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哲学的主体地位与特征_哲学论文

工业哲学的主体地位与特征_哲学论文

产业哲学的学科地位和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特征论文,哲学论文,地位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34(2007)09-0060-04

继工程哲学之后,产业哲学正在兴起。不少学者就产业哲学的定位、对象和哲学意义等展开讨论。作者所关注的是,产业哲学在科学技术哲学中①的学科地位:产业哲学是科技哲学当前发展的最新阶段,位于科技哲学学科体系的最高层。由此可以得出两点推论:产业哲学的中国特色,以及产业哲学的松散性、实践性和主观性。明确产业哲学的学科特征,对于产业哲学自身的发展,以及对于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产业哲学的学科地位

量子阶梯为科技哲学界所熟知。对象间的关系决定学科间的关系,量子阶梯是科学分类和建设学科体系的基础,但还应贯彻发展的观点。黑格尔曾以发展的思想作科学分类,认为各门自然科学是在所谓“绝对精神”自我变化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体现了辩证法的光辉。然而他的分类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必须以唯物主义对黑格尔的分类思想进行改造。当代科学已经揭示,量子阶梯不仅是空间上存在的结构,而且是时间上演化的过程。因而科学不仅研究存在着的自然界,而且研究演化着的自然。既然自然科学研究自然,那么其中各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理所当然地即是自然演化的各个阶段。这就是由过程的视角理解科学分类的基础。

上述观点同样适用于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中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STS,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样不仅是并列的关系,而且是要依次揭示由自然到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作为这四个分支的结合,科学技术哲学的本质即是研究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这一特定阶段[1]。

随着工程哲学和产业哲学的兴起,它们与科学技术哲学原有学科体系中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STS的关系也就摆在面前。这些学科间的关系无疑同样要以其研究对象间的关系一过程为依据。现在提出的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或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四元论,虽然都还有不足之处,但二者都体现了过程的观点。远德玉教授的技术过程论细致分析了一项技术由原始创意一直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如果接受这一观点,那么工程哲学和产业哲学都顺理成章地属于技术哲学,是技术哲学中的分支。不论取何种观点,产业哲学位于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最新阶段,由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可知,产业哲学在逻辑上位于科学技术哲学学科体系的顶端。至于 STS,大致是发散的问题集,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在各个领域下的相互作用。

现在就是最高(黑格尔)。作为发展的最新阶段和学科体系的顶端,产业哲学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此,张华夏先生所提出自然界层次间的上向和下向因果关系同样适用于学科间的关系。

首先,在上向因果关系中,科技哲学已有的学科或位于较低层次的学科是产业哲学的“初级阶段”和基础。自然哲学、科学哲学,以及原来的技术哲学的相互作用和研究的深入“涌现”了产业哲学。作为科技哲学基础的自然哲学也是产业哲学的基础。例如,IT产业的“双核大战”和英特尔的酷芯,先使本机系统发生了变革,然后必然会给软件、应用、外设、外围、周边、后台服务器及网络、安全、网络存储、产业格局等带来一场根本的变化。许多硬件、软件、网络、应用会在这次变化中自动解体,当然也会产生、联动IT业外的变化,甚至进而推进文化、文明的进步[2]。这一思路显然沿袭自然哲学,将自然哲学的原理扩展到人工自然进而产业领域。科学哲学对概念的清晰分析,一系列关于语境和实践的后现代研究对于科技哲学的各分支,对于产业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原来的技术哲学关于技术本质的研究、打开技术黑箱的努力等更是产业哲学的基础。技术哲学中的重要内容,技术创新,现在已结合科学哲学的视角,强调知识流和认识过程——顺理成章地成为产业哲学的研究对象。至于工程哲学,鉴于其与产业哲学的密切关系而成为产业哲学最贴近的基础,今后的研究将证明这一点。产业哲学如果不基于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原有技术哲学的成果,那么将难以深入,甚至会走向虚妄。

其次,在下向因果关系中,产业哲学超越其他分支。在产业哲学的视野下,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原有的技术哲学有了新的意义,或者说,产业哲学为科技哲学原有各分支开辟了新的视角。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研究不仅为了自身,而且为了产业哲学,为了STS,应意识到自身研究的人文和社会意义,产业哲学对先前的分支有指导和引导作用。例如上文谈到的“双核大战”及其对产业和社会的影响基本上仅限于自然哲学层面的分析,IT产业的实际发展要受到众多社会因素的干预,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甚至全球化的影响。基于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技术创新研究若置于产业之中考察,诸如产业集群中的创新链和知识流等,将会有新的突破。正如玻尔在上一世纪谈到,我们无法由核与电子推知原子的性质,相反,倒是原子告诉我们很多核与电子前所未知的故事。

