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出江镇学校 李伍萍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中,学困生一直以来多是教师在教学中倍感头疼的问题。这部分学生相对来说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意识和学习主动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班级教学效率的提升。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空间性等特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不容易掌握相应的内容,由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跟不上在学习中就形成了学困生 。在新时期背景下,更加注重教学中的人性关怀和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探究教学方式不断转变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现状,对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上有很大的效果。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学校教育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相应的探究,并不断加强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学困生几乎是每一个班级都必然存在的群体。这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能力不高,而且通常不遵守课堂纪律而被教师所讨厌。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求在教学中要全面兼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学习中的主体性。这些要求让教师不得不在教学中加大对学困生的关注力度,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困生学习,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班级教学效果,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在新时期,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困生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困生的思维特点分析
首先,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很多学困生由于自身认知能力较低,在学习中往往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直观的题目以及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在一些相对复杂的学习内容中,学困生往往缺乏归纳总结能力。不能够全面、清晰地考虑问题的始末。而是“钻牛角尖”似得朝着一个方向寻找确定的答案,从而导致学生的某方面的信息接受能力较为薄弱。其次,缺乏精细化思维。具体的体现就是学困生和其它学学生想比,更容易因为粗心大意而犯错误,而遗失重要的信息。在化学学习中,不能够对其中的知识进行仔细甄别和发现其中微小的差别,常常出现错误,导致学习效率低下[1]。再次,缺乏发散性思维。化学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以及系统的学习对象,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但是一些学困生来说,只对教师对教学的知识能够正确的进行记忆,一旦将同样的知识换一种表达方式,学生就会变迷茫,不会举一反三,从而让学生对接收到的信息不能够有效地利用。最后,缺乏连贯性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困生由于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知识衔接能力的限制,导致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导致学生没有形成连贯性思维。
二、初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很多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别人一学就会的情况下,无论差生怎样努力,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同时,这类学生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会死板地进行一个知识的学习,时间一长,就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再加上年纪小,缺乏自控能力,很容易放弃学习。同时,一些心理因素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
(二)缺乏专研和上进精神
初中低年级班级中的学困生往往都是缺乏上进和专研的精神,遇到困难就妥协,在学习中放任自流,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就算是在外力施压的情况下让其学习,遇到困难也不会主动请教教师或是家长,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形式,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2]。针对初中低年级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来看,总的来说就是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动力。对于教师来说,有责任更有义务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上下功夫,慢慢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学校教育视角下班级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究
在明确了导致学困生的成因之后,相关教学工作者就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当前的教育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制定教学措施,站在学校教育视角下对班级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进行转化。
(一)明确学案的设计思想
根据学困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在进行学案导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思想进行学案的设计,通过学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困生的转化。首先,学案教学要注重知识的实物化。这主要是针对与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理而设计的学案,比如对于园的周长、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等等。教师在学案设计的时候应该立足于学生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找到相应的参照物,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比如可以用积木游戏进行物体面积的学习,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不断开拓创新,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比如合作教学,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困生的组别分配,将学困生和优秀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在优秀生的不断带动和启发下,引导和帮助学困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带动学生自觉地学习,从而逐渐和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在小组探究中活跃氛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进一步带动学困生学习。
结语
班级的学困生应该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对象,教师应该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帮助,让学困生建立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推动学困生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艳红.学校教育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38-39.
[2]梁渊.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92
论文作者:李伍萍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学困生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思维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学方式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