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背景下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传承机制探究
史红强1,李 雯2
(1.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大理州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 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社会传承机制类型多样,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变迁,一些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的社会传承机制逐渐形成,并呈现新的时代特征。应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嬗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需要把握国家政策,在重视传统传承路径的基础上,积极调适和创新社会传承机制,以教育、社区、智慧、生产性等社会传承方式为主渠道,实现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双促进。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传承机制
2015年至今,云南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在新形势下继续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实践、做出示范。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示范不仅关系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更关系着民族文化基因的承续。在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探讨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传承机制,即是发掘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价值、民族向心力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深层文化内核和功能。
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传承机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范式,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通过政府、社会、家庭教育和宗教教化等形式和载体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少数民族习得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语言能力、道德规范、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以及其他风俗习惯等。其中以教育为内涵、重点在代际纵向传递的社会传承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传承的主要渠道和良性机制。据统计,仅我国西部地区就有35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传承路径,其中重要路径有12种〔1〕。
皇上见了老砍头,请他去杀秀容月明。老砍头说,任何人可杀,秀容月明不可杀,他投降胡人,是为了保全桂州六十万百姓的性命。皇上再三央求,最后把老砍头母亲的遗像也拿出来了。老砍头只好说,好好,我答应你,但你以后不要再找我了。
1.1 基于多种文化和谐共生的传承形式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具有原生态发展观、文化多元性、动态开放性等时代特性,蕴含着“现代性”的体育运动及其“精神文化”为核心的认识取向〔2〕。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民族禁忌、民族习惯法、民族风俗(节日、饮食文化、婚恋文化、丧葬文化)、宗教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祖先)。其中包括武术、霸王鞭舞等民间健身类,摔跤、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龙舟、马术等竞技类,抢花炮、秋千、陀螺、吹枪、蹴球、射弩等游艺类。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产生时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决定了自身的繁荣与发展,并奠定了该项活动的文化传承基础,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保护、传承和发展必将遵循的基本规律。例如沙国政先生创立的沙式武术就是继承孙氏、杨氏和武当太极拳等不同流派优秀拳种发展创编的武术套路,现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1.2 基于宗教仪式的传承形式 宗教仪式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起源之一,以各种祭祀为载体,敬神娱神的传统体育活动在神和祖先的“佑护”下传承和发展。景颇族丧葬仪式中专为死者驱邪赶鬼的“目瑙纵歌”;彝族祭“密枝神”,由毕摩和长老主持“挂红”和烧香祭拜并跳敬神舞蹈等仪式,仪式结束后举行摔跤活动;苗族和傈僳族在祭酒和跳舞之后进行射弩比赛,以油煎粑粑和肉片为靶子,并对获胜者进行奖励;拉祜族的祭“葫芦”舞蹈,傈僳族的“刀杆节”,纳西族的巫教与东巴教中带有体育性质的武术和体育游戏等表现运动能力、舞蹈艺术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都是发源于祭祀先人的宗教仪式并以此为载体传承,对增强少数民族身体素质、提高智力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乎国家繁荣稳定大局,尤其在云南这样一个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种类和传承方式多样,民族教育的结构和模式的改革也呈常态化,构建适应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传承机制尤为重要。
1.3 基于自然人文系统的传承形式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传承结构具有系统性、有序性和人性化发展特征,区域、民族、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影响着每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标准行为方式和传承模式的形成,例如龙舟、赛马、射箭、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摔跤等活动。历经时代变迁,多元民族体育文化特色融汇,赛马运动从运动员来源、马匹种类选择、竞赛流程等体现了藏族、白族等民族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拔河比赛在各民族中广为流传,丽江鲁甸地区的纳西族拔河,两人比赛,手脚趴地,纲绳从胸前贯胯而出,反向使劲,将对方拖过中界线为胜。三月街、骡马交流会、火把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往往会展示白族霸王鞭、彝族叠脚舞、苗族芦笙舞、傣族孔雀舞,还有龙狮舞、镰甲舞、金钱棍、烟盒舞等具有多民族特色的体育舞蹈,反映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自然人文传承属性,在特定的文化“范式”中发展,对促进民族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提高民族群众凝聚力有重要意义。
蓝宝石自被发掘以来就与各种神秘而纷繁的传说脱不了干系,各国统治者都将其视为圣物或宝藏,什么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还有古代波斯等等,都有关于它的神话和典故。传说蓝宝石可让佩戴者免遭人妒忌,并可蒙受神灵垂爱,于是古代国王就在颈间配戴蓝宝石,作为避免受伤的强力防御物。所以,自古以来蓝宝石就有“帝王之石”之称。它几乎吸引着每一个时代的皇室,并将之视为保佑圣物和典藏珍品。
2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传承机制的“嬗变”和“调适”
