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基础学科,而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的科学。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素质将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学作为训练思维的体操,对培养学生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学生的创新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数学思想方法
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水平成为影响民族生存状态的基本因素。在我国,为了改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教育现状,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基础教育阶段,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
一、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为了有效地改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尤其对后进生不应该采取歧视的态度。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学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创新力来自基本的认知过程,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禀赋,而不是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的一种特殊技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创新的机会,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创新。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容易形成教师权威意识,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着,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如何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学习经验的积累。教师必须做好角色转换,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导疑、导思、导问、导学,使自己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一位合作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讨论、共同研究,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再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第一,数学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更多关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品德的形成,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意识并从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总之,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充分体现数学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二,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建构新意义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所以,学生的数学知识应该基于个体对经验的操作,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第三,数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教育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数学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教法,运用先进教法指导学生学习,如运用数学技术“做”数学实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二、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针对传统教育中的弊端,而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教育工作的改革正处于关键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反思,开始重视我国数学教育中值得肯定的一面,而正因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相关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事实上,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就可以实现从具体数学到概念化数学的转变,发展符号意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建立严格的“逻辑思维意识”。由于在数学思维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合情推理、抽象、归纳、概括等各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证明。
另外,在创新教育的实施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活动,强调让学生开展课题讨论、独立活动、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积累生活经验等,就会变“自主发展”为“自由发展”:国外的教训应当借鉴。再者,我国大班额的教育国情也制约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所以,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应当在发扬传统教育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干预度”:则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三、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化,随着西方数学教学理论的引入,“大众数学”“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等以借鉴西方教学为主流的教学改革浪潮对我国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涌现了许多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如:“MM”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活动教学、开放教学、探索教学等,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透过各种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遵循同一教学理论一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着共同的教学目的,即:1.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2.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事实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努力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数学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创新型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将“纳众家之长”: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改进学生学业评价方式
学业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具有管理、诊断功能,更具有导向、调控和激发功能。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树立新的学业评价观,充分发挥学业评价的教育功能。首先,对学生数学学业的评价应是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等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强烈的求知欲望,调节他们的认知冲突,促进他们积极有效的数学思维,并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其“潜在发展水平”突显为“现实发展水平”成为可能。而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所在。其次,学业评价必须以鼓励性为原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其目的不仅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评价过程中,在以全班学生为参照的同时,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原有水平,因材施教,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对学生创新意义上的进步的多次肯定,则很可能促使其成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使创新能力成为其能力结构中的稳定成分。
五、结论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的教师观和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寻找传统与创新的有效结合方式的同时,努力探索并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其次必须以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为基础,充分发挥学业评价的教育功能,进而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切实落实创新教育。总之,只有落实于素质教育之中的创新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韩加架.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卡尔梅科娃.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2005.
[5]吴柳著.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第一中学 363300)
论文作者:林武彧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评价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8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