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态社区;规划;生态环境设计
1 前言
建设生态社区是构筑实现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石,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生态社区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主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环境和人四者之间的和谐一,即消耗最少的资源和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社区。构建实现和谐社会的生态社区意义在于:
(1)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人类聚居模式,使其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人类社会生活新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
(2)以城市社区发展求社会和谐,加快经济发展才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3)实现社会和谐是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和谐才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社区从广义上分析是综合社会、经济与自然的符合生态系统,通过维持原有的社区生态系统平衡,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减少废物排放,实现社区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社区。建设生态社区原则是/和谐安全、健康舒适、高效清洁、环境优美0,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发展,物资、能源、信息高效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聚居区。
2 城市生态社区设计理念、原则与基本目标
面对各项资源人为地不合理利用所造成对环境失衡,城市规划者致力于将生态保护、持续发展、和谐观念纳入规划理念之中,因而产生了/生态社区0,即建立安全、健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通过民众参与,落实社区自治;社区资源(包括实质环境资源、文化资源及经济资源等)的持续利用;社区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减量、再使用、回收的政策落实;绿色消费的措施。其基本特点是: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生态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体现节能原则、考虑绿色能源的利用、节约用地、节约资源、贯彻环境保护原则、实施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原则。生态社区建设目标包括:追求居住环境的合理性、舒适性、安全性,注重区域生态规划和布局,广泛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社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良性循环,废弃物的重复利用,减轻对环境生态承载力;建立与推广应用与环境协调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环境与生态动态信息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能引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建立实施民主化、科学化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体系;社区居民共同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境价值观,以及构筑和谐社区的责任,且参与外来专家与机构共同建立具有创造力的环境创造与经营;在生态社区持续演变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
3 城市生态社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生态社区的规划设计是遵循生态理念,围绕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定位,实现各种生态与技术、文化、体育、娱乐相结合型社区产品,包括:
(1)生态智能型社区,强调以生态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高科技与生态产品相结合的社区;
(2)生态文化型社区,主要提倡环境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社区;
(3)生态宗教型社区,主要突出宗教精神与生态文化相结合的社区;
(4)原始部落型社区,主要提供体验部落生活和栖息方式相结合的社区;
(5)生态数码型社区,提供生态文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社区,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6)生态办公型社区,提供生态技术与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社区,满足现代办公需求;
(7)生态工业型社区,提供生态技术与高科技制造技术相结合的社区,满足现代生产和制造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态住区是生态社区最重要的类型,规划设计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使得住区的规划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协调,适应所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②人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环境质量优良并有完善的处理污染措施;
③采取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模式,高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采取清洁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资源重复循环率;
④提供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有利于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⑤尊重住区的文化多元化和民族习俗,保护和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和开发聚居地的文化遗产;
⑥培育住区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倡导生态文明和道德伦理,鼓励住区居民积极参与生态社区管理;
⑦建立政府、建筑机构、住区居民多层次的生态调控管理和决策系统,提高住区的生态适应性。
4 生态环境设计
4.1 空间环境的整体布局
住区规划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形特点,采取多种空间布局形式。采用/点-线-面0空间组合方式,即由/居住区-组团-庭院0构成室外空间规划结构形式,形成多栋住宅组成点状组团围合空间结构,由公共活动场所组成面状空间,由道路联系线状空间。
4.2 空间环境的专项设计
住区空间环境专项规划包括:绿地、水系、道路、建筑小品等环境设计要素。其中绿地规划包括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绿化平面布置形式。因地制宜结合坡地、洼地作为绿化用地,根据建筑布局、环境特点、居民生活要求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系统;将绿化、景观和居住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垂直绿化、屋面、阳台、地面多层次绿化方式;住区绿化提供社区居民交流休憩的共享空间;运用对景、框景造园手法,将装饰性绿地与休憩性、娱乐性绿地相结合,创造多种公共、半公共与私密空间环境。
4.3 环境生态系统设计
生态住区要求节约建筑能耗,采用绿色能源同时,增加辅助能源系统,对于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要求与建筑设计相协调,管道安装与给水系统配套,同时做好防雷与防雨处理;利用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技术等要与地区电网并网;将地热用于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生态住区要求水环境系统中使用节水器具,全部污水处理率和排放率达标,建立中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生态住区要求室外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禁止使用破坏臭氧层产品,室内具有自然通风和机械换气设备;室内声环境小于35~40dB。生态住区要求室外公共照明采用绿色照明,使用发光指示牌和立体照明设备;室内采用自然采光和节能光源;采用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生态住区室外绿地采用具有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实现节约用地、节约资源综合环境保护。废弃物处理按照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分类处理。
4.4 生态控制工程设计
创建生态社区模式满足/节能、节水、节地、治污0的原则,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绿色住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等住宅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及标准,达到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绿化、水文、景观、空气、日照、通风、噪音、无污染、气候、绿色住宅、能源、垃圾等指标要求。生态社区以科技为先导,以推进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住宅住区为载体,全面提高住宅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生态住区建设应充分体现节能原则,并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节能措施,使生态住区的建筑节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5 结束语
文章从城市规划理论角度阐述了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生态社区的基本理念,提出创建城市和谐社区的设计模式,以及城市生态社区的基本规划设计理念,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社区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及推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杉.城市生态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
[2]赵强.城市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整合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刘长安.城市“有农社区”研究[D].天津大学,2014.
论文作者:陈 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