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2760)
【摘要】目的:观察体表胃肠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观察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璧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FD患者共80例,采用数字法分组。38例进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其余42例进入观察组,实施体表胃肠起搏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的症状评分下降幅度大,治疗总有效率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表胃肠起搏治疗FD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体表胃肠起搏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229-02
FD为临床常见症候群,当前尚无有效确切的病因治疗,临床大多给予综合性对症处理,依赖促动力药物,但疗效欠佳,不少患者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近年来,胃肠起搏治疗受到广泛关注。此文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月璧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FD患者共80例,设两组比较,分析体表胃肠起搏治疗的疗效,以下作具体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璧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FD患者共80例,年龄在18~60岁之间,采用数字法分组。38例进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均龄(46.19±3.52)岁,男女分别23例、15例,病程均为(9.63±4.18)年,3~20年不等。其余42例进入观察组,实施体表胃肠起搏治疗,均龄(46.54±3.67)岁,男女分别26例、16例,病程均为(9.34±4.46)年,3~19年不等。纳入条件:①按罗马Ⅲ标准[1],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至少1项,诊断前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②经胃镜、B超、实验室检查,排除食管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糜烂、胃新生物和肝胆胰等器质性疾病。研究开始前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获签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标准。两组年龄、性别和病程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治疗对照组 马来酸曲美布丁一日三次,每次0.1g;法莫替丁一日2次,每次20mg。一疗程10d。
1.2.2 治疗观察组 治疗仪器为WCH型胃肠起博器(泰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让患者取平卧位,并保持静息状态,贴上体表电极,每日治疗1次,于餐后进行,每次30min。电极位置分别为胃体、胃窦、回盲部。乙状结肠的体表投影。刺激频率:胃电为3~4CPW,幅度为腹部贴电极处皮肤有轻微针刺感,或略有灼热感为佳。10次为一疗程。
1.3 疗效标准
症状包括上腹胀、早饱、嗳气、纳差、恶心呕吐、上腹痛。治疗前后对上述症状按严重程度进行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偶而出现或症状轻微;2分为症状较重,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3分为症状严重,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症状疗效评价:显效:临床症状积分降低>75%以上;有效:降低50%~75%;无效:降低<50%。显效+有效=治疗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症状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症状(2.65±0.32)分,观察组症状(2.74±0.21)分。治疗后对照组症状(1.54±0.74)分,观察组症状(0.96±0.15)分。两组中观察组的症状评分下降幅度大,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在胃肠道,胃肠起搏点驱动平滑肌收缩,对胃肠道的基本电节律有控制作用。不少电生理及形态学研究证实,ICC间质细胞为胃肠运动起搏细胞,多分布于消化道的自主神经末梢和平滑肌细胞之间,位置处于环形肌黏膜下边缘和肠肌丛,与心肌细胞起搏细胞相类似。胃肠运动起搏细胞不但是胃肠电活动起博者,同时也是慢波活动主要传播者。体表胃肠起搏工作原理为,胃肠起搏点电活动可被外加电流刺激驱动,利用先进技术产生类似于胃肠基本电节律的生物电信号,经胃体、胃窦及肠在体表投影处输入,促使电活动“跟随效应”,使胃肠节律恢复正常,达到治疗FD目的。在我院分组研究中,观察组(体表胃肠起搏)疗效较对照组(常规治疗)好,表现为症状评分下降幅度大,治疗总有效率高,可见体表胃肠起搏是治疗FD效果显著的方法。FD患者治疗采用体表胃肠起搏方法,治疗安全性较好,观察组无不良反应,有资料指出[3],胃肠起搏可引起皮肤烧灼感,症状轻微、短暂,无胃出血、皮肤灼伤和胃肠穿孔等发生,绝大部分患者可以接受。对于胃肠起搏疗效不佳的患者,应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次数,促进疗效。
体表胃肠起搏治疗FD操作方便,疗效满意,无痛无创伤,简单易行,无副作用,特别是针对卧床患者,可开展床边治疗;为FD非药物治疗提供新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秋实,汪龙德,刘俊宏,毛兰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01):70-72.
[2]冉亚梅,林玲,何雨芩,陈强,纪雷,郎秀琼,黄智勇,杨敏. 数字化音乐胃电起搏治疗顽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03):212-216.
[3]翟宏丽,唐方.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5,(11):865-866.
论文作者:邓晓虹,谢黎(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胃肠论文; 体表论文; 症状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消化不良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