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两大热点问题的现状及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两大论文,热点问题论文,现状及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巴以冲突
2001年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对抗不断升级,巴以关系严重恶化,中东和谈进程出现极 大倒退,地区局势更加动荡。
1.以色列借反恐加大对巴打击力度
9·11事件爆发以来,国际上关于界定恐怖主义的争论凸显。以色列极力将对巴军事打 击与美国的反恐战争挂钩。2001年11月2日,沙龙在访问美国与布什总统举行会谈后说 ,你们美国人在打一场反恐战争,我们以色列人也在打一场反恐战争,战争的性质完全 相同。以色列这种将打击巴勒斯坦与恐怖主义挂钩的做法,旨在借国际反恐之势,使其 军事行动合法化,借反恐之名给巴激进分子以致命打击,直至彻底铲除它们。
以色列欲搭乘美国反恐战争的便车,把巴勒斯坦列在反恐战争的打击目标内。2001年1 2月4日,沙龙内阁宣布将巴民族权力机构定性为“支持恐怖主义活动的实体”。此声明 一出,举世哗然,它标志着巴以关系恶化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此后,以军将阿拉法特 软禁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并向巴发动了持续性进攻,从而导致暴力冲突有增无减 。
巴民族权力机构早已被国际社会承认,阿拉法特是公认的巴以和平进程的发起者之一 。以色列不顾这一事实,执意把阿拉法特列为反恐打击的对象,致使巴以冲突发生了质 变。以色列的这一举动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但由于巴方处在弱势地位,在军事 上不敌以色列,一些激进组织便通过特殊方式进行反以斗争,不断发生自杀性暴力事件 ,从而给以色列进行大规模报复行动提供了借口。
以色列效仿美国以反恐划线,不仅将巴勒斯坦归入“支持恐怖主义活动的实体”一类 ,还压阿拉法特做出选择,要么向巴内部的激进势力开战,要么就被困在拉马拉。沙龙 认为阿拉法特对和平的承诺多、实践少,是恐怖分子的后台。对此,阿拉伯联盟秘书长 穆萨指出:“以色列的政策是建立在不断升级的军事行动、经济封锁、摧毁巴勒斯坦人 民的基础设施及其心理之上的,它煽动国际舆论反对巴勒斯坦领导人,将恐怖主义和暴 力的罪名推给巴领导人。以色列的种种政策都旨在使巴方屈服,直到接受以色列的和平 立场。”①(注:阿拉伯联盟驻华代表处编:《阿拉伯人之家》,2001年第37期,第4页 。)
2.美国调整中东政策,但袒以抑阿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
9·11事件后,巴以冲突不断走向失控,这与美国的中东政策不无关系,可以说巴以目 前局势就是美国中东政策的直接产物。2001年布什上台伊始,就改变了前任克林顿政府 积极促进巴以和谈的立场,对中东问题采取“相对超脱、不介入”的政策。这给以色列 造成机会,可放手对巴大打出手,从而激化了巴以矛盾,导致流血冲突不断。布什在会 见沙龙时说“以色列有自卫的权利”。沙龙认为这是美国在公开赞同它进行反恐军事行 动。美国不仅没有呼吁以色列保持克制,反而一再压阿拉法特必须铲除策划、制造自杀 性爆炸事件的幕后组织。这种偏袒表明美国的中东政策明显不利于巴勒斯坦。正是美国 袒以抑阿的基本立场,纵容了沙龙当局采取过激的强硬政策,致使巴以冲突呈愈演愈烈 之势。
尽管美国极力否认9·11事件与其中东政策有因果关系,但在事件发生后它还是调整了 其中东政策,由“相对超脱、不介入”调整为“有限介入”。美国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 态度也有所转变,较为关注巴以问题。2001年10月2日,布什表示,美国同意巴勒斯坦 建国,但必须是在保证以色列安全的前提下。这是美国共和党总统首次公开表示允许巴 建国。11月联合国大会召开期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明确提出,以色列应结束1967年中 东战争以来对阿拉伯土地的占领,应停止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同时接受一个巴勒斯坦国 。这些举措表明,美国为争取阿拉伯国家参与国际反恐联盟,或许也已意识到要解决恐 怖问题就必须铲除其滋生、蔓延的根源,必须解决巴以冲突。
但遗憾的是,美国的政策左右摇摆,偏袒以色列的基本立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它无法做到既袒护以色列,又不激怒阿拉伯国家。2001年12月14日,在安理会表决“谴 责任何形式、尤其是针对平民的恐怖活动”的决议上,美国投了否决票。美国还召回了 中东特使安东尼·津尼,停止了调解活动。这完全暴露了美国继续奉行袒以抑阿的一贯 政策。
