调:课堂上教师的引领、讲练结合、及时点拨、方法引导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需要的是更好的加强,而不是丢失。基于以上依据我们倡导课堂教学“双主体”教学观点。
一、“双主线”教学设计
目前,教学设计在教师操作层面上体现更多的是教师对知识的理顺和梳理,课堂上哪些知识由学生来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哪些知识学生先学教师后分析点拨,哪些知识适合教师讲解,备课过程中缺乏设计,即使设计了,往往也是根据教师的个人经验和感觉,或者公开课时多让学生活动,常态课上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没有从理念上真正更新,没有从技术上真正把握教学设计的技巧。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必须精心设计好两大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主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活动及师生互动等学习方式的设计(主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们暂且把这种教学设计称之为“双主线”教学设计。
二、如何进行“双主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代表人物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观点之上:第一,学生的“学”才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教师的“教”只是外因,所以应“以学论教”。第二,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即教学事件(教学策略)。
加涅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总结出的五种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详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教学事件必须依据每一个学习目标来确定,通常在单一学习活动中,各种教学事件出现的大致顺序是: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刺激回忆先前的知识;呈现学习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行为;促进保持和迁移。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也并非每一次设计都是严格按照该顺序进行。这就是加涅的规定性教学理论。我们理解“以学论教”的核心内容是: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同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来确定教学起点,以学生学习掌握的程度来确定教学的节奏,以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具体要设计哪些内容,我们从两个维度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一是从纵向上强调两部分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强调两条设计主线。二是从横向上根据学习结果及学情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学习策略。
(一)从纵向上强调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活动两部分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我们多年教学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教师经验比较丰富,这里要强调的是内容安排要科学而合乎逻辑,要把握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低入手点,高着眼点的原则。而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是教师教学设计中比较薄弱的一部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才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教师讲解再精彩,学生最多只是听懂,而没有学会,而且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异。下页图1是北师大李凌艳博士研究成果,一个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24小时以后知识在脑中的保持率是不同的,可以看出学生讨论、实践,互相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要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中就必须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活动等学生活动的安排。近两年我校通过组织的校庆展示课等大型教学研讨活动,一直在强调并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就是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我校2008年校庆展示课活动主题“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2009年活动主题“科学、高效、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充分说明这一点。
图1
(二)从横向上研究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就是经过教师设计,作用于学习者的一套支持内部学习过程的程序,根据加涅总结的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类型分五种结果,不同学习结果得益于不同类型的教学策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尝试着用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设计,并根据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反思,发现各种教学策略的作用按其通常使用的大致顺序,对老师进行教学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让老师们设计思路更加明晰。结合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对高中物理课题进行了分类探索,下面分类型分析并提供案例。
第一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中学物理主要的教学内容,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概念间的关系来界定的,物理规律反映了有关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从加涅学习结果来看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更多的是言语信息及智慧技能,学生可以通过看、想、听、讨论交流、辨析等自己的思维活动辅助以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提升而习得。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情,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提供素材刺激学生回忆陈述,引发学生讨论,通过对比进一步引出行为,教师在此基础上点拨评价,从而实现认识上的螺旋提升。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按照加涅总结的教学策略尝试教学设计。
案例一:“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
续表
设计原则:教师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要把握这样的原则:能让学生观察的先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先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先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总结的先让学生总结。教师的评价引导是建立在学生思考总结的基础上,内容总结要有提升,总结方式尽量用图表、框图等归类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特点是充分考虑学生学情,以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从实施的情况看课堂上学生学习氛围活跃,思维量及思维深度较大。和以往教学设计相比较,教师对教学策略的安排使用更加科学有效,特5,j是教学策略6、7的有效安排加大了思维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二部分:概念和规律的“运用”
