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学院2012级研究生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对病人的恢复愈后有很大影响,主要有凝血功能障碍,术后伤口感染及呼吸循环功能抑制.引起低体温的主要原因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现就正常体温调节、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不良反应及不同手术引起低体温的原因及保护予以综述。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麻醉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恒定在37℃,而围手术期体温在36℃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其发生率为50% -70%【1】,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全麻手术超过3小时,一般手术超过2小时,就容易出现术中低体温。低体温对患者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包括心脏事件、凝血障碍、伤口感染和术后恢复延迟等【2】。因此有必要在治疗性低体温以外,维持手术病人的核心体温高于36℃。
1、体温调节机制
正常体温调节过程是由皮肤和组织的神经传入冲动、下丘脑的中枢整合及传出防御反应组成的。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结构包括下丘脑、脑干下部、网状结构、脊髓和交感神经节。体温调节反应具有阈值、增益和最大强度三个特征。体温调节防御反应可能是行为性的或自主性的。自主性反应包括防御寒冷和防御热刺激反应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动静脉短路血管收缩(早期)、非寒战性产热和寒战(后期),而后者包括出汗和主动性毛细血管前血管舒张【3】。
2、围术期低体温对病人的影响
2.1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低温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使心率及心输出量随体温的下降而下降。低体温还可以引起低钾,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低体温还会使患者循环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增加心脏做工和耗氧,从而增加病人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
2.2 降低机体免疫力 低体温能直接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少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造成患者抵抗力下降。
2.3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低体温使循环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血小板黏附、聚集能力下降,并降低凝血因子活性,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患者的术中输血量【4】。全身低体温还会加速小动脉和小静脉内的血栓形成。
2.4 延长术后恢复时间 低体温可降低机体代谢率,延缓多种药物代谢时间。术中低体温会使麻醉药和肌松剂的代谢和排泄时间延长,并使挥发性麻醉药的组织溶解性提高,从而延长麻醉恢复时间。此外,低体温使白细胞介素生成减少,使切口感染率明显增加。
2.5 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术中低体温会增加寒战的发生率。寒战不仅会增加机体耗氧量,造成组织供养不足,使心血管系统供血需求增加,加重伤口疼痛造成了病人的不适感。此外,围术期低体温还会降低病人的热舒适感。
2.6 其他 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围术期低体温可增加病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后续治疗,使病人住院时间延长20%。术中轻度低体温还会引起低镁血症,增加局麻药的对心脏毒性作用。
3、全身麻醉下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体温波动幅度较大,低体温和发热患者比例较高,并与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全麻降低了体温调节反应的阈值范围,从0.2℃增至4℃,且麻醉药多能直接扩张血管,肌松药对寒战反应的抑制几乎所有全麻患者都可出现低体温,尤其在暴露面积较大的开腹手术中更易发生。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常需要禁食禁饮,靠输血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而成人静脉每输入1L环境温度下液体或每输入1u(200ml)4℃库血,中心体温约降0.25℃。因此,大量输入未加温的液体或库血是腹部手术病人机体温度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5】.手术野暴露时间过长亦是导致低体温的因素。因此,通过覆盖皮肤可减少50%的皮肤散热,预热输注液体亦可避免术中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以保持患者体温恒定。
4、肿瘤患者全麻术中低体温
肿瘤患者由于其自身存在免疫功能降低,凝血机制紊乱等情况,对术中低体温的耐受性较低。术中低温可能导致患者凝血机制紊乱,使术后渗血较多;另一方面与血压高及交感神经刺激引起组织水肿,进一步增加毛细血管后静脉压,血管内体液丧失也有很大关系。体温低于正常就会出现“冷”利尿【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始时是因为低温时外周血管收缩,肾血流增加,随着体温继续下降,远曲小管重吸收作用受抑,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性下降造成尿量增加。因此,在肿瘤全麻手术患者术中采取保温措施维持体核温度,可以预防低体温所引起的一系列机体变化,使心率减慢,术中尿量减少,24h引流量减少。
5、剖宫产术中的体温保护
在剖宫产术中产妇极易发生体温下降,影响产妇的舒适度,甚至发生寒颤、增加切口感染率、影响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
5.1剖宫产术中低体温的诱因 ①手术过程中羊水及血液的浸湿②术中输液、输血及冲洗液的温度过低③术中出血④术中对产妇的保暖措施不力⑤某些麻醉药物的作用⑥产妇的心理因素【7】。
5.2干预措施
①手术使用360°的积液袋,可使羊水及血液都能流入四周袋中,增加产妇的舒适感,避免给产妇带来恶性刺激。
②加温输液。术中使用加温至37℃左右的液体、血液及冲洗液。
③术中及时彻底的止血。
④加强对产妇的保暖,尽量减少产妇非手术部位的暴露。
⑤心理方面的支持,有针对性的进行术前、术中的心理疏导,使产妇情绪稳定。
⑥加强对产妇体温的监测。
6、严重创伤手术中患者体温保护
严重创伤后常发生低体温,能使机体产生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之一。创伤后病人体温的下降常在病人被送到医院前已经发生,是医疗救治人员无法控制及预防的。但在救治过程中尤其是早期,由于多种原因还会导致或加重伤员体温下降,这种情况常在救治过程中被忽略,给伤员的救治带来一定困难。创伤引起低体温目前有两种假说:一种为“休克代偿假说”,创伤后低体温与休克往往同时存在而又相互影响,低血压或低血氧症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下移,抑制了寒颤反应等耗氧产热活动,这种对低体温的生理性接受被认为是机体对创伤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是机体对创伤的适应能力。另一种假说是“代谢衰竭假说”【8】,机体在创伤后早期为抑制期,因组织的低灌注、低氧血症,尤其是组织的摄氧、耗氧能力明显下降,使机体的代谢下降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以维持体温。因此,创伤后容量补充是一项必需的救治手段,及早发现并纠正创伤性休克对稳定患者术中循环功能有益。
7、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体温保护
TURP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技术的更新而开展的新技术。但此手术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主要有电切综合征、低体温,术后大出血,冲洗液外渗,尿失禁,尿道狭窄,附睾炎,心脏及脑血管意外等。其中,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较高。TURP手术过程中大约需要20000~40000mL 灌洗液。有学者研究表明,TURP 手术中,使用20℃的膀胱冲洗液在膀胱冲洗过程中会带走机体大量的热量,从而引起体温下降1.8~ 3.1℃。对于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特别对于高龄患者,术中对体温精确的监控及恰当的护理对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8、总结
围术期低体温是手术病人经常发生却易被医务人员忽视的现象。而对于普通择期手术的病人来说,围术期低体温会明显提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病人健康有诸多不利。因此,医护人员应当重视对病人术中,术后的体温监测,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手术特点为病人采取积极适当的保温措施以维持体温稳态,防止低体温以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小颖,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9).
[2]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第18卷第1期.12-13.
[3]胡兴国.围手术期的轻度低温.《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年第21册第4期:225-227.
[4]李理,黄文丽.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April,2009 Vol.23 NO4B:952-954.
[5]孙贺征.腹部手术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对策[J].黑龙江医学第26卷2002年第2期:99.
[6]于丁宁.低体温的危害及治疗[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4.31(5):258-259.
[7]汪萍.剖宫产书中低体温的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2月第10卷第5期1608-1609.
[8]闫红.创伤性休克围手术期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年7月第5卷第14期4015-4016.
论文作者:李玉婷,张玉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体温论文; 手术论文; 病人论文; 患者论文; 机体论文; 产妇论文; 创伤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