3.巴以冲突前景极不乐观,但仍将有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沙龙以强硬派著称。2000年9月,他“强行访问”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点燃了巴 以大规模流血冲突的导火索,致使巴以和谈中断。2001年3月,他当选总理后对巴采取 更加强硬的立场,导致报复与反报复的流血事件恶性循环不已。迫于国内右翼势力的压 力,沙龙当局会继续对巴进行恶性报复,因此不排除出现巴以冲突反复升级的可能性。
2002年1月5日,以色列截获巴“武器走私船”事件再次恶化了巴以关系,巴民族权力 机构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美国也因此减弱了调停力度。作为巴以冲突的调停者,美国 中东特使安东尼·津尼1月27日表示“没有可能同阿拉法特达成政治和解”②(注:法新 社耶路撒冷2002年1月27日电。)。他的这一表态对实现巴以停火十分不利。布什确信, 阿拉法特参与了这起和伊朗及黎巴嫩真主党有牵连的武器走私事件,对他是否致力于和 平表示质疑和失望。美国副总统切尼说,已掌握了确凿证据证明阿拉法特策划了军火走 私案。美国众参两院要求政府断绝与阿拉法特关系的呼声甚高。阿拉法特面对以色列的 指控和美国的压力,必须提出有力证据,证明他没参与武器走私,否则后果极为严重。
目前,以军继续软禁着阿拉法特,并对巴领导机构的目标进行袭击。巴激进组织的自 杀性爆炸事件仍时有发生,暴力冲突有增无减,巴以在报复与反报复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距和平越来越远。同时,美国要求阿拉法特必须对武器走私事件做出合理解释,要求 他全力铲除恐怖活动,表示拟重新审议对巴民族权力机构的关系和政策,倘若美国继续 对巴坚持强硬政策,局势将更难预料。有美国的偏袒政策为后盾,沙龙居然表示,后悔 没有在1982年除掉被困在黎巴嫩的阿拉法特。巴以冲突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关口,前景极 不乐观。
但是,解决巴以冲突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国际社会期待着巴以双方尽快结束冲突 ,冲突仍将有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是:(1)2002年2月9日,沙龙第4次访美,美国 对其要求中止与阿拉法特的关系及除掉阿拉法特的企图不予支持,美国尚未放弃促使巴 以就《米切尔报告》和《特尼特文件》达成停火协议的努力。(2)美国出于它在中东地 区石油利益及反恐的需要,将考虑促成巴以结束暴力冲突。(3)以色列政府内部以外长 佩雷斯、国防部长本·埃利泽为首的温和派势力坚决反对摧毁阿拉法特领导权的做法。 佩雷斯于2001年12月4日发表声明,抨击内阁将巴民族权力机构宣布为“支持恐怖主义 的实体”,认为这一定性是错误的。由于和沙龙在解决巴以问题的策略上存在严重分歧 ,佩雷斯曾多次以退出联合政府相威胁,他的立场对沙龙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阿 拉法特采取了一系列反恐措施,逮捕了百余名恐怖分子,关闭了近40个哈马斯、吉哈德 的办事处和活动中心。巴还加大了打击激进组织的力度,软禁了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 在巴控制区实施紧急状态,禁止除巴安全部队成员以外的人携带武器。2001年12月22日 ,巴民族权力机构与哈马斯达成了结束暴力冲突和武装对抗的妥协。这些措施为巴以最 终停火提供了必要条件。(5)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以色列国内的中左翼,都坚持认为巴 民族权力机构是达成巴以和平协议的主体之一,是不能丢弃的。
海湾和伊拉克局势
美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经验,促使它欲推广“阿富汗战争模式”③(注:所谓“阿富 汗战争模式”,即武装“打击目标”境内的反对派,内外夹击、里应外合地采取行动。 )来解决海湾问题,这造成伊拉克面临受打击的危险,海湾局势变得十分严峻。
1.美国重兵威慑萨达姆
美国虽没有抓住伊拉克参与9·11事件及炭疽热恐慌事件的确凿证据,但它在不停地 制造对伊动武的借口。2001年11月26日,布什要求伊必须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返 巴格达,还威胁说如果伊拒绝,后果自负。美国显然是在寻找对伊动武的理由。
2001年12月,2万多美军进驻科威特和卡塔尔,其中部分兵力部署在伊科边界地区,美 军集结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万多。如此众多的美军大规模行动,与美国攻打伊拉 克不无关系。
美空军在海湾地区长期保持着约200架作战飞机的规模,主要部署在沙特、科威特和土 耳其的空军基地,在巴林、卡塔尔、阿曼和阿联酋也没有空军基地。在打响反恐战争之 前,美已向土耳其增派了200架作战飞机,使在海湾地区的作战飞机达到400架之多。美 军部署在海湾和阿拉伯海的3个航母编队可随时投入打击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据悉,有 数十名以色列专家和军用飞机已飞抵土耳其,为随时发动对伊进攻做准备,伊拉克的周 边地区已被美军严密包围。
