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大发展战略 推进两个根本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于农业银行来说,要实现经营状况的明显好转,实现三年规划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末和国际接轨,基本建成现代商业银行框架,必须抓住本世纪末的最后机遇,及时发展自己,在体制上实现由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由外延式粗放经营向内涵式集约经营转变。实现上述两个根本转变,必须从深层次上分析当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及问题,在按商业银行内在规律运作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和配置银行内部的各种资源,同时适应客观外部环境,制定银行整体运作的系统方法和谋略。
一、结构性矛盾:农行改革与发展的障碍
经过多年的金融改革,农业银行的经营思想基本确立,经营方式有所改变,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按照商业银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深层上挖掘,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矛盾和机制性问题。正是这些矛盾和问题,制约了农行的经营与发展,成为农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和转变经营管理方式的障碍和阻力。
(一)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
1、负债结构失调。一是非存款负债比重大,长期超负荷经营,靠上级行借款、拆借资金、占用汇差过日子。二是存款负债资金成本高,活期存款增长慢,比重小。
2、资产结构单一。提起资产,人们往往只强调信贷资产,故而多年来农行的资产投向也仅限于信贷资产,收入的主要来源依靠存贷利差。在授信对象不景气的情况下,仅仅靠信贷收入已远远不能维持自身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要。
3、信贷结构变异。在现有信贷存量中,质量低下,逾期、催收贷款占用比例过大,信贷分布不合理,大量信贷资金被效益低、管理差、无销路的企业占用,甚至形成大量呆滞,不能正常周转。失去了应有的流动性。
4、受信结构老化。囿于传统观念,农行的客户大多限于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状态,受比较影响,这些给农行带来的资产效益率过低,新的效益增长点还未真正形成。
5、组织机构层次多,网点分散,不具备规模效益。以行政区划设置机构的布局尚未完全打破,近年来城市、城郊网点虽有增加,但还没有形成规模,按照经济区划重构网点框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6、员工结构倒置。表现为管理机关人员多、经营人员少;行政人员多,业务人员少;业务人员内勤多,外勤少;单一型人员多,复合型人员少;一般业务型人员多,科技型人才少。
(二)机制性问题主要表现:
1、竞争机制不健全。多年形成的“大锅饭”体制仍然没打破,按照商业化经营的紧迫感、危机感尚未形成,风险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在金融机构林立的激烈市场竞争形势下,农行所处的位置及受到的威胁。
2、经营机制不完善。多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状况仍是农行的一大弊端,管理层次多,经营行缺乏活力,落实“四自”机制情况复杂、困难多,须假以时日,目前,资金、信贷、财务和“三项制度”改革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
3、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改革越深入,业务越发展,越需要严格的监督和制约。经营机制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做保障,失去监督机制的经营是盲目的经营,甚至会导致违法经营。目前农行恰恰在监督制约方面比较薄弱,帐外放款、弄虚作假等现象屡屡发生,这充分暴露出在强化经营的同时监督机制的滞后。
4、分配机制不合理。近年来在财务制度分配体制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上的大锅饭弊端,经营好坏,留利多少没有拉开档次。这种分配上的不合理现象,带来的是缺乏动力,缺少激励,导致短期行为的发生和本位主义的滋长。
5、用人机制不科学。对人力资源的发掘与使用没有形成科学的制度,所用非所学、大材小用、庸材重用的依然存在,导致人才浪费;人员配置不合理,相应的人才不能找到相应的岗位,高成本筑就的人才不能安排到高智能的位置,导致成本加大。
二、实施四大发展战略:结构优化、业务拓展、科教兴行
、依法治行
解决上述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按照商业银行的内在要求,加强经营管理,转变发展方式,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农行自身经营的需要,必须从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到发展取向实现战略转移,具体讲,要实施“结构优化,业务拓展,科教兴行,依法治行”的发展战略,从而以此推进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推进外延式粗放经营向内涵式集约经营的转变。
(一)结构优化。对于银行来说,构成其自身经营的要素结构是否合理,决定其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根据农行现状,要实现结构优化,首先是负债结构的优化。如果说存款是立行之本,那么存款结构的优化则是强身固本的保证。我们要在负债总量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大力提高低成本资金的比重,努力增加活期存款和企业存款,通过负债结构的不断优化,带来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其次是资产结构的优化。有了固定的合理的负债,还要保证资产投向的合理。我们要科学、有效的配置有限资产,积极开办多种新业务,诸如国际业务、信用卡业务、中间业务等,在稳定信贷资产收入的同时,大力增加非信贷资产的的比重,培植新效益生长点。再次是存量结构的优化。在当前资金紧张状况下,不可能增加更多的投入,主要精力还要放在活化存量上,眼睛向内,在降低不良资产比重,活化资金,加速周转上下功夫;在有限的增量上,要选准客户,优化贷户群,培养和发展新的生息基地。
