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教学数学的目的不只是交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对学习那些与自己生活联系不大的内容没什么兴趣,对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求知欲强。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数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谈谈如何把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数学。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学习;实践
一、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
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必要性。
在初学分数的时候,我创设了中秋节分月饼的生活情境,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知道每个人分得一半月饼。这时,我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分出的一半月饼?学生都显得很困惑,发现用原来学过的数无法表示。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创造符号表示月饼的一半。有学生提出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一半:先画出一个圆表示月饼,在它的下面画一个半圆表示一半月饼。接着有学生说太麻烦,可以直接画一个圆,在中间画一条竖线表示一半。还有学生想出了用1÷2这个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接着有学生说用 表示。这时,我让学生对比几种表示方法,学生讨论后惊喜地发现用 这个数,既简洁地体现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又体现了分出的一半,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探究学习中,让学生感到认识到分数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利用学生熟悉的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我用多媒体演示了兰兰用100元钱,买了一个64元的书包和3支钢笔的情境,让学生算出兰兰1支钢笔多少钱?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先算3支钢笔花了多少元,再算一支钢笔要多少钱,从而列出算式100-64÷3。这时候我引导孩子观察算式,发现按前面的运算顺序得先算64÷3,这样运算不符合我们解题的思路,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发现需要用一个符号来标注出100-64要先算,引出用小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得到算式(100-64)÷3。由于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能更好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二、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小学生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很感兴趣,但是很少进一步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教学要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积累直观经验,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比如:时、分、秒的认识,不能只是让学生知道这些时间单位,还要让学生充分体验1时、1分、1秒到底是多长,才能真正认识时、分、秒。为了让学生体验1秒有多长,我让学生经历眨眼、呼吸、模脉搏、抬手臂、数数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原来这些活动一次的时间大约就是一秒。在体验中充分感受到一秒的时间,建立起1秒的时间观念。又如,在认识克时,我让学生用手掂一张约1克重的纸,一枚约1克重的纽扣。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克是计量很轻的物体,对克认识得更深刻。当我们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开展数学活动,就能把数学知识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从而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自主探究,获得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到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拿出一枚一元的硬币问:你想知道它表面的周长吗?怎样测量?学生带着问题,两人合作,动手测量。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出“绕”“滚”“量”三种方法可以测量硬币表面圆形的周长。接着,我演示了甩小球的游戏,让学生观察小球运动形成的虚圆,思考虚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这个问题打破了学生的认知平衡,使学生陷入冥思苦想之中,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圆是无法直接测量其周长的。那么,虚园的周长可以怎么得到呢?这时我让学生变换绳子的长度甩小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在活动中悟出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或直径有关,探究出计算圆周长的奥秘。这样结合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体验、探索,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三、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在学会了新知识以后,学生自然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设计出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愿望。如在教学了年、月、日后,我让学生制作2017年的家庭年历。学生制作后,我开展了年历展示活动。每个孩子都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大方介绍自己家庭年历的特色。通过制作家庭年历,学生对年、月、日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了数学学习。
教学了打折问题,我就结合商场周年庆打折的现实,让孩子星期天去逛商场,算一算,比一比,哪种打折方式更省钱,在教学了分类知识后,我让孩子整理书包;教学了东南西北的内容后,让学生找找自己家的各个方向各有什么,描述自己上学的方向、路线等等。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数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数学是为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要把数学教学和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体验、探究数学,再学以致用,把数学运用于生活。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与魅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论文作者:喻加燕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我让论文; 发现论文; 生活中论文; 算式论文; 《科技中国》2017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