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形象进入新世纪: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综述_银行论文

以新形象进入新世纪: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综述_银行论文

以崭新形象进入新世纪——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集约化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论文,形象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3月至11月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正式成立,这对解决国家专业银行身兼二任,推动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换,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此,我国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众所周知,我国工、农、中、建四家银行长期以来担负着国民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信贷资金的供给,其机构网点数量和业务量均占全国的80%左右,同时又承担了大量的国家政策性的资金供给任务。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制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任务最为艰巨的部分。在政策性银行成立之前,国有商业银行已经为转轨、实行集约化经营做了大量的工作。

1994年1月,工、农、建三家银行开始实行借贷记账法,迈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一步(中行一直实行此方法)。

1995年,农业银行率先在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工作,效果是存款增加、效益提高,使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建设银行加大资金统一调度的力度,1995年全年通过总行调度的资金达1929亿元,较上年增加68%。而工商银行总行直接安排了231亿元贷款,占当年新增贷款的13.1%。为给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各行业务手段也进行了更新改进。1995年5月,工商银行电子汇兑系统网络全面开通,实现了全国范围内资金划汇24小时到达。同年底,建设银行本币资金交易室开始运行。1996年年初,农行系统内资金调剂网正式开通。这些做法完善了一级法人体制,提高了各行系统内资金运用效率和效益。

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还开始建立政商业务分离的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和现代银行资金运作机制,使其改革步伐、自身业务有了较快的发展。

实践使国有商业银行认识到,要转轨,就必须实行集约化经营;必须改变人多、机构多、核算层次多,资金力量分散,总行、省分行统一调动不力的局面;必须统一法人体制,集中资金,要进行机构、人事改革,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等等。从去年开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也取得了较好效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四家银行分别对本行原有的法人授权经营办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给一级分行重新授予了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经营管理权。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深入进行,除了实行干部考核、岗位交流、竞争上岗、聘用制、合同制以外,四家银行1996年以来撤并、整改各类机构7000余个,精简分流人员上万名。同时,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四家银行与信托投资公司已基本脱钩,撤销了148家自办信托投资公司。为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还进行了稽核体制改革,把稽核体制由过去向上级和同级负责改变为垂直向法定代表人负责。工商银行决定在总行成立稽核监督委员会,还将分片设立稽核监督分局;农业银行总行成立了稽核大队,独立完成各项稽核任务。这些,都强有力地保证了集约经营的需要。

对于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来说,抓集约化经营还有各自突出的特点。

工商银行通过改进和加强服务,发挥全行整体功能和综合优势,今年国务院把国家重点支持的骨干企业由300户扩大到512户以后,工商银行已同其中的384户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这也使工商银行贷款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保证,同时带动了存款的稳定增长。今年5月末,工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家存款突破2万亿元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工商银行实现各项存款翻一番,这不仅反映了工商银行的存款规模,而且也是全行资金实力、社会信誉、服务手段、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今年,为推动集约化经营,工商银行又决定实行统一会计管理,将其列为全行深化内部改革的重点。要在全行形成核算制度统一、核算帐务统一和核算软件统一的会计管理基本格局,建立起联行、汇划、清算、监督业务集中核算的运作模式,逐步实现营业机构和柜面服务的功能综合化。

农业银行改革思路十分明确,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背景下,积极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繁荣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集约化经营,要从大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的思考出发,在踏踏实实做好各项支农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规模化粮、棉、油生产的扶持,支持城乡型农业、资源开发型农业以及高科技、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促使自身经营效益得到改善和提高。今年又制定了“发展优良客户”优化信贷结构的经营战略,以保证集约化经营的顺利实施。

中国银行在向商业银行的转轨中,积极推进业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贷款规模与存款计划、资金自给率和贷款效益挂钩的计划体制改革;总行集中垂直调度资金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存款质量提高的改变存款增长方式改革。同时在经营管理上加速向国际水准靠拢,全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持了较好的经营效益,据英国《银行家》杂志今年7月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最新排名,中国银行排名第15位,位次比去年已上升了11位。

建设银行加大统一调度资金能力,为实施依托“大行业、大企业”的客户经营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从区域定位到贷款投向,注重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重点基建项目,积极开发效益好的业务增长点。同时,以此来改善和优化贷款结构,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控制信贷风险、增进资金运营效益的目的。去年建行系统共对1000家国有大型企业给予了贷款倾斜,与700余户国家骨干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应当说,建设银行这个重要的经营战略的确立,为其集约化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带动了自己的经营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体制的转变,使得全行集中经营统一调度资金和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

抓集约化经营的结果,国有商业银行增强了实力,提高了信誉,巩固了市场份额。在圆满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也受到了广大工商企业的称赞和认同。

二十世纪的最后五年对于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国有商业银行正以集约化经营为契机,加快改革步伐,力争以崭新的形象迈入二十一世纪。各家银行的奋斗目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工商银行:实力雄厚,资产优良,在国内外具有较高信誉的商业银行。

农业银行:管理上较为严谨,服务功能较为齐全和先进,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效益良好的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框架和内部管理体制。办成不一定最大、但是最好的银行。

建设银行:实力雄厚、功能齐全、经营稳健、效益优良、管理规范、手段先进的具有国际经营水平的国有商业银行。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伴随了国民经济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同时,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同国民经济同呼吸共命运,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深化内部改革,随着集约化经营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不久的时候,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将以崭新的形象跻身于世界大银行之中。

标签:;  ;  ;  

以新形象进入新世纪: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综述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