由产业哲学的学科地位可以推知与科技哲学的其他分支相比较而言产业哲学的特征:中国特色,以及松散性、实践性和主观性。先分析前者。

2 产业哲学的中国特色

较之科技哲学的其他分支,产业哲学具有更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

从研究对象来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而处于现代化的不同台阶和不同阶段,彼此间还发生种种关联,因而这一过程极其丰富多样和极其复杂,产业化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艰难曲折,产业化在其中负有重任。于是产业哲学必然打上国别的特征,在中国兴起的产业哲学必然打上中国特色的印记。

由学科组成的层次可以推知低层学科的普遍性和高层学科的特殊性。在自然科学领域,机械运动、热运动和电磁运动属于基本物理运动而为所有运动所共有,于是物理学和化学在世界各地和各民族普遍适用;各地的地质情况和物种具有某些差异,地质学和生物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人类学会有较大差别。进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科进一步因地、因人而异。从作为共性和研究出发点的经济人假设、生存权和启蒙运动基本理念,到发展权、个人的信仰和审美,由经济学到伦理、宗教和美学,这种差异越来越大。人类全部知识的历史发展就构成一棵不断生长的大树,距根部越近,知识越具有同一性,距根部越远,知识各不相同。科技哲学各分支的情况亦然。自然哲学,可能除地学哲学和农学哲学外,所论所言与国外学术界别无二致;科学哲学也难显特色,所见者或波普尔或劳丹;在提出工程哲学和产业哲学之前,特别在更早时期,技术哲学几乎言必称海德格尔,后来则有斯蒂格勒和米切姆等②。随着工程哲学的兴起,中国特色随之彰显,产业哲学进一步凸现中国特色。强调产业哲学的特殊性并非意味排除其作为科技哲学和技术哲学组成部分的普遍性。如前所述,位于高层的学科以低层学科为基础。但产业哲学在科技哲学学科体系中处于高层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特殊性,具体而言,就是它的地域性、民族性,在本文中,就是中国特色。由此可见,产业哲学的中国特色不仅源于研究对象,而且也是其学科地位所决定了的。研究产业哲学,必然要突出其中国特色。

早在10年前,于光远在其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中就提出,“在自然发展史的讨论中,我们要把工业史、农业史放进去”。工业史和农业史显然就是产业史。于光远强调上述工作“不应该限于一般的、抽象的思辨,而是要去做特殊的具体的研究,向着实践的方向前进,直到在实践生活中显示出这种研究的重要意义”。“侧重于解决人类社会史发展的根本问题”,要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和理论问题。“这个学派的特点必然导致特别关心社会问题——特别是中国经济文化建设”。于光远希望,“自然辩证法工作者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并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从各方面帮助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更大成功”。于光远所强调的特殊的具体的研究,就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的研究。这就是中国的道路。所以特别地“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子”[3]。无疑,在这条道路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产业化。

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的产业哲学要关注以下方面:

(1)初始条件 中国产业发展的起点和过程中的若干分岔点及其对当前产业战略的影响,如解放初的重工业化和现在的再重工业化。1992年转向市场经济对产业的影响等。初始条件具有历史性。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初始条件也就随之推移,产业哲学因而具有了时代特征。

(2)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具有层次,全球化把中国纳入全球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之中。加入WTO提升中国产业运行的规范性,改变竞争格局。在微观上研究产业集群和区域以,以及以生态学的视角审视现存的产业结构。

(3)社会功能 当代中国的产业还有特别重要的社会功能,首要的一点是现代化,对外赶超发达国家,增强国力,对内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以社会转型推动社会结构转型。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都是中国产业发展所需要承担的特殊的社会功能,其他还有如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等。特定的功能必将影响产业结构。

(4)道路 中国产业化的道路必须考虑到新型工业化、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等。新型工业化可以说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的各行各业及彼此间的关系,规定了行业间的轻重缓急;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思几十年来的发展;循环经济则对产业结构具有直接的限定和指引作用。

(5)最能显示中国特色的研究途径是比较研究 如比较产业史,特别是比较同一产业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如中印软件产业比较等。

总之,产业哲学在普遍层面和特殊层面研究对象两者的关系上,前者是理论基础,缺乏这一基础,个性的研究就将缺乏根基而显得空泛甚至虚妄;后者则标志学术地位,并以特殊性丰富普遍性。

