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动趋势及对工业增长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论文,所有制论文,变动论文,趋势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所有制结构的变动趋势
1986-1996年我国工业平均年增长17.66%,其中:国有工业增长7.59%,集体工业增长21.50%,个体工业增长43.88%,其他工业增长53.34%,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由于不同经济类型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使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1985年所有制结构为:国有∶集体∶个体∶其他=64.86∶32.08∶1.85∶1.21;到1996年调整为:国有∶集体∶个体∶其他=28.48∶39.39∶15.48∶16.65。如图2所示。
从“公有-非公有”角度看,公有制工业由96.94%降为67.87%,下降了29.07个百分点,但仍占2/3强,居主导地位;相应地,非公有制工业由3.06%升为32.13%,提高了29.07个百分点,发展很快,约占1/3。
二、不同所有制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
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考察,工业增长率为:R=a[,1]r[,1]+a[,2]r[,2]+a[,3]r[,3]+a[,4]r[,4]。其中:R为全部工业产出增长率,r[,1]、r[,2]、r[,3]、r[,4]分别为国有、集体、个体、其他工业产出增长率,a[,1]、a[,2]、a[,3]、a[,4]分别为国有、集体、个体、其他工业上期的产出构成。
上式表明,全部工业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各类(国有、集体、个体、其他)工业各自增长率(r)的高低;二是各类工业产出构成(a)的水平,即所有制结构状况。一般而言,工业增长越快而且其产出构成越高的部门,对全部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就越大;反之,亦然。
基于上述,我们测算了1986-1996年不同所有制工业对我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见表1)。
从时间序列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1993年个体工业及其他工业迅速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都首次超过了国有工业。
三、所有制结构变动对工业增长的影响
1996年我国工业增长率为16.6%。其中:国有工业5.1%,集体工业20.9%,个体工业20%,其他工业23.8%。
假设所有制结构仍维持在1985年的水平而不加调整,那么全国1996年工业增长率只能达到10.8%,而实际上1996年我国工业增长率高达16.6%。也就是说,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动而促进了工业的增长,使1996年我国工业增长率提高了5.8个百分点,即所有制结构调整对我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4.9%。
在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出增量(99595-82297=17298亿元)中,有6037亿元来源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相对于1985年)。
综上所述,第一,我国工业已经进入“混合经济”的新时代。1996年,在我国工业总量(总产值)中,国有工业占28.48%,集体工业占39.39%,个体工业占15.48%,其他工业占16.65%;而在工业增长中,国有工业的贡献率为10.95%,集体工业的贡献率为48.08%,个体工业的贡献率为16.17%,其他工业的贡献率为24.8%。第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经济效果是显著的。1996年同1985年相比,我国工业增长的1/3强来源于所有制结构的改善。因此,要结合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99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