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并轨后,中专如何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国家对普通中专学校全面实行招生并轨改革,标志着普通中专教育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普通中专学校怎样加快发展呢?
一、招生并轨给学校带来了新问题
招生并轨改革不仅仅是招生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整个中专教育体制的改革,它改变过去中专招生的国家任务计划和国家调节性计划的双轨制,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国家不包分配,学校择优推荐,毕业生自主择业”,并且与此相配套,在招生方式、学费收取、学生管理、教学过程、毕业生分配等诸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实行招生并轨改革的目的是要促使中专学校面向市场办学,提高办学质量,优胜劣汰,从而推动中专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实行招生并轨改革,既给普通中专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压力和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减少。在招生并轨之前, 绝大多数家长送子女念中专的动机都是为了争取一个分配工作的指标,让子女早日抱上一个“铁饭碗”,再去争取大学文凭。农村的学生更是把上中专当成早日跳出农门的一条捷径。因此,历年来报考普通中专学校的学生人数相当多,生源十分充足。实行招生并轨改革之后,学生毕业后抱上“铁饭碗”的可能性变得渺茫,加上中专生学历较低,在求职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中专学校的吸引力已经大大减弱,势必造成普通中专学校的生源减少。据湖南银行学校调查表明,78%的中专生认为现在读高中比读中专强。招生并轨之后形成的“普高热”和普通中专新生报到率降低正是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心态发生重大变化的证明。另外,社会办学由于办学手段十分灵活,对普通中专教育冲击很大,加上高校开办职业中专班,进一步加剧了普通中专学校生源的减少。
2、教学难。招生并轨之前, 普通中专学校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就读,学生总体素质较好。招生并轨之后,初中毕业的优秀学生一般都会首选上高中,以争取念大学,为今后的求职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且大部分在校生,上中专并不能令他们感到多少自豪,受到多大激励 相反,由于觉得自己与上普通高校无缘,中专毕业后,求职又很困难,因而比较普遍地存在自卑和失落情绪,追求进步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生源总体素质的下降,给学校组织教学增加了困难。
3、对学生管理的要求更高。招生并轨之后, 家长普遍担忧的是子女如果没有书读,会在社会上游荡,变坏。因此,家长送子女上中专的最直接目的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希望学校管往孩子,免得孩子无书可读在家调皮闯祸。因此,招生并轨之后,家长对普通中专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管理水平高不高,已经成为家长选择学校的重要考察指标。而家长期望值高,学生思想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增加了学生管理上的难度。
4、毕业生就业难。并轨之前, 普通中专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比较简单,学校按生源渠道和计划形式进行毕业生派遣就行了。实行招生并轨之后,国家不再对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学校也不再有按委培合同派遣毕业生就业的渠道。毕业生能否实现充分的就业,关键在于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不高,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否与社会需要相吻合,以及学校对自己的“产品”能否进行有效的推介。由于普通中专学生的局限性以及受到社会就业形势的制约,今后一段时期里,中专生的就业会比较困难,这将对普通中专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面对上述新问题,普通中专学校要想继续保持对社会的吸引力,防止生源锐减,加快学校发展,就必须自觉转变观念,积极面向市场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二、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1、追求特色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招生并轨改革, 强化了办学者的主体意识和选择意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特色”二字十分重要。学校缺乏办学特色,就会失去优势和生命力。特色办学应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特色办学要求每一所普通中专学校必须从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视角把握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合格+特长”是其通俗的描述。具体来说,特色办学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管理有特色 做到:学校努力创建文明单位,尤其应该注重校风建设,努力营造文明、整洁、团结、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学校后勤工作紧紧围绕着服务育人的宗旨,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针对当前中专学生普遍存在着娇、懒、狂的问题,学生管理应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生活意识、服从纪律的观念、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各方面素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总之,注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和注重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应该成为普通中专学校管理的两大特色。第二,教学有特色。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过程或教学手段要有特色。第三,培养的学生有特色。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学生的质量是学校教育过程和管理过程质量的集中展现。普通中专学校培养的学生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思想素质上,诚信、务实、勇于进取,有远大的理想和坚毅的性格,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专业素质上,掌握一技或多技,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上,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能说会写,善于与人相处共事;心理和身体素质上,有着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调控能力,身体健康,能够适应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