2.3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赋予民族传统体育新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体育城市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的传承机制是建立在血缘和模拟血缘关系基础上的,而现代社会的传承主要是建立在契约关系上。置身少数民族文化内核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本身具有明显的历史性、传统性、民族性、大众性、地域性、融通性和宗教性等特征〔7〕。反映在“共同体”意识日趋增进,社会环境更加开放。如白族村寨由河流、湖泊、稻田、渔业、本主、刺绣、祭祀、建筑等组成的文化事象发生了很大变化,白语使用空间缩小,外来民族和人口数量增多,社区共同体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并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多元化社会传承机制的建构,社会传承机制在增加新的内容和路径的同时,内源性动力减弱,独特个性逐渐消失。因此,为适应“嬗变”,国家政策支持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传承机制更加强调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的双推进,本土化传播和跨区域传播相结合,传统的单纯的体育运动向注重身体和心理健康功效、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转变,“新时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8〕
3.1 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传承 根据国家民委制定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测评指标规定,修改完善“体育健康促进”校本课程,继续推行“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活动”。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走进职业院校,传承民间民俗文化;支持高等院校、学术团体、科研机构、文化体育产业组织等定期举办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研讨交流、展会和培训活动,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社会传承机制。切实做到“将各民族一家亲的信念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上,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9〕。
2.2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丰富和拓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传承机制 文化变迁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变革,植根于民俗语境与社会环境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嬗变即是解构、融合与再创造的过程。在国家民族政策指导下,民族传统体育建立起竞技化、民俗化、市场化等模式〔6〕,发展思路和创新领域不断拓展。民族健身操、打跳、秋千、板鞋竞速、陀螺、高脚竞速、花炮等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成为民族自治地方中小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非政府体育组织在政府部门指导下,逐渐健全组织体系,以基层社区为重点,广泛参与和组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活动,发挥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生态环境的独特功能。在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打造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精品方面,国家政策还为以服务功能为导向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提供了机遇。以全国、全省特色小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乡(镇)、村(社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村镇等为试点,打造“体育+N(旅游、康养、传媒、电商、竞赛、文化产品、艺术)”等新兴产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中,建设国家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体育特色小镇等,有效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生存的土壤和环境,适时调整和创新社会机制,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常态。
1.4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承形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民族心理和民风民俗,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进步的应有之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各民族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的象征。图腾崇拜、“火塘”文化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充分反映在摔跤、斗牛、赛马、射弩、投掷、长跑等传统体育活动之中,凝聚了整个民族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中依然保持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强大的民族文化内核和文化生命力。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理念是“和”,其核心价值观“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与西方社会的“三争”有所区别〔4〕。与我国古代的体育观相一致,体育礼仪规范和规矩意识皆遵从“和”的理念和价值导向。武术运动注重“天人合一、练养结合”,以身体的修炼达至心性之养,形成了一套练拳、养生、禅修的礼法体系。
示范区建设深刻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土壤,为民族传统体育适应性变化提供了所需的国家政策、文化认同和社会环境,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逐渐与现代竞技体育接轨,并反哺自身推动传承机制的重构和创新。
3 建构适应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传承机制
目的是弄清楚现状,并具体地表述出问题所在。预设是学生能最终清晰地找到困难之处——无法用已知的数据直接算出丢番图的年龄。如果一次无法达到预设,则分层次分析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引导,直至得到预设。
2.1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承接民族政策服务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我国立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从《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文物保护法》《体育法》《云南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试行)》《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到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等,明确提出抢救、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扶持世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事业逐渐规范化、法律化,对促进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背景下,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 年)》《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等文件。《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其中民族文化繁荣工程,包括民族文化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开发、民族文化“双百”工程建设、民族文化校园传承、民族文艺校园传承、民族文化传播能力建设6个项目〔5〕。《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提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工程”:“尊重村(居)民作为文化遗产主体的地位,支持传统文化传承,采取体育竞技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民族法律法规〔5〕。
