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及外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海绕玲

海绕玲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655000

摘要:目的:分析内服外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取带状疱疹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内服外用治疗,观察组内服外用中药配合口服甲钴胺治疗。回顾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观察并比较两组用药5周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服及外用中药联合甲钴胺口服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显著,且可避免产生耐药性、减少后遗症发生等不良后果,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药;内服;外用;疗效

带状疱疹是以簇集性小疱疹、神经痛、低热、乏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中医称之为“腰缠火丹”“蛇串疮”“蛇丹”“蜘蛛疮”等,多与患者肝气郁结、脾胃不健、湿浊内停、郁而化热等有关[1]。有临床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单一使用西药治疗疗效缓慢且不良反应多,宜联合用药以缩短疗程,降低不良反应,如泛昔洛韦联合磷酸阿糖腺苷、泛昔洛韦联合更昔洛韦、阿昔洛韦联合重组干扰素α-2b和维生素B1等[2]。尽管如此,西医抗病毒治疗仍存在周期长、易产生耐药性等不足,为此本研究另辟蹊径,采用中药内服及外用联合甲钴胺口服,现将治疗情况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笔者原所在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15—70岁,平均(35±3.4)岁,病程3—12d,平均(6.1±0.3)d,除4例合并细菌感染,1例合并角膜炎,其余均为单纯性带状疱疹;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14—70岁,平均(34±4.2)岁,病程3—11d,平均(5.9±0.6)d,除3例合并细菌感染,2例合并角膜炎,其余均为单纯性带状疱疹。两组均符合带状疱疹临床诊断标准,均排除具有抗病毒药物过敏史、精神病史、语言障碍以及合并其他皮肤传染疾病或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且以上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内服外用治疗,方法和剂量为口服阿昔洛韦0.2g/次,5次/天,并适当外涂阿昔洛韦软膏。

观察组内服外用中药治疗,取冰片、硼砂、黄连等进行研磨,然后配合浓度为70%的酒精制成药液,外敷疱疹;取生地黄15 g,柴胡12 g,黄芩、山栀子、车前子各10g,当归8 g,龙胆草、生甘草6 g,同时根据临床症状加减用药,痛甚者加延胡索10g,湿热甚者加黄连6g,黄柏10g,水煎服,1剂/日;并口服甲钴胺0.5mg/次,3次/日。

观察两组用药5周的疗效。

1.3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类;如果患者5周内神经性疼痛及其他伴发症状完全消失,疱疹完全愈合,则为“治愈”;如果患者5周内神经性疼痛及其他伴发症状显著改善,疱疹基本愈合,则为“显效”;如果患者5周内神经性疼痛及其他伴发症状部分改善,疱疹逐渐愈合,则为“有效”;如果患者用药5周神经性疼痛及其他伴发症状、疱疹创面无改善,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统计学方法

统一以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x2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炎症,感染人群集中于老人、儿童等免疫力低下人群。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亲神经性特点,可潜伏于脊髓神经元,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激活、繁殖,并转移至皮肤,引发感染[4]。目前,带状疱疹的治疗以控制病情、缩短疗程、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为主要原则,西医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神经镇定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干扰素、甲钴胺、维生素B1、神经妥乐平等,但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且周期较长,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和留有后遗症;中医认为,带状疱疹与情志内伤致肝火郁结、脾胃不健致饮食失调、湿浊内停、毒邪入侵有关,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清肝泻火、滋阴健脾为旨,在治疗方法上有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针灸疗法、艾灸疗法、火针疗法、拔火罐疗法等[5]。

本研究结合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一方面让患者口服甲钴胺营养神经,另一方面采用具有清热消毒、杀虫止痛、除湿止痒、抗炎抗过敏功效的冰片、硼砂、黄连等药物制成药液外敷,此外,选用龙胆草、黄芪、车前子、生甘草等具有清肝泻火、清热解毒、止痛活血、滋阴健脾的中药煎汁内服,不仅可加强药效,缩短治疗周期,还可避免因长期使用阿昔洛韦产生耐药性,同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在本研究中,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患者治疗5周取得了96%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阿昔洛韦内服外用的患者,且未见后遗神经痛等后遗症。由此可见,在使用西医营养神经药物的基础上,内服及外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可避免产生耐药性、后遗症等不良后果,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卢志坚.内服外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J].医学信息,2013,26(7):545.

[2]高明.中药内服配合利多卡因外用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6(5):55.

[3]梁红江,曹圣荣,廖丽萍.中西药合用治疗带状疱疹106例临床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4,32(5):50.

[4]张新荣.内服外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2):47.

[5]李艳红.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5):23.

作者简介:海绕玲,女 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海绕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6

标签:;  ;  ;  ;  ;  ;  ;  ;  

内服及外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海绕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