2、强化精品意识,走以质取胜之路。实行招生并轨之后, 生源竞争日趋激烈,一些普通中专学校以为,学生不包分配,学校没有后顾之忧了,因而不顾自身办学能力,一味地增加招生数量,有的学校甚至把经济效益作为办学追求的首要目标。过量的招生使校园内人满为患,后勤供应和学生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学生和家长怨声载道,学校声誉因此受到严重损害,这是一种自断后路的短视行为,对普通中专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普通中专学校的高度重视。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创造精品是竞争取胜的最重要的武器。所谓精品,就是质量精湛的产品。普通中专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任何时候都必须强化精品意识,坚持走以质取胜之路。第一,办学规模上,量力而行,在有利于培养精品人才的前提之下确立学校招生规模。第二,办学环境上,应在不断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努力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和催人进取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办学机制上,采取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灵活的开放的办学机制。
3、树立市场观念,走以销定产之路。 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走向社会,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因而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坚持走以销定产之路: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人才市场的调查,进行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校的招生计划,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要注重市场信息的跟踪和收集工作,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努力与国家计划部门、劳动人事管理部门、人才信息交流部门以及相关的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它们的合作。
三、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努力深化学校改革
招生并轨改革给普通中专学校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在深化学校内部改革上下功夫。
1、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和技能性强的专业。科学地设置专业使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十分重要。专业设置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符合未来人才市场需要,有利于学生充分就业;二是符合学校实际情况,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作用。
普通中专学校可以进行设置宽口径专业的探索,所谓宽口径专业就是指类专业,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化工专业、林业专业等等,宽口径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社会就业的适应性较广泛,克服了专业过窄所带来的就业选择面太小,不利于就业的弊端。这将对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以及充分就业起到促进作用。
2、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使学生在校学有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普通中专教育本质上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劳动技能的教育,是职业教育。中专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社会生产第一线培养实用性操作人才。这就决定了在中专教育的全过程中,应该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把实践性教学环节放在突出地位。学校可以增设技能训练课或把自习课改为技能训练课,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严格按计划进行训练,并且将一些专业必备的技能达标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大力开展学校技能竞赛活动,评选专项技能标兵,努力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课程设置应科学、合理。21世纪的经济将朝着知识型工作的方向发展,它要求每个人都善于思考和决策,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还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反映出这种发展需求,向学生提供平衡的理论知识。因此,普通中专学校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①专业课程。知识面宽但程度较浅,围绕学生如何尽快适应生产这一中心,把有关科学的理论、技术知识和生产经验交织到教学内容中去。②基本技能。所设的课程中应含有大量的实践环节,它以学生从事的职业为目标,着重传授具体专业的职业技术、技艺,并具体指导生产技能的操作实践。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书写、语言表达、英语、计算机、专业要求的特殊技能以及社交礼仪等技能的训练。③求职指南。这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十分渴望学习的,它应包括能使学生走上专业之路和与个人志愿选择相关的知识。课程目标应集中到职业意识和职业发展上,这样学生可以学会建立一个现实的目标,并且早早地考虑他们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④行为科学。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和与他们一起工作的人们。社会学的知识将帮助学生了解一个群体是如何工作的,人类心理学将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人们是如何思想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如何相互影响的知识。这对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是非常有益的。⑤人际关系。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用有言和无言的方式进行人与人之间以及群体活动之间的沟通,使学生懂得如何协调关系,与周围的人打交道。
缺乏上述范围内的任何一种知识,学生都会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都是普通中专学校教育的一种缺陷。
3、建立有效的成才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国家和学校应该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奖励办法,如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包括在政治上给予较高荣誉,在经济上提供优厚的奖学金,在毕业生就业推荐上真正实行“优秀学生优先推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普通中专学生实行对口招生,国家允许每年把一定比例的普通中专“尖子学生”推荐上大学或成人高校,等等。采取这些措施将会对学校培养精品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要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专门机构,强化毕业生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常设机构——“招生和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生源组织、毕业生档案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开拓工作,把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从学生科的日常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和精力做好这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