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市西区医院检验科 四川 成都 610036)
(2自贡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5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以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对临床检验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进行诊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56例(妊娠高血压组)与产科门诊就诊的正常妊娠妇女56例(正常妊娠组)作对比分析,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以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妊娠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D-二聚体和FIB含量明显升高,PT、APTT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无明显变化。结论:严密监测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以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能反应机体凝血系统的功能和状态,能辅助指导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降低妊娠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妇的分娩安全系数,具有临床应用参考价值。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D-二聚体;凝血指标;临床检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140-0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进行诊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56例(妊娠高血压组),其年龄跨度为21~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9±2.4)岁,孕周范围在31-38周,平均孕周为(35.78±1.5)周,另外随机选取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正常妊娠妇女56例(正常妊娠组),其年龄跨度为20~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3.2)岁,孕周范围在29~38周,平均孕周为(34.27±1.9)周。两组观察对象均经过门诊检查无心脏、肝、肾等实质性器官相关的内科疾病,并且凝血机制无异常,无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两组受检者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1.8ml加入含0.2ml 109mmol/L枸缘酸钠按1:9比例抗凝的真空抗凝管充分混匀,以离心转速30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出乏血小板的血浆(排除溶血、脂血、黄疸标本),并在离心后2小时内完成检测。应用产自日本的全自动凝血检测仪 (型号:积水Coapresta2000)完成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检测。所有操作包括血液采集、血浆分离以及仪器检测等过程均十分顺利并严格遵守说明书的要求完成所有事项。质控品随检测标本一同测定,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观察对象凝血指标及D-二聚指标的比较
见表。
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的D-二聚体和FIB含量明显升高,PT、APTT明显缩短,TT无明显变化。
3.讨论
凝血系统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一个特殊体系,其组成成分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凝血、抗凝血系统,除此之外还有纤溶及抗纤溶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相互作用完成凝血[1]。当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会保持着较为和谐的动态平衡状态,体内对血液凝固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的物质也会相互制约与控制,保证协调发展,使凝血过程的自我控制与调节效果更加完善平衡[2]。在妊娠晚期各种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纤溶系统激活增强,即凝血与纤溶处于较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正常妊娠妇女血液处于适度的高凝状态,可有效预防产时大出血,属于保护性生理机制,有利于胎盘剥离后的止血。然而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由于胎盘缺血、广泛梗死,胎盘、蜕膜、羊水和胎粪能释放大量促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可通过免疫反应激活凝血系统而促进凝血,并继发性激活纤溶系统。
D-二聚体是机体交联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终产物,其表达水平可对继发性纤溶强度予以准确反映,是临床判断高凝状态和激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实验室指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妊娠高血压组的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D-二聚的增高可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之一,是血栓性疾病的标志物和预后因子。有较多研究认为,D-二聚体是妊娠高血压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出现较早的阳性实验室指标,动态监测D-二聚体表达水平对临床诊治妊娠高血压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妊娠高血压组的FIB含量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说明机体高凝状态更加明显;妊娠高血压组的PT、APTT较正常妊娠组明显缩短,说明血液高凝状态加剧,血液处于血栓形成状态,有使病情加重和发生DIC的可能,临床需引起重视;TT无明显变化。以上所得结果充分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对机体凝血机制的影响甚是明显,使其处于危险的高凝状态,长时的过度高凝会加大产妇妊娠晚期和分娩期出现血栓性疾病的概率,甚至有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倾向和危险。
综上所述,在临床检验和治疗工作中,加强对孕妇的D-二聚体以及凝血指标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其指标的变化水平能够直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变化,不仅能辅助指导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有利于对高凝状态的辅助诊断提供相应的证据,能够提前预防妊娠晚期以及分娩阶段发生血栓疾病的风险,对产妇和胎儿均具有保护作用,具有综合性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展开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金行,刘柏新,宋鉴清等.孕妇妊娠期D-二聚体和凝血指标的变化[J].江苏医药,2012,38(13):1538-1540.
[2]郑曦,肖唯.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77.
论文作者:陈俊莉1,曹晓丽2,高建萍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高血压论文; 凝血论文; 妇女论文; 指标论文; 疾病论文; 状态论文; 系统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