3 产业哲学的松散性、实践性和主观性

与科技哲学其他分支相比较,产业哲学显得更为松散和灵活。产业哲学的松散性同样源于其学科地位和对象的特点。

在量子阶梯上,位于高层的物质复杂性和流动性提高,蛋白质的复杂性远胜于分子和原子,而生命则被比作流动和燃烧着的火;相应的,生命科学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生态学、天文学,甚至气象学和考古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科间的渗透愈盛,划界愈难。在科技哲学中,在越来越多使用后现代话语之前,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的边界相对清楚。技术哲学的边界已显模糊。至于产业,涉及太多技术之外的因素,于是除了科学技术外,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都会介入其中。只要看看产业在当代中国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就可以对产业哲学可能涉及的学科有所了解。研究领域涉及面的广泛和研究视角的多方位必然推知产业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松散性。无疑,产业哲学需要明确本学科的对象、规范、方法,以与相关学科划清界限。目前,不少有志于产业哲学的学者致力于为产业哲学划界,以此为产业哲学正名。这种努力固然可嘉,然而若走得过远,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到头来束缚产业哲学的健康发展。由产业哲学在科技哲学中的地位可知,不可能如同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那样为产业哲学清晰划界。产业哲学的松散性反过来说明产业哲学更多受到其他相关学科影响,并从这些学科汲取营养。

产业哲学较之科技哲学其他分支来说具有更多的实践性。自然哲学研究科学家所得出的结论,揭示结论中所含有的哲学问题;科学哲学家研究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在实验室研究中,研究者已能贴近科学家及其工作,但基本上仍是旁观而非参与;技术哲学家研究技术的本质,以历史和现有的技术为对象,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既有案例分析,又试图干预现实,实践性浮现。产业哲学来自实践,指导实践,与实践直接相关。由此也可以推知,在知识之树上,产业哲学的知识接近最高的树枝、树叶,直接从日新月异、各具个性的实践中提炼知识,因而知识处于流动变化之中,由此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产业哲学的松散性。产业哲学的实践性是相对于科技哲学的其他分支而言,并非否定理论研究的必要性。相反,正因为产业哲学的实践性,更需要得到理论的指导。

产业哲学的实践性赋予研究者更为迫切和更强烈的责任感,因而较之科技哲学的其他分支更多地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影响,也就浸润了更多主观色彩。实际上,上文在论述产业哲学的中国特色时已经涉及这一点。后现代的种种流派揭示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但不同知识所沾染的主观色彩有所不同。在知识由下而上的阶梯上,主观色彩由淡到浓。科学以自然为对象,尽管对象的选择和知识的建构过程受到主体的影响,但最后得到的知识本身剔除主观因素,因而普遍适用;技术负有价值已经得到更多赞同,但技术中性说也仍有市场;然而发展到产业阶段,恐怕不再会有人坚持其中性了。与上述分析一样,产业哲学的主观性是相对于科技哲学的其他分支而言,强调其主观性并非否定其客观性。

产业哲学的松散性和实践性说明了产业哲学学科的开放性,向其他学科和实践开放;而产业哲学的主观性则意味着主体的参与,意味着主体在学科中发挥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4 学术交流中的产业哲学

产业哲学以其独特的学科地位、地域和时代特色,以及开放性和主观能动性,因而更需要学术交流,同时也在学术交流中具有特殊价值。

作为在学术体系上位于高端的产业哲学既必须以较低层次学科为先导和基础,因而有必要经常与科技哲学其他分支对话以脚踏实地;又发挥高端学科对低层次学科的选择和引导作用。在发挥松散性特点之时既积极参与相关学科如技术经济和产业组织学等的活动,注意汲取营养,又必须注意与这些学科的区别,凸现哲学视野,在比较和交往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并以自身的独特视角关照和启发相关学科。在发挥实践功能中既要注意一致的理论出发点,积累技术哲学的理论功底,又以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诘问之,以推动技术哲学元理论的发展。在带着价值判断和动机研究之时,既注意尊重事实、规律和逻辑,保持推理过程和结论的客观性,又关注事实和规律如何在特定价值观影响之下被选择,以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保持清醒的头脑。

产业哲学的地域特色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尤为重要,这就是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惟有拥有自己的个性,才能在共性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个性又只有融入共性之中方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和价值。眼下,在这一领域最现实最重要的课题无疑就是全球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从深层上可以说,全球化就是在由自然向社会生成过程中沿着不同道路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国、各民族之间,从经济、政治到文化全方位地和越来越紧密地彼此相关。中国的产业、产业链和产业化必须置于全球产业态势中来理解和建构。反之,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改变了世界的产业结构。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一方面是全球化从经济、政治到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中国经由全球化而影响到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道路具有普遍意义。于是,在“中国学派”中兴起的产业哲学在国际的学术交流中便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于光远希望,“亚洲的文明必须是现代化的文明,因而亚洲要学习世界上进步的文明,同时,亚洲的文明也会以其特殊的传统,特有的创造来丰富世界的文明”[4]。在同样的意义上,中国学派通过普遍层面的交流与国际接轨,与国外学派同步前进,通过特殊层面的交流而融入世界学术潮流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取得自己的地位,为世界学术的发展和全球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7-05-31

注释:

①因而不涉及产业哲学与产业经济学和产业组织学等的关系。

②当然在中国,以上各分支的研究中在方法和观点上或多或少会有马克思的色彩。

标签:;  ;  ;  ;  ;  

工业哲学的主体地位与特征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