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农机化社会服务现状的思考论文

对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农机化社会服务现状的思考

朱 琳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农业农村局,江苏 南通 226000)

摘 要 :当前通州区的农机化社会服务建设正在不断完善,但是在这期间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目前通州区粮食种植机械发展状况良好且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运作模式多样化,但还存在机械发展不平衡、经营主体层次低、操作人员老龄化以及农机资源农闲时造成的浪费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资金和政策的倾斜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改革创新、搭建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和鼓励跨区农机作业等解决措施,以促进农业机械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农机化;社会服务;南通市;通州区

当前南通市通州区在发展农机化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也在农机化社会服务的建设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有待处理,这就需要结合通州区的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

一、南通市通州区农机化社会服务的现状

1、通州区粮食种植机械发展良好

南通市通州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水稻。全区小麦、水稻总种植面积70.19 万亩,其中2018 年小麦种植面积33.9 万亩、水稻种植面积35.4 万亩,小麦、水稻总产35.56 万吨。近几年来,通州区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提高,截止2018 年全区农机总动力51.0 万千瓦,动力机械达63764 台套,近5 年农业机械保有量及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金额如表1 所示。

将洗净去皮的番茄捣碎,装入葡萄糖瓶或药用翻口瓶内,放入高压消毒锅内处理15~20分钟,或用笼屉蒸20~30分钟,同样能长期保存,装瓶时注意上面需留少量空隙,可靠性较好,目前城市居民大多使用这种方法制酱。

表1 2014-2018 农机保有量及补贴金额

2、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

2018 年全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72.76%,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73.22%,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73%。其中耕种方面:全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03 台、小型拖拉机3392 台、配套耕整机械3951 台、小麦播种机4411 台,机耕、机播水平均达到99%。植保方面:全区拥有机动喷雾机6552 台,机植保水平95%。收割方面:全区拥有稻麦联合收割机992 台,机收水平97%。烘干方面:烘干机械269 台,烘干吨位3600 吨,小麦产地烘干能力为48.14%。水稻种植方面:拥有水稻插秧机787 台,机种水平95%。

3、农机社会化服务运作模式多样化

通州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全托管等方式,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依托全托管、家庭农场等新型服务模式,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推动“全托管”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向“量质并举”。实施“智能”农场主培训行动,培育一批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和绿色家庭农场。

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基地、联农户,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增强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更高层次联合与合作。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提供劳务等方式,推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2018 年,全区规模化粮食种植面积(100 亩以上)达到稻麦种植面积的50%,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22.9 万亩,全区设立农机合作社84 家、家庭农场、全托管等新型农业合作组织643 家。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面向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业主,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手、植保员、工人等农业服务人员,大规模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全程培育,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经营者。对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农业生产与其他行业有很大区别,需要按照季节来进行农作物生产。这种情况给农机化普及带来问题,在农业生产较忙的时期,需要的农机设备以及农机资源等会比农闲时期要多出很多,很多农机设备都是农忙阶段才会使用的机械,一旦度过农忙阶段,这些农机设备就会在仓库中封存,造成农机设备和资源的浪费。

村集体新型合作农场主要是村集体所有制形式下的农业机械专业服务组织,这种服务组织主要集中在规模化种植较发达的镇村。这种服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农业机械由村集体出资购置,属于共有财产,主要为村集体承包的土地作业,机械由专门的农机手负责操作和维护。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大部分还是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其产生时间较短,抗风险能力较弱,通州区政府给予了这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政策及资金的扶持。引导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拓宽服务领域,继续培育“全托管”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服务。配套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点)、机库等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整合各类资源要素规划建设服务联盟,为联盟成员提供机收、植保、烘干、农产品加工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们首先用文本细读的方法阐释此诗。全诗共三节,呈递进式结构。三节内部各由属于过去时间的动作形成瞬间连锁反应。第一节,由“我”和“无形的人”握手导致“我”惨叫、被烫伤、留下烙印;第二节,由“我”和“有形的人”握手导致“他们”惨叫、被烫伤、留下烙印;第三节,由“我”双手合十导致惨叫、内心深处留下烙印。纵向来看,第一节“我”与“无形的人”握手到第二节转为“我”和“有形的人”握手再转为“我不敢再和别人握手”;第一节我的手被烫伤留下烙印,到第二节他们的手被烫伤留下烙印,再到第三节我的内心深处留下烙印,三次重复和转换使意义得到延展。