概念和规律的运用是在概念和规律学习以后的一个学习过程。一般做法是选择一些运用所学定理、定律、概念可以解决的问题,提供这些问题供学生练习解决,伴随着练习数量的增加,技能逐渐自动化。从加涅学习结果来看主要是智慧技能及认知策略,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则,会观察提炼信息,会尝试应用规则解决问题并能根据反馈信息反思规则的使用,从而加深规则的理解,提炼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并会迁移使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解决,通过亲身体验,交流合作学会问题解决,从而提高智慧技能,学会认知策略。以高一物理“力的平衡”这节课立体处理为例,本节课第一个环节就是老师引领学生用实验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清楚了这一规则以后,需要学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为此课本上提供了一个例题,教学设计如下:
案例二:例题的处理
续表
续表
设计原则:处理例题时,要尽量把握“两不”原则,教师不读例题,不直接讲解例题。就是说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读,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独立探索的,教师不引导,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与点评,要从信息中找出题目的题眼,点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指出症结所在并展示实施策略。要善于追问,及时进行变式训练,从而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加大课堂思维量,训练学生智力技能,提高认知水平。
教学反思:本例题是在探究学习了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以后,当堂练习规则的使用,所以教学设计时就不用考虑引起注意、告知目标等环节,需要学生接受他人呈现的新颖问题,具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规则,并通过练习,接受反馈,对规则运用过程反思修正,促进归纳总结规则的运用策略。从本节课实施的情况来看,由于让学生先独立尝试,教师抓住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评析,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给出正确的指导,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又能点到要害,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结合以往教学反思,我们会发现在各环节顺序安排上,如:是教师先分析指导,再引发学生行为,还是先让学生尝试,再由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指导,老师们是有些争议和随意性,我们的感觉是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但学生优先体验应该值得提倡。至于通过变式训练检测评定及促进迁移更应该是值得我们坚持的做法。
第三部分:实验探究教学
实验探究是物理研究中的一种主要模式,也是中学物理教学中获得概念和规律最常使用的方法,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解决物理学科中的问题。从加涅学习结果来看主要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系统练习,动作技能更是需要在设计、操作、尝试中完成,所以需要学生通过一系列研究环节、解决一系列问题、动手探究、归纳分析才能最终习得相应的物理知识。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并合理设计、充分论证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并分析。对被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学生没有什么经验,同时因素间的关系较难把握,主要由教师分析完成,这就是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
设计原则:教师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要把握这样的原则:能用实验说明的就不用语言描述,能让学生动手探究的就不用演示实验,能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器材实验的就不用陌生的“高科技”仪器,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就尽量安排分组实验,能用器材探究的就不用模拟实验。
案例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物理实验探究部分教学设计
续表
教学反思: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是物理的学科特点,物理实验不仅对掌握实验技能有价值,而且能起到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对启发学生思维,认识物理过程,增强探索精神,学会科学方法等一系列作用。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高中学生初次探究的学情,组织学生从猜想到尝试,大家一起分析、论证,从而形成探究方案,制定详细计划,执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从实施效果来看,学生参与度高,教师的课堂组织难度大一些,如果教师能收放有度,对学生学习探究思路是很有益处的。结合以往教学设计反思,由于实验探究耗费时间,而且课堂组织与控制难度较大,教师往往是承担了更多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的设计,学生多侧重于实验操作。我们知道科学探究本质上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限于课堂教学约束,一般教学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解决,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较完整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探究的关键环节提供给学生,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在此基础上简单点评并统一方案,把教学引导到既定轨道上来。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评价教学设计
学校评价对教学设计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要建立教学评价体系,重视教学设计与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观察教学内容安排是否科学,学生学习是否有效,最终通过学生学习的效果,评价教学设计的质量,促进学科教学顺利实施。
依据“全面、多元、发展”的评价理念,对教师教学设计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积极实施双主线教学设计,同时允许老师们在学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个性化发挥。通过阶段性集中检查,首先备课组纵向自查推荐备课组优秀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学校对各组推荐的优秀教学设计进行横向比较,评出学校优秀教学设计,利用校园平台集中展示典型教学设计,组织观摩优秀教学设计实施情况,既重视预设,又重视生成,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达到改变教学方式,最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目标。
积极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在自评与互评过程中修订完善教学设计,促进教师经验共享和个人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