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_曹书豪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_曹书豪

延边大学 吉林延吉 133002

摘要:2014年,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和辅导员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了解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和辅导员能力对于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能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促进高校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对三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200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首批21家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标志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程度不断提高[1]。2013年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人数达到12.7万人,多名专职辅导员被教育部基地高校录取为辅导员方向的博士,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使得辅导员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能力、素质更为重视,开始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辅导员的能力培养上来,且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为了详细了解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现状,我们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三所高校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清华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特色做法。

1.“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1953年,清华大学创造性的提出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政治辅导员这些辅导员一肩挑业务学习,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被形象的称为“双肩挑”。“双肩挑”辅导员有三个优势,首先是这些辅导员本身也是学生,容易与同学打成一片,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其次是这些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有利于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见缝插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第三是可以防止学生党员骨干一头扎入业务,政治意识和先锋模范作用减弱[2]。

2.大力加强队伍配备,不断丰富队伍构成。清华大学现有本科生辅导员410人,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约370人。其中本科生辅导员分为带班、团委、党建、网络、心理辅导员等5个类别。学生辅导员要求在岗时间不少于2年,津贴为2150元/月(硕士)和3150元/月(博士)。清华大学在班主任制度建设方面,长聘教授担任班主任的比例不低于40%。这些教授把对学生的指导、服务和自己的学术素养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蓄力20年“秘密辅导员”战线。清华大学除学生部(处)5个正常的辅导员类别外,还在学生公寓设立了“公寓辅导员”。“公寓辅导员”隶属于清华大学物业中心,人数约在20人左右。“公寓辅导员”在学生公寓对学生进行社区文明素质教育及社区文化培养,结合各类“书院”在学生公寓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同时公寓辅导员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生活及心理异常行为,确保学校掌握精准预警数据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帮扶。

二、北京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特色做法。

1.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现状。北京大学目前也基本满足了国家1:200配备辅导员的要求,现有专职辅导员150人,招聘条件中要求必须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在专职辅导员当中仅有42人隶属于学生工作部,可以保障每个院系配备一名学生工作部专职辅导员,其他专职辅导员系院系自招。在兼职辅导员方面,目前约有500名学生兼职辅导员,学生兼职辅导员考核合格者,按1200元/月的标准发放补贴。

在班主任制度建设方面,选择各学科“大牛”及学生喜爱的教师参加思政工作,专任教师通过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对应用性学科的学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学校采取每30人配备1名班主任(专任教师)的方式,并给予每人1000元/月的绩效奖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北京大学创新性的设立了“第二班主任”制度[3],即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机关干部来担任学生的第二班主任,深入学生宿舍座谈、参加班级活动,利用各自的特长及优势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学生成长,抓好抓实价值引领工作。

2.辅导员关键绩效考评、奖励及晋升办法。北京大学制定《北京大学辅导员关键绩效考评办法》,专职辅导员关键绩效指标考评分为基础达标类指标、质量评价类指标、累积次数类指标、一票否决类指标4类。考核采取“个人述职-日常工作记录-评优”的总体流程,将关键绩效指标考评结果作为专职辅导员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的客观依据。

在辅导员奖励方面,北京大学设立“优秀德育奖”,每年10人,每人10000元;设立“优秀辅导员奖”,每年10人,每人50000元。在辅导员晋升方面,北京大学采取“三线晋升”的模式,即职称制、职员制及党内职务(行政职务)制三种;在辅导员薪资待遇方面,也采取“就高不就低”的方式,确保辅导员的工作付出与收益回报呈正比增长。

三、厦门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特色做法。

1.辅导员队伍现状。厦门大学现有一线专职辅导员116人,院党委副书记47人,兼职辅导员196人。在兼职辅导员中本科生为25人,硕士生为149人,博士生10人,专任教师为12人。学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按勤工助学设岗计酬,每位兼职辅导员的工资标准为800元/月。

2.辅导员队伍建设特色做法。厦门大学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本着“规范化管理,专业化培养,多样化发展”的建设理念,落实谈心制、听课制、周记制、会议制、进宿舍制与档案制等六大工作体制,规范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厦门大学在辅导员晋升方面,同北京大学一样采取“三线晋升”的模式,即职称制、职员制及党内职务(行政职务)制三种。在职称制中,学校给辅导员队伍单设指标,要求辅导员单设高级职称指标的比例不低于当年学校高级职称总数的30%。

3.辅导员工作考核。厦门大学相继出台了《厦门大学辅导员工作关键绩效考评办法》等多个文件,采用关键绩效指标、个人绩效承诺和例外绩效事件三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专职辅导员进行考核[4]。考核过程采用学生、学院和学校三个考核主体相结合的方式,学院组织辅导员所带年级或班级的学生对辅导员进行评分,全过程完全保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各学院辅导员工作考核小组对辅导员进行评分,最后学校各职能部门及辅导员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对辅导员进行评分,计算考核总得分;兼职辅导员考核方式由学生评议、辅导员互评和学院考评三部分组成。三部分考核得分比例为3:3:4。各学院辅导员工作考核小组应督促其制定措施,限期改正。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

通过对三所高校的研究不难看出,各高校都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殷切希望,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各高校一系列制度的出台确保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从而使辅导员在各高校的改革、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维护高校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锻炼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宋克勇,孙彦,栾丽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和能力现状调研报告[J].高教学刊,2016(20):192-193.

[2]杜嘉,林清快.关于新时期加强清华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74-78+93.

[3]郭招秀.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路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9):9-10.

[4]张亚强,谢丽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证研究分析——以陕西地方高校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6):78-84.

[5]谢君君,谢昀昀.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困境及解决路径[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5(05):8-13.

论文作者:曹书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8

标签:;  ;  ;  ;  ;  ;  ;  ;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_曹书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