美国下一步是否会攻打伊拉克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 第一,美国内的支持程度;第二,国际上的支持程度。
2.美国内强硬派占上风
自美国对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后,国内就是否将战争扩大到伊拉克展开了激烈辩论。 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代表了对伊政策的强硬派 ,他们不时地敦促布什总统扩大反恐战争的目标,将伊拉克作为新的攻击对象。强硬派 力主利用阿富汗战争的有利势头,采取行动一举将萨达姆赶下台。尤其是赖斯的言论对 伊更为不利,她说即使伊拉克与恐怖事件无关,也可以作为打击对象。不仅如此,主张 对伊采取军事手段的鹰派人士又提出新意见,认为萨达姆一直想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对伊实施军事打击已没必要将它与恐怖事件联系在一起。据报道,布什已接受了这一 看法。2001年12月5日,国会有10名重要成员要求布什把伊拉克作为下一个打击目标。
国务卿鲍威尔代表了美国内对伊政策温和派势力,他反对立刻攻击伊拉克,主要是担 心这样做会引起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和连锁反应,从而使刚建立起来的“反恐国际联 盟”发生分裂。他力主美国应持谨慎立场,但他的主张在政府内不代表主流派。
准确地说,美国的强硬派和温和派在推翻萨达姆的意见上是一致的,两者只是在采取 手段问题上有分歧。鲍威尔虽然反对进行军事冒险,但他也已表态正考虑推翻萨达姆政 权的计划和办法。
3.美国对伊动武缺乏国际支持和伊国内反对派的有效配合
目前,美国还没攻打伊拉克,主要是缺乏国际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1年12月12 日指出,联合国决议对反恐战争的地理范围进行了限制。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应该限制 在阿富汗境内,而不应扩大到索马里或伊拉克。俄罗斯强调不能随意转移反恐战争的打 击目标,在阿富汗领土之外采取反恐军事行动必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批准。阿拉伯联盟 秘书长穆萨强调,反对打击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任何阿拉伯国家。埃及警告美国若把反恐 战争扩展到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将威胁到反恐联盟的前途,势必激起伊斯兰世界的反 美情绪。叙利亚和约旦等国一致反对将战火扩至伊拉克。德、法、英、土耳其作为美国 的盟友,也反对美对伊采取军事行动。德总理施罗德警告说,反恐战争不应从阿富汗扩 散到其他国家,尤其不要扩散到中东地区,因为那将导致无法预见的后果。法国国防部 长里夏尔指出,对伊和其他国家动武是不必要的,因为没有哪个国家在积极从事恐怖活 动。甚至英国也劝美国不要匆忙实施反恐第二阶段的行动。
近年来,伊拉克与国际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国际上一致反对将反恐战争扩大化, 尤其反对对伊拉克动武,这对延缓美国对伊发动进攻有重要的抑制作用。
根据阿富汗战争的经验,没有伊拉克内部反对派的大力配合,美国打垮萨达姆将十分 艰难。美国务院已向伊北部派出了一个秘密工作小组,与库尔德领导人磋商。美还派遣 了一支特别行动队,潜入伊拉克活动。反恐战争以来,美加紧训练伊反对派,组建反萨 达姆的武装基地,企图内外夹击消灭萨达姆政权。但舆论普遍认为,萨达姆政权比塔利 班强大得多,伊反对派不足以构成对萨达姆的威胁。但无论如何,美国不会放过伊拉克 。
4.美主导的反恐战争将扩大化、长期化
扩大反恐战争规模是美国的既定目标,其目的是继续维持反恐联盟,打击反美势力。 在阿富汗战争转入追捕拉登和少数在逃的基地组织顽固分子的阶段后,美国已开始加紧 进行反恐战争的下一个目标的准备。中东地区一向被美国定为恐怖主义最活跃、恐怖组 织最多的地区。美国锁定了一批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准备予以打击,其中包括索马里、 也门和苏丹等国。
美国称反恐战争是一场没有边界的战争,它正在以反恐为名将矛头直指伊拉克,设法 用“阿富汗战争模式”打击伊拉克等国。2002年1月29日,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专门提 到伊朗、伊拉克和朝鲜,指出9·11事件之后有些国家看起来很低调,但它们的本质没 有改变,美国不会允许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使用最具毁灭性的武器来威胁美国。伊拉克 虽没有核武器,但它的生化武器早就令美国生畏。自1998年12月以来,伊拉克一直拒绝 接受恢复武器核查,美国十分担心它会重建导弹系统、生产生化武器。为防止生化武器 外流到恐怖分子手中,美高度警惕着伊恢复军事实力的动向,始终保持着对伊军事打击 力度。种种迹象表明,伊拉克是美反恐战争扩大化的最直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