(3)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1.4.6 归一化积雪指数(NDSI) 归一化积雪指数(NDSI)是提取积雪信息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算法较合理,分类精度高,具有普遍的操作意义。NDSI类似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大范围的光照条件不敏感,对大气作用可使其局地归一化并且不依赖于单通道的反射,NDSI的计算公式:

这是一种以各种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模式,一般是由农户自发的组织在一起形成的,这类组织具有一定的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专业化水平也比较高。

通州区少数镇大中拖、插秧机、高效植保机械推广普及进展缓慢,粮食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农机化社会服务发展处在初级阶段,部分农户还处在自种自收状态。

二、南通市通州区农机化社会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发展不平衡

技改措施:利用现有的4台耙式浓缩机,将其中3台用作尾矿浓缩,溢流一部分用作重介脱介喷水,另一部分经过另一台高效浓缩机再次处理后,作为水泵的盘根冷却和生产系统的补加水,生产岗位卫生用水和清理厂区公路用水。

2、经营主体层次较低

有部分经营主体承包经营的土地分散、零碎,基础设施中沟、渠、路还不配套,土地流转价格较高。规模种植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人为风险等风险大,粮食收购价连年下调,粮食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效益较低。

这是一种典型的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特点是:一般是由农机大户及其家人构成一个经营组织,农业机械为家庭所有。服务的形式一般是“全托管”经营组织和家庭农场同农户自主自愿签订合同和协议,全程托管农户所有的土地,每年以实物或者货币形式给农户收益。

3、农机操作人员老龄化严重

当前全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种情况也间接的影响着南通市通州区的农机化社会服务工作,会导致农机使用不规范、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是受到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农村的人口老龄化也逐渐增加,间接导致从事农机的人员也出现老龄化问题。第二是当地愿意从事农机工作的年轻人较少,进而导致当前通州区的农机化社会服务出现年轻人才不足的情况。

4、在农闲时期农机资源存在浪费现象

(1)村集体新型合作农场

三、推进农机化社会服务的建议

1、加强资金和政策的倾斜力度

(2)“全托管”经营组织和家庭农场

大部分大学一年级学生初接触到的是C/C++计算机编程语言,而用C/C++语言编写界面程序时多在黑屏白字的applica⁃tion console下采用文字描述模拟菜单选择,学生体验感及成就感较差。而初学者只有一定的C++面向对象编程基础,可以使用Qt轻松实现图形界面编程。本文利用Qt图形库,采用C++语法,在Qt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下,实现了一个基于Qt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目前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典型代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完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提升培训能力,为农机化社会服务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培养更多专业技术强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人才。将农机操作、农机设备维修、农机研发与创新等内容融入到培训工作中,为农机化社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3、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改革创新

持续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把合作社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引领。加大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训力度,加强示范社动态监测,探索建立健全合作社独立财务核算体系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促进各类合作社规范运营、健康发展。

推进合作社创新发展,以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为主要形式,充分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因地制宜探索资源的有效利用、资产的有效管理、资本的有效运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搭建农业信息交流平台

区农业部门建立全区农业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交流平台,全方位宣传农业补贴政策、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机化发展新经验等,实现农机化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对通州区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进一步做好农业工作。开发微信平台新功能,努力把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政策宣传平台、农事信息发布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着力打造指尖上的“农业百科全书”。

人像摄影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期,表现在对于影像内涵与表达的深层次的探究;面对流行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寻找图像与人的多种表达的可能性与更为开放、对等的交流方式。数码化的普及令后期制作更为精进和突出。大多数优秀的参赛作品都倾向于创作性、艺术性,但商业与艺术完美融合的精品不多。作品品种略显单一,婚纱摄影维持着四平八稳、鲜艳亮丽的调子,没能取得新的突破。人体摄影热引发参评作品中人体摄影数量明显增加。

5、鼓励进行跨区农机作业

为提高农机设备使用率,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跨区域作业,利用不同地域的农作物生长时间不同的特点,进行农机设备交替使用,提高农机设备和农机人才的使用率,有效避免农机资源出现浪费,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朱 琳.对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农机化社会服务现状的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6):64+68.

DOI: 10.16815/j.cnki.11-5436/s.2019.26.051

标签:;  ;  ;  ;  ;  

对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农机化社会服务现状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