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二幼儿园 张秀英 邓辉琴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名师专项课题《在幼儿园积木建构游戏中提高幼儿视觉空间能力的实践研究》(编号1201440206)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建构游戏因其操作性强、再现生活场景、易发挥创造想象而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幼儿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思考,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寻求并获得知识,也是教师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由于年龄段的不同,幼儿的建构游戏各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那么,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建构能力,事先能进行一事实上的设想和规划,建构活动的目的性比较强,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这方面的组织与指导呢?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我认为,在开展建构活动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我们都知道,任务意识强的孩子,活动目的明确,在学习中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遇到困难想办法克服,做事有始有终。特别是在大班开展任务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建构活动不像其他的集体教学活动,它给了幼儿更多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如果幼儿在活动前有良好的任务意识,他们在活动中就可能三心二意,就不能够善始善终。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呢?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幼儿明确搭建的目的性,有的幼儿由于对主题的目的性不明确,他们往往盲目地去搭建,拿到什么搭什么,搭到像什么说是什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明确搭建的目的性,让孩子说说自己想搭什么,需要什么材料,哪些物体可以组合在一起,围绕自己建构的主题,教师再引导幼儿选取合适的场地,合适的材料进行搭建。如大班主题建构活动——美丽的城市,老师先让幼儿在画纸上设计出城市的规划图,比如哪里是小区,哪里是公园,马路怎么走……明确了搭建任务后,再引导幼儿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拼搭。另一方面:引导幼儿顺利完成任务。大多数幼儿对建构活动都感兴趣,每次玩都兴致极高,但也有个别幼儿对该活动显得不太积极,这时,老师适当地引导和鼓励能使他们产生兴趣。如一位大班的女孩子,由于是单亲家庭,从小性格孤僻,不爱交往,不爱表达,每次集体活动都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为了使她主动投入到建构活动中,老师不断鼓励她进行尝试,刚开始时牵着她的小手一起欣赏其他小朋友搭建好的物品,问她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等。慢慢地,就让她参与到活动中,如别的小朋友拼搭好房子,鼓励她在旁边拼搭一个花园;别的小朋友拼搭好一部车,鼓励她在旁边拼搭一条马路……拼搭好后,再让她当众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等。久而久之,她就喜欢上了建构活动,也融入进班集体活动了。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帮助他们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越来越被人看重。而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往往导致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小皇帝” “小公主”现象常有发生,使一部分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会与他人交往、交流,不管什么事情都喜欢争强好胜,缺乏与其他孩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据我了解,在幼儿园积木建构游戏中,教师大多采取“放羊”的方式,就是提供各种各样的积木建构材料给幼儿自己玩,只要不打架,不跑来跑去就行了。幼儿这样自由、自主地玩建构游戏,或许也能在合作能力方面有所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如果教师有目的、有策略地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建构活动中更好地教会孩子们学会合作呢?我认为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想办法给幼儿创造提供和同伴合作的机会,使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例如:在拼搭大型主题活动时,可以把幼儿随机分成几个小组,给幼儿说明这次拼搭的内容,并要求幼儿们要合作来拼,共同完成这个主题活动。刚开始幼儿们拼的作品可能相互之间没有联系,不能组成一个有联系的主题,这时老师就要教幼儿们怎么去拼,你拼树和草地,他拼楼房,她拼马路,这样就共同完成了一幅完整的主题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幼儿参与合作的语言,使一些胆小、内向的孩子也能顺利参与到合作性的建构活动中,如“我也来一起拼可以吗?”“我来帮你,好吗?”“我们一起来拼,你觉得怎么样?”这些合作性的语言能够为幼儿的合作行为作好铺垫。
三、注重因材施教
对搭建任务不明确的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进一步细致地观察图片、照片等资料,提出具体问题,如:你想搭几层的楼房呢?你搭的楼房是什么形状的呢……对于搭建中有困难的幼儿。通过示范等方式,适当提供一些技能技巧的方法。比如,有的幼儿不会建构圆角墙面,教师就可以与其讨论见过的圆角墙面上的砖头的形状以及堆积方式,引导其选择大小、形状适宜的积木进行建构或由教师引发讨论如何有所创新,如何使建构物更加完善。对于搭建速度较快,任务明确的幼儿,教师可通过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协调自己的作品与同伴搭建物之间的关系,逐渐学习与同伴共同搭建,在协商中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如在一次主题为“动物园”的建构活动中,有的幼儿草草率率拼搭好了老虎、狮子,老师便向他提问“老虎、狮子这么凶猛,没有围栏怎么行呢?”有的幼儿很快就拼好了旋转木马,老师便引导他在旁边拼一个售票员。
四、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民族之魂。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也深知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大班幼儿思维特点,在建构活动中采取适当的方法,使之更好地发展。首先,在建构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孩子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因为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孩子会自发且旁若无人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造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建构活动始终要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和创造性的心理氛围。有时他们的想法也会超越现实,甚至很荒诞,我们也不以成人的标准横加指责,而是敏锐地捕捉其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有效的引导,使幼儿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想象,主动选择,从而表现出其独创性、特异性。如:某位幼儿天天上学都遇到塞车,于是就萌生出发明一种有翅膀的车的想法,这样,在遇到大塞车时,汽车张开翅膀就能飞到天上避开塞车了,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想法。此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并在幼儿拼搭好,就作品的“创造性”方面在全部幼儿面前进行评价、学习。其次,布置富有创意、激发幻想的建构区域环境。在我们的建构区域中可以设置一幅“流动”作品,每周轮流一次,由上一个小朋友拼一个半成品,后面的小朋友接着拼下去。也可以在建构区域中设置一面白墙,供幼儿们自由想象,涂鸦,画未来世界、画恐龙、画外星人……就这样,环境中隐含了许多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因素,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总之,在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要结合游戏情境和主题,更要适合不同幼儿的特点。有效的指导策略一方面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教师对于教学方法、技能灵活掌握的情况,。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 我们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提炼出更有效的指导策略,让孩子大胆想象、操作、嬉戏,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论文作者:张秀英,邓辉琴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幼儿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大班论文; 主题论文; 活动中论文; 目的性论文; 《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