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现状为主要依据,从对教学情境进行优化,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深入挖掘媒体功能,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创建良好的氛围,激起幼儿大胆进行表达、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17-01
引言: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在幼儿园教育中,对于幼儿学习语言来讲,语言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目前,幼儿读本中,拥有很多意蕴深刻、文质兼美的文章,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难以在短时间内容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无法获得真实的审美感受与熏陶。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丰富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可以在真实的情景中,保持兴奋和预约的状态。本文针对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
1.对教学情境进行优化,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幼儿语言活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动听悦耳的音乐,可以有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升语言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激起幼儿进行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言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讲解“小鹿历险记”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课件,把有声有色的画面展现给幼儿,画面中小鹿出门碰到了小鸡、白马、小狗、大象、狼、老虎,小鹿大声喊着救命,到底碰到了什么样的危险。通过动态的画面和音效,通过对隐藏动物的拖拉,激起幼儿想要表达的欲望。在该过程中,幼儿开始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并积极主动的和屏幕中的小鹿进行交流,帮助小鹿想各种办法,模仿动物们的说话,有效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激起幼儿的表达欲望,并且还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创造力与语言交流能力。
2.深入挖掘媒体功能,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
信息技术具有反复显示画面、重复使用、定格放大的特点,并且还集视听行于一体,把看、听、说进行结合,尤其是白板技术的利用,其具有拖拉、聚光灯、隐藏等功能,有助于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1]。教师通过巧妙编辑与组合教学才来哦,白板技术可以有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准确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对思考点进行设置,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可以产生交流的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讲解“小老鼠去旅行”时,教师可以利用聚光灯,谁来了,去干了什么?通过悬念的设置,使幼儿可以在聚光灯下进行寻找,进而准确抓住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使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猜测可能是谁,可能是去干什么等等。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拖拉功能与隐藏功能,把完整的画面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尤其是在老鼠旅游时,其把大象的鼻子当作是一个滑梯,把老牛的尾巴当作一个秋千。通过白板技术,把小老鼠去旅行的故事以幽默搞笑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从而使语言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做到了想说和敢说,有效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最终实现提升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目的。
3.创建良好的氛围,激起幼儿大胆进行表达
多媒体设备是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设备,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视听交融、声情并茂、动静交错的优势,并且其还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其对幼儿来讲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在语言教学活动,通过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幼儿呈现出一个情境交融的画面,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提供给幼儿感知的材料。信息技术通过对学习中难点内容的情境再现,可以使幼儿的思维得到良好发展,使幼儿拥有想要表达的欲望,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解“会动的房子”时,主要讲述的是一只松鼠,在乌龟背上盖了一所房子的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利用口述的形式,把故事内容讲解给幼儿,很难使幼儿体会到其中的幽默。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可以沉浸其中,拥有想要表达的欲望,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还可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智力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思维能力。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2]。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心理,喜欢听故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幻灯片、录音故事,提供给幼儿富有动作和表情的配乐特点,给幼儿播放具有生动优美、教育性、科学性、富有感情的故事,可以有效激起幼儿听故事的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故事课件的续编,把故事后续的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展现给幼儿。然后教师可以指引幼儿进行思考,并点击思考出来的结果,会出现对对应的画面。通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其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信息技术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多样性的特点,其可以有效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使语言教学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美育功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而提升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11).
[2]闫贵娟.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8(z1):67-69.
论文作者:华敏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幼儿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语言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教师论文; 有效性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