(二)业务拓展。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城乡二元割据格局的逐渐打破,农行固守田园,拘泥于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也要随之改变。在城乡一体化格局所带来的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的情况下,农行如仍画地为牢,囿于这块有限的经营阵地,那么,对城乡经济支持的力度就会随之削弱。因此,从农村金融大视角看,拓展城市业务,是加入大市场、服务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的需要,是平衡农村资金需求,全方位、多功能地提供金融服务、追求自身效益的需要。我们要打破城乡割据,向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乡促城,以城带乡,城乡并行,优势互补。在巩固农村阵地的同时,积极向城乡开拓,大力发展城市业务种类,不断扩大国际业务、信用卡业务和代理中间业务,积极拓展新的业务种类,增加非利息收入,实现资产多元化、经营多品种、收入多渠道。这是农行求生存、求发展的新的效益增长点。
(三)科教兴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电脑和科学管理共同构成现代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实现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必须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增加科技含量,实现科学管理,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员工素质,这是加快发展,建立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按照市场经济建立商业银行的必然要求。
1、科学管理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和体现。管理和技术是推动银行发展的两个轮子。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尤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提高管理水平上,这是不需要增加多少资金和物质的投入就能取得可观的效益的有效途径。在信贷管理上,要按照国际通行的商业银行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运营行为,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风险度管理。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质量,保证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的确定性和有序性。
2、科学管理要以人为中心,通过发挥人的积极性,来激发企业的活力,提高经营效益。目前,农行内部一方面高喊冗员云集,另一方面也呼吁人才匮乏,这种既多又少的现象说明银行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可用人员比例过低。我们要舍得花本钱,进行智力投资,实现金融教育的重点转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以增强现代经济和现代金融知识。通过岗位培训、进修和岗位交流,增减和造就一批复合型、高智能、跨世纪的人才队伍。
3、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加强电子化建设是向现代化、国际性金融迈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要以实现结算电子化、储蓄网络化、办公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更新服务手段,靠现代化建设提高竞争实力。
4、加强金融科研工作,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针对经营管理中的难点、重点,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攻关,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实行超前研究,增强预期分析的能力。
(四)依法治行。1995年国家相继颁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和《信贷管理通则》等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从而结束了我国金融领域多年来无法可依的局面。上述四法一则为我们按照商业银行要求运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我们要依法从事业务经营,坚持“三性”原则,建立“四自”机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持稳健经营。
现行的银企关系,已不再是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都是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也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在经营与管理上都要依法进行经营。银行要依法为客户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法》限定的业务经营范围从事经营,当客户发生经营困难,陷入困境,出现破产废债、裂变逃债、租赁悬债、兼并甩债的行为时,应理直气壮地依法维护自身利益,实现资产保全。
四大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是个有机的整体。结构优化是核心,是农行发展的关键所在,优化资产负债、机构重组,才能稳健经营,快速发展。业务拓展、科教兴行、依法治行是保证。通过业务拓展,合理调整资产负债,增加新的低成本负债和高效资产;科教兴行是从管理手段、方法和员工素质上保证结构优化和业务拓展;要实现前两个战略,则必须用法律约束、规范,在四法一则的约束下,达到结构优化,业务拓展和科教兴行,而不能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违规经营,无限制地开展业务,或者违背商业银行法达到资产负债的优化。四个方面互相依托,互相渗透,在实施中须统筹考虑,统筹运用,不可偏废。
总之,结构性矛盾靠调整,机制性问题靠改革,提高经营效益靠管理,调整、改革、管理,统筹运作,协条一致,才能使农业银行在两个根本转变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