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1010419880419xxxx
摘要: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中,选择正确的工程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施工质量,不仅有助于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还能降低行车风险,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上,传统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中存在诸多施工工艺风险,包括技术选择缺乏针对性、对施工技术的认知不深刻等,这些都会成为潜在威胁施工质量的因素,因此值得人们关注。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技术
1导言
当前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根据工程施工的不同结构类型采取相对应的施工技术,需要充分保证工程的施工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外在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工程的施工管理难度加大。
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分析
2.1道路施工的路基施工技术
为了提高道路基础结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则需要考虑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完成好这方面的施工作业。具体表现为:选用性价比良好的混凝土原材料,并对其应用过程加以控制,不断提高道路工程路基密实度,优化其使用功能。同时,应在适用性良好的压实机具支持下,采用分层压实方式,增强路基填土施工效果,促使其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实践中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给予路基高效施工及性能优化有效保障;在运用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路基功能特性等,结合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对路基的压实状况是否良好进行检测分析,并将其整修方面的工作落实到位,从而提高路基施工质量,增强其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效果,避免对这类工程结构性能产生较大威胁;市政道路施工中,可在反铲挖掘机的支持下进行基坑开挖作业,并控制相应的作业过程及堆土过程中的高度,为安装施工中基坑边坡稳定性的提高提供支持。同时,需要通过对端部开挖法、人工修整等方法的配合使用,保持道路以及相关配置的基坑方面良好的施工效果。
2.2路面路层施工
某市政道路工程项目道路设计为双向八车道,平均宽度60m,道路工程施工主要包括道路工程与沿线雨水管线施工。
该项目中,在确保原材料性能达标的情况下,开展路面施工,其主要施工流程包括:路面基层的准备工作,包括道路控制桩校核、准备集料等;集料摊铺。先在土基上充分洒水,确保路基湿润且摊铺表面应力平整的情况下,先摊铺一层,检验其松铺厚度等关键参数是否满足本次工程的要求,并闷料;洒水拌和。通过专门的稳定土拌和机开展施工,在确保其深度达到稳定地层且侵入下层10mm为标准,确保可以强化上下层的粘结效果,并避免在拌合层底部残留素土夹层;整型。混合料拌和均匀后,通过平地机整型,并在直线段,通过平地机直接从两侧开始逐渐向中心整平,施工阶段通过平地机等设备快速在路面上碾压一边,确保可以及时发展各种潜在不平衡问题;碾压。施工过程中,施工流程遵照“从两侧向中心”的流程开始施工,保证每次施工的重叠面积超过20cm,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但是根据该项目的经验,在施工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对于施工中发现的稳定土结构层,在施工中需要用大重量压路机碾压,且确保每层碾压厚度小于等于15cm;对于特殊地基部位,碾压时需要在原有重叠厚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保证1/2轮宽重叠,且后盾应该超过两段接缝位置,尤其是在后轮完全碾压路面之后,才能记为一段碾压完成,一般以碾压5遍以上为标准;在碾压结束前,需要通过平地机再次整平路面,确保其纵向顺适;终平施工阶段,及时清理局部高出的部分,并找平低洼部分;在相邻工作段搭接施工中,在前一段拌和整型后,先预留10m左右位置,在后一段施工中,统一将预留部分一并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分析
3.1做好技术施工现场技术监管工作
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一般都是现场技术应用不当而引起的,因此,加强技术施工的现场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应完善道路施工的技术规程,通过建立较为具体详细的技术操作流程及技术标准;同时监督管理人员应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展开施工。最后,还可以成立施工现场监管小组,对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降低因技术操作不科学而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由此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3.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阶段,首先应做好施工进度的监督工作。施工进度是市政工程控制施工成本的重点部分,因此要严格防止施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施工进度,并针对这些不确定因素事先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工程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监理职能,确保市政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地按时交工。其次,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施工图纸是施工人员开展施工工作的指导性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与图纸内容不相符的情况,就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到出现偏差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3.3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施工管理制度是确保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质量达标的重点。在施工管理制度中要针对管理目标突出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内容,防患于未然,使施工工程能够有序地进行。在设计施工管理制度时,要对施工的现场环境进行调查走访,将具体的水文地质、气候、周围建筑、道路等情况进行记录,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针对工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要设置好变更制度,体现制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施工开展之前,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要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交底,明确工程施工技术的重点、难点,进而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工程的建设难度。施工交底的内容包括施工图纸、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标准等。施工图纸的交底是部门之间的图纸交接工作,为施工人员进行工程建设提供数据依据。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交底时,要明确施工工艺的应用,施工材料的选型、质量、规格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让施工人员明确工程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好工作的交接,保障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4提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提升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是一项重要任务。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的方式,使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充分调动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此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另外,还可以对道路施工的技术人员定期选拔,并对技术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由此为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3.5路基稳定性的维护
为了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水平,提升碎石技术、打压技术十分有必要,施工人员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可以碾碎施工材料中的碎石、土块,使其颗粒大小均匀、相等,以达到路面平整的效果,避免出现路面裂缝现象,以此使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阶段,其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对于相关人员而言,必须要根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针对性的选择各种施工工艺,并明确工程施工中的重点,这样才能为整个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基础。同时,在道路施工中做好其他支持保障措施,可以为工程施工营造理想环境,也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韦世龙.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工艺及安全控制[J].四川水泥,2016(02):246.
[2]覃孟.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智能城市,2016,2(04):22.
[3]马国军.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03):82-83.
[4]韩小向.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J].江西建材,2017(16):96.
论文作者:王永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路基论文; 道路论文; 工程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平地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