3.2 建立在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上的社区传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成为民族宗教文化的主要传承场,为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结合民族宗教文化融合的趋势和公共区域语境的运用,重新界定“社区”概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传承机制有了新的视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时空纬度中正逐渐转化为“社区活动”“社区文化”和“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民众在尊重传统文化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对“社区活动”进行改良与创新,从而习得传统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社会传承的根本力量。
高盛公司近期发布的报告书预测,相比最初的预想,全球电解铜市场供应不足的时日将有所推迟。在明年之前,尽管电解铜依旧供应不足,但随后3年内,将逐渐转为过剩的局面;2023年开始,供应不足的情况将加剧。
3.3 借助少数民族信息大数据时代平台建设的智慧传承 借助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普查、建立数据库等“信息化”“智慧化”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存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影像资料和资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和爱好者提供下载和学习的机会。非政府社会组织也可以利用网上论坛研讨,发起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系列活动,整合相关资源,建立民族文化展示交流平台。
3.4 注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产性传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起源于战争与祭祀,两者皆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传承是最有效的社会传承方式,决定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当今民族文化传承“失落”与“抢救”时期及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竞技体育接轨的转型时期是否能够在保存“乡土本色”〔10〕的同时更大范围地融入现代文明持续传承。在云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已经成为文化保护模式的首要选择,通过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生态博物馆、传习所等项目建设,创新发展民间民俗活动,使更多的传统体育活动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文献]
〔1〕郭学敏,冯发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途径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23(3):84-88.
〔2〕王涛,王嵘蓉,王健.体育文化基本概念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3):181-184.
〔3〕白庚胜.纳西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94.
〔4〕王岳川.大国文化安全与新世纪文化再中国化:人类应从物质现代化到精神现代化〔J〕.当代文坛,2008(5):8-11.
〔5〕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
〔6〕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1):54-61.
〔7〕邹克扬.民族传统体育的十大特征〔J〕.贵州民族研究,2008(4):210-212.
〔8〕郭风兰,闫晓,臧留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1):23-26.
〔9〕刘荣.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促进者 守护者:中国民族工作的新趋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35(2):5-16.
〔10〕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11.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in Yunn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Shi Hongqiang1,Li Wen2
(1.College of Sports Scienc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2.Dali Prefectur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Dali,Yunan 671000,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mechanism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Provinc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cultural changes,some new social inheritance mechanisms adapted to modern society have gradually formed and presented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In response to the"transmutation"of ethnic cultural heritage,the traditional sports of ethnic minorities need to grasp the national policy,actively adjust and innovate the social inheritance mechanisms on the basis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traditional inheritance path,and take educational,communal,smart and productive social inheritance modes as major ways to achieve simultaneous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demonstration area.
〔Key words〕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demonstration area;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social inheritance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 G812.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2266(2019)06-0077-04
[DOI] 10.3969 ∕j.issn.2096-2266.2019.06.016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7ZDX019)
[收稿日期] 2018-10-15
[作者简介] 史红强,讲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
(责任编辑 袁 霞)
标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社会传承机制论文; 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论文; 大理州民族事务委员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