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概述”一节教学过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亚论文,教学过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理教学应加强学生读图、填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应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南亚“概述”一节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地注意到了这些方面。
(上课一开始,便提出饶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学们可能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呢?为什么要到那里去?大家想过吗?现在,你们想一想。
在同学们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然后指出:唐僧是到印度去取佛经,印度在南亚。由此有机地引入“南亚”一章。
今天学习第一节“概述”部分。
一、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板书)
1.位置和范围(板书)
读图:让学生看“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南亚的政区”图,使其明确:南亚在亚洲的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10°~3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半岛的中部。要求学生记住这一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它对其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讲解:南亚东接东南亚、西北部与西亚相邻。印度洋联系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及南亚的一些岛国与沿海国家。南亚处于印度洋的中点,在东西航运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南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出示“南亚地区”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明确南亚的范围和组成部分,并能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讲解:南亚介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南侧──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包括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岛屿部分。
2.国家:(板书)
出示“南亚的政区”图
读图:引导学生看图中有哪几个国家,各国分布的位置及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在读图的基础上,列举出目前南亚的八个国家:
北部──三个内陆山国:尼泊尔、锡金、不丹。(板书)
中部──三个临海图: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板书)
南部──二个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板书)
以上八个国家,同我国相邻的有: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图上准确无误地填绘出来。
二、南亚的历史和宗教(板书)
1.古代文明中心与政治地图的演变(板书)
阅读“悠久的历史”一段课文后,教师进行讲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在印度恒河流域,几千年前就出现了城市。与中国黄河流域、埃及尼罗河流域、伊拉克两河流域,同为人类古代文明中心。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南亚的政治地图有很大变化。从16世纪起,葡萄牙、英、法殖民主义者先后入侵,南亚绝大部分地方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大量矿产品、棉花、黄麻等工业原料被掠往英国。英语也成为南亚一些国家的第二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亚各国先后获得独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本是一个国家,同属英国的一个殖民地,称英属印度。1947年6月,英国将英属印度按居民信仰宗教,实行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于1947年8月分别宣布独立。孟加拉国原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1971年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2.佛教和印度的发源地(板书)
阅读“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一段课文和“读一读”内容,并看“印度恒河中沐浴圣水的人”彩图。
讲解:通过看书读图,同学们都知道,南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更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目前,斯里兰卡和不丹的居民多信奉佛教,印度、尼泊尔和锡金的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印度尚有数千万佛教徒),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的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三、南亚的地形和河流(板书)
1.“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不同含义(板书)
读图:读“南亚的政区”图,让学生明确“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含义不同,并指出它们二者的主要区别。
讲解:南亚次大陆──指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直到印度洋之间的大陆部分(所谓“次大陆”指面积较小,仅次于其它的大陆,在地理上有一定独立性的陆地)。南亚次大陆只包括大陆上的六个国家。
南亚──由南亚大陆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南亚除大陆的六个国家外,还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两个海上岛国,南亚是八个国家。
2.三大地形区及其特征(板书)
读图:读“南亚的地形”图,并出示小黑板略图。
思考: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为:
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西段和中段南侧山地。(板书)
其特征:地势自北向南逐级下降,地形崎岖而狭长(喜马拉雅山的地形崎岖险峻,是因为它形成于距今较近的新生代第三纪,当时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亚欧板块受挤上拱,隆起而形成了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平原──恒河、印度河平原。(板书)
其特征:平原西起阿拉伯海,略成弧形,东到孟加拉湾。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南亚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南部平原──古老低平、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板书)
其特征:高原久经侵蚀,地表起伏和缓,地势西高东低,沿岸有狭窄的平原。
要求学生绘出三大地形区略图,以加深印象。
三大地形区略图
3.两大河流及概况(板书)
读图:在“南亚的地形”图上指出两条大河的发源地和河口的位置。
讲解: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顺地势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为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注入阿拉伯海,全长3180米,为南亚最长的河流。
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南侧,流经恒河平原,下游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恒河水量丰富,航运和灌溉便利。
四、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板书)
1.热带季风气候(板书)
读图,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区”图。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综合分析南亚的气候类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南亚大部分处于10°-3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这就决定了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南亚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阻挡北方冷气流进入,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南亚位于亚洲南部,又临印度洋,海陆差异显著,这种热力差异就形成了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结论: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西北为热带沙漠气候,最南的马尔代夫为热带雨林气候。
(1)气温较高,旱雨季明显(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读:“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的分配”图,掌握南亚的气候特点。
思考:孟买各月的气温如何?哪些月份降水多,哪些月份降水少?降水在季节分配上有什么明显特点?
讲解:孟买全年高温,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6-9月多雨,10月—次年5月少雨。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
小结:孟买位于热带季风区内,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6-9月多雨,10月—次年5月少雨)。
(2)降水受季风影响大(板书)
读图:读“南亚一月风向”、“南亚七月风向”图,弄清南亚的降水怎样受季风影响。
思考:南亚一、七月各是什么风向?风从哪里吹向哪里?哪个方向的风给南亚地区带来的降水多?为什么?
小结:南亚降水时间上变化大。因为一月是东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旱季。七月是西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形成雨季。
(3)各地降水差异大(板书)
读图:读地图册上“夏季季风气温和降水量”图。弄清降水地区差异大的原因。
结论:南亚东北部降水最多(乞拉朋齐年降水量11000多毫米,为世界“雨极”或“湿极”。南亚西北部降水少(年降水量不到300毫米,形成塔尔沙漠)。
原因:南亚东北部处在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面临漏斗状的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到来受到颈束的作用,势力强大。同时,又背靠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东、西两边均为山地中部向南展开,也象漏斗状,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很大,因此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就多。
南亚西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又加上地处内陆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更少,地面又缺乏植物保护,形成塔尔沙漠。
2、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板书)
阅读: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有重要影响”一段课文,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小结: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对农业生产有显著的影响。
巩固新课:
1、在“南亚空白图”上,填注喜马拉雅山、印度洋、八个国家的名称。
2、绘出“南亚三大地形区”的简单示意图。
3、读10.4图回答,南亚主要属哪种气候?它的特点是什么?
标签:南亚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