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汽车行业的发展,面对人们对汽车的更多需求,汽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越来越趋近于现代化,目前,汽车行业正需要大量技术性人才,尤其是具有工匠精神的维修技能人才。尽管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培养除了许多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但是,就市场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对于高素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并且认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因此,本文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工匠精神培养路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基于工匠精神的汽车专业教学研究,是教育改革背景下汽车专业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的重点,发扬工匠精神也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汽车专业教学中工匠精神的传承逐也显得更加重要。
1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工匠精神历久弥新,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任何片面的、庸俗化、表浅化的理解,都会对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产生极大的误导。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是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卓越,并不断创新的精神理念。因此,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与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中国传统社会工匠精神是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做事先做人”、“德艺双馨”;以品质追求为灵魂,强调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以师徒传承为教育过程,强调“人身依附”和“体知躬行”;以家族家庭为传承范围,强调“传内不传外”和“传男不传女”。
工匠精神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极力使产品完善和极致;二是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确保产品的质量,严格产品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三是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绝不停止对更高品质的追求,不断完善产品的各项指标各个细节,把不懈的追求,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四是专业、敬业。具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甘于奉献,舍弃诱惑,倾力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2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2.1转变办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现在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近些年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上有所偏离,中职向高职转,高职向本科转;很多职业院校将创办典型、示范、卓越等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职业院校千篇一律,在专业设置上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盲目追随潮流,有些专业甚至两年三年就走向了没落。在办学特色不明显、缺乏优势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没有行业和技术的优势,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有些职业院校招生因此出现了严重困难,办学陷入窘境。从职业教育自身长远发展来看,高职院校首先必须找准自己的办学思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与此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打造高职特色,提高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和水平,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适应市场,取得生存优势。
2.2建设一支践行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应该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优势,但是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往往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缺少实践经验,对于汽车维修行业而言,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没有具体的实践,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刻和完全,所以,建立起一支能够践行工匠精神的教师团队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应该积极重视这个工作,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招聘中,可以招聘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性人才,形成一个以骨干教师为主主体,技术性人才辅助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建立起一个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强,实验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以此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工匠精神。学校可以建立起一支以技术性人才和优秀毕业生组成的企业工匠梯队,帮助学生提升其专业技能,本专业教师负责教学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些专业性基础知识,并且向学生传授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追求。
2.3建立适合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
学生在校园里除了会受到同学的影响,也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今年,不少院校也越来越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无论是在建筑上,还是在举办过的一些具体活动中,都所有体现,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被工匠精神所围绕的一个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亲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具体可表现为在校园光荣榜上悬挂优秀毕业生的肖像,在一些建筑上以匠心为主题进行题词,这些具有工匠精神的内容都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时刻感受到校园文化。
2.4兴趣牵引,以学生为本位进行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牵引下的学习和工作是愉悦身心的活动,能展现生命的意义,实现个人精神的满足。因此,教师要结合汽车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细心观察学生的特质,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并巧于挖掘学生的天赋,培养他们在汽车专业某一方向的兴趣,引领他们有创造性的探索,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提高学生对汽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氛围,实施符合中职学生行为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次,教师要改变“一手包办”的组织方式,将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转化为学生思考辨别和实际行动的能力,倡导“自己的事自己做”,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组织学习。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逐渐认识工匠精神,自觉践行工匠精神。
2.5以校企合作为路径,坚持社会实践培育工匠精神
社会实践、企业实训是渗透工匠精神培养,提升职业教育人文价值的重要渠道。将工匠精神和实际工作环境和任务关联在一起,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深切感受到它的价值,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和追求。因此,学校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实习单位、实训基地、创业平台等阵地,深化校企合作,让企业也积极承担工匠培育的重任,实现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共同引导学生成长。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不仅能了解并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走进并融入企业经营文化,熟悉并掌握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而且还能近距离接触到岗位上那些优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师们,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学而不倦的精神,学习他们热爱工作、坚定执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情操,如此通过长期工作实践和耳濡目染最终培育好自身的工匠精神。
结束语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需要一定过程的,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与学生等多方主体的协同推进。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紧密结合,加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规划和部署,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使学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汽车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高职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推动汽车行业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和娟.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与研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8(14):35.
[2]童剑锋.浅谈职校汽车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7(06):16.
[3]陈建林.运用现代学徒制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汽修人才[J].职业教育,2016(12).
论文作者:刘国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工匠论文; 精神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专业论文; 汽车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