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议论论文_陈王贵

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议论论文_陈王贵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518001

摘要: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对民用建筑进行设计时一定对注重建筑防火系统的相关设计。为了保证人员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万无一失,在国内各大设计单位的创新与研究下,国内的建筑防火技术正在随着市场和需求和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面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从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建筑防火技术;运用

1、民用建筑火灾的危险性和防火的重要性分析

1.1建筑高度高、建筑结构复杂、逃生困难

高层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建筑的层数多、高度高,也就是垂直的疏散距离较长,高层在火灾发生时最大的影响和限制就是由于其垂直高度高,再加上电梯在火灾发生时不可以使用,所以高层的住户疏散到地面所需的时间较长,大大增加了火灾逃生的困难度,也就是大大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

1.2可燃物较多、防火器材不足

高层建筑除了用作住宅外,另一个十分广泛的用途就是用作办公写字楼,在一些中大型城市,在城市分区上往往写字楼都较为集中。写字楼内的文件、电脑、打印机等电子设备较多,很多写字楼往往选择木质办公设备以及塑料组合材料等耐火性能较差的办公设备,总而言之,高层办公楼内往往可燃物较多,在火灾发生时,可燃物的充分燃烧往往就增加了火势的蔓延,再加上可燃物的分布较为广泛,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人们的逃生空间。

1.3人员较密集、安全有序疏散困难

不管是作为住宅使用的高层建筑,还是作为办公写字楼的高层建筑,楼层的办公人员和住户的分布都较为密集。人员的密集分布不但增加了高层的火灾发生的几率,更大大增加了逃生的困难度,火灾发生时,人们杂乱无章的逃窜和过分的拥挤都会影响人们对于火灾正确逃生路线的判断,阻挡逃生的出口,往往不利于高层建筑内人们安全有序的疏散。

1.4发生火灾几率大、火灾救援工作困难

由于高层建筑的垂直高度较高,在火灾发生时,消防队员所使用的灭火设备往往不易达到建筑的高度,这就给室外的消防灭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室外灭火工作开展困难,就主要靠高层建筑内的室内消防灭火设施。但是,往往高层建筑的室内防火设施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当建筑内火势扩大时,室内的灭火设施往往水流小,不足以达到灭火的功能和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是建筑内的灭火系统,其储水量往往有限,就需要利用消防车从建筑外进行补给,但是在建筑火势较大的情况下,消防车很难快速的从室外进行水量的输送和补给,再加上消防水袋的耐压能力和耐热能力往往不能适应进入建筑内部进行补给的要求,这就给救援灭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2、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2.1建筑材料的选择

首先是民用建筑的施工材料的选择运用。施工材料的燃点对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防火性能好的施工材料,才能够有效的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并且在发生火灾时可以抑制住火势的蔓延。另外在选择施工材料时还应注意材料在燃烧时是否会散发有毒气体,一旦发生火灾情况,材料产生的有毒气体会对救援造成困难,引起重大事故。

另外是装修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在民用建筑进行装修时应慎重的选择装修的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选择装修材料时,应提高商家和住户防范火灾的意识,除了考虑装修材料的价格、绿化、美观等,还应注重材料燃点的选择,有效的避免火灾发生。

2.2做好建筑结构的防火设计

建筑结构的防火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一般来说在L形和U形高层建筑都不应在内转角处设置防火墙。如果在转角处设置了防火墙,两侧墙体上的门窗洞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米;如果一侧墙安装了乙级固定防火窗,距离则没有限制。②在普通民用建筑中在每隔两层或三层,针对管道井都应采用楼板耐火极限的绝燃体来进行防火分隔的处理。当建筑超过100米时,每层都应该进行处理。③在封闭楼梯间内墙以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设计上,应注意每层只能开设一个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之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对于消防电梯的设计也应做到每层停靠,并且在首层设置通向室外的出口。

除此之外,建筑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也对防火能力起到了影响。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条例,针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只是考虑到防锈蚀,并未考虑到防火能力。但实际上当火灾发生生,钢筋的温度也会随之上升,并且容易产生变形,变形的同时也会针对钢筋混凝土整体都产生影响,而钢筋混凝土如果出现问题,那整个建筑结构会产生危险。所以笔者建议在进行设计时,钢筋以及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应适当增加,增大保护层的耐火极限,由此保证在发生火灾时不会产生结构上的问题。

2.3建筑平面布局中的的安全疏散设计

民用的建筑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员疏散的问题,基于这点考虑,在民用建筑中建立安全疏散通道是做好防火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民用建筑中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要保证三点原则:疏散距离、疏散宽度及疏散楼梯间。在这三点原则中,最主要的是疏散距离,根据民用建筑在不同的位置设计不同的疏散距离,对于安全疏散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中要把握好房间内到房门的设计距离,按照民用建筑的要求合理设计这段距离对于提高人员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措施;疏散距离的设计是指在较大空间内的疏散距离的设计,这个距离是保证人们可以安全顺利疏散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大空间疏散距离不应大于30米;在整个民用建筑中空间的布局对于建筑的防火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一些比较大的公共场所内,对于防火性空间的设计和布局都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一定要设计专门的安全疏散通道,保证人群的安全疏散和撤离。

2.4防火和防烟分区设计

首先,通常的情况之下,防烟分区仅仅是局限于地下车库与高层建筑,按照相关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其中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应设置挡烟垂壁,明确划分防烟的分区,其中每一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应该超过500m2且防烟的分区不应该是跨越防火分区。

其次,就是要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该地区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m2,也不应该跨越防火分区。最后,就是在民用建筑之中,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无窗房间或者是地下的公共场所,以及超过60m的有直接排烟自然通风或者是没有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但是长度超过20m的疏散内走道等,应按规范设排烟、防烟设施进行标准设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运用相关的防火技术进行提高民用建筑的安全性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并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能力与防火质量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建筑防火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形式,对民用建筑安全使用以及疏散性能和防火性能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娓姝.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运用,2016,(18).

[2]郑刚.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22).

论文作者:陈王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  ;  ;  ;  ;  ;  ;  ;  

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议论论文_陈王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