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诊疗应用彩超检查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微1, 王晓磊 2,曹海玮3

小儿肠套叠诊疗应用彩超检查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微1, 王晓磊 2,曹海玮3

李 微1 王晓磊 2 曹海玮3

1开封市儿童医院彩超室;2开封市儿童医院五官科;3开封市儿童医院彩超室 475001

摘要:目的:探究彩超检查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24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应用彩超对所有患儿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和超声图像表现特点。结果:结果显示,在不同切面下,小儿肠套叠均有特异性超声表现,接受水医灌肠治疗,有22例患儿复位,中途转手术2例。结论:应用彩超检查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应用空气灌肠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彩超检查;效果观察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指的是患儿的一截肠管嵌入相邻肠管管腔内造成肠腔梗阻的现象【1】。4~12月龄婴儿最易发生此类情况,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婴幼儿多发生原发性肠套叠,比例为90%~95%,造成原因多为幼儿肠系膜较长,小儿植物神经发育不完全且回盲部活动性较大【2】,结肠管腔和回肠管腔较大等;消化道畸形、肠道息肉、肿瘤等肠道病变常会引起继发性肠套叠,比例为5%~10%【3】。及早对患儿的肠套叠梗阻情况进行有效判断,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探究彩超检查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24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24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0例,平均年龄为1.81岁(Max5.4岁,Min0.1岁),10例患者出现阵发性烦躁和苦恼,6例患儿出现血便和腹部有肿块,5例患儿出现腹胀和呕吐,3例患儿出现发热。平均就诊时间为32h(Max73h,Min3.1h)。11例患儿腹部可触及包块,13例患儿腹部未触及包块。所有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仰卧位【4】接受检查,用凸阵探头对患儿的全腹部进行详细扫查,切勿出现漏扫,对于容易发生套叠的部位进行来回扫描。对于探头压痛点,重点扫描出否存在肠异常包块,对于肠管扩张程度和肠间隙是否存在积液等进行详细排查。若出现异常回声,则换用高频探头对疑似包块进行各个切面的扫查,并且将长轴、短轴切面的内容进行记录。对套鞘到内简的厚度进行观察和记录,对肠壁水肿情况进行评估,观察附近是否存在肿大淋巴结。应用彩色多普勒测量肿块血流信号,且在出现血流信号的部位进行连续取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次研究所用仪器为国产迈瑞彩超仪DC-6,低频探头频率为3.5~5.0MHz,高频探头频率为5.0~7.5MHz,血流阻力指数:RI0.48~0.88,峰值流速:Vs14.6~34.8cm。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计学方法。

2.结果

2.1诊断结果

用彩超检查小儿肠套叠的各个切面,均具有特异性超声表现。接受检查的24例患儿,所有患儿均成功检测,正确率为100%。接受水压灌肠治疗后,22例成功复位,2例患者中途转为手术,治愈率为91.7%。

2.2超声图像表现

二维图像特点:凸阵探头扫查,混有少量的不规则液性暗区,在近端肠管可出现扩张,肠内容物增多,并且可观察到内部出现逆行蠕动回声;高频线阵探头横断扫查表现同心圆征或靶环征,且中心圆的轮廓为不规则形。套入部位的圆心中心区有较强的回声,表现为致密、表面光滑的圆形块影;纵切面观察显示假肾征或套筒征肿块表现,存在有对称的高低相间回声的多层平行管状回声,与同心圆征相呼应。

灌肠复位超声显示:横切面的套叠鞒部位与套入部位间产生的环状无回声暗区随着注水量和压力的增加而变宽,套入部位的肿块阴影也逐渐减小直到消失。水肿情况明显的为末端回肠,纵切面为沟壑样,横切面为铜钱杨。

3.讨论

4~12月龄婴儿最易发生此类情况,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小儿肠套叠具有果酱状大便、阵发性哭闹、腹部腊肠状肿块及呕吐等临床症状,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可有效判断及确诊,不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在发病早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不够典型,没有显著的阳性体征【5】,误诊漏诊就容易出现,会对患儿较大的伤害。若患儿反复发生阵发性呻吟、烦躁,或出现阵发性哭闹,医生就可考虑肠套叠。在以往的治疗中,多采用X线检查,但是使用钡灌肠或空气灌肠将会对患儿的身体产后一定影响,辐射对于患儿的健康具有影响。超声检查不需要特殊设备,具有经济方便、操作简便的优点,可在发病早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中,越早复位肠坏死的几率越小,发病时间越长则肠坏死的几率越大。

本文为探究彩超检查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24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检查的24例患儿,所有患儿均成功检测,正确率为100%。接受水压灌肠治疗后,22例成功复位,2例患者中途转为手术,治愈率为91.7%。说明彩超对小儿肠套叠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具有高特异性,具有准确定位、安全、经济方便、操作简便且可避免辐射产生的影响,对患儿具有保护作用。结合其他研究报告可知,在临床中对于疑似小儿套叠患儿可进行彩超检查用以确诊治疗,对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曾凡英(通讯作者),徐斌,王瑞等.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207例[J].医药前沿,2014,(1):92-94.

[2]胡静,夏从乐.彩超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1):433-433.

[3]葛修群.彩超浅表探头经腹部探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0):135-135.

[4]冯国青.彩超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376-376.D

[5]周荣生.彩超在小儿肠套叠诊疗中的运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4,(31):91-91,92.

论文作者:李微1, 王晓磊 2,曹海玮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小儿肠套叠诊疗应用彩超检查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微1, 王晓磊 2,曹海玮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