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作为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加强对其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进行概述,并且提出了加强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措施,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前言: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飞速发展下,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是更加激烈。施工技术作为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我们必须加强对其优化,进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优化的措施,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现代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中,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管理需求,施工企业的技术优化管理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施工技术优化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施工技术管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标实现、对施工综合成本管理目标实现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近年来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优化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针对施工技术优化管理工作重要性,施工企业从自身管理架构以及企业技术力量强化入手,以现代施工技术优化管理方式实现了企业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强化,实现了企业综合市场竞争了的提高。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材料的不规范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一味的谋取利益,购买一些价格低廉且施工质量较差的施工材料,尤其是钢筋原材料方面的采购上,因为通常好钢材的价格是劣质钢材价格的几倍。所以,不少的建设施工单位则会选择一些价格低廉低钢材,以此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加强利润率。除此之外,还有砂石等原材料,砂石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其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不少施工单位为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采用一些价格较低的石粉代替砂石,造成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标准,及其引起建筑桩基偏差,甚至是出现房屋建筑工程渗漏水的现象。
2.2 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施工人员作为影响施工质量的主导条件,其施工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然而在其施工中,通常来说农民工占据的比例较大,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地培训,就直接上岗就业,且对施工安全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在施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施工进度及质量。
2.3 施工技术方面
2.3.1 桩基技术存在的问题
桩基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部分,桩基的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桩基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结合建筑物承载力及沉降的程度进行,沉降技术是作为复杂的一些工作,在进行桩基抗压力计算的时候,按照竖向及横向压力计算,最后由复合受力及水平荷载力对桩基施工进行有效确定。在现阶段,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沉入桩、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其中,钻孔灌注桩因其极易受到天气的影响,造成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增大。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检验手段还不够完善,这是钻孔灌注桩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3.2 屋面防渗漏技术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渗施工中,防渗技术是为保证建筑工程安全使用地有效手段,是提高建筑物使用年限地重要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建筑屋面进行防渗施工的时候,不少施工人员的自身水平不高,造成施工技术的不到位,严重的影响到屋面防渗效果的有效体现,使得建筑工程存在质量的隐患,延误工程进展。此外,施工人员在进行屋面防渗技术施工时,因自身工作素质低下,对工作不负责,施工不仔细,偷工漏工常常出现在屋面防渗漏施工中,最终使得建筑物完成后,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漏水的现象,降低建筑物使用寿命。
2.3.3 混凝土质量问题
混凝土的养护和质量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其一,混泥土的养护问题。主要是因为养护的时间未根据相关规定标准进行,造成了养护的时间较短,同时,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地浇水。第二,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因为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或是配合比设计的不够合理,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因为搅拌速度及时间的不符合标准,造成了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蜂窝及麻面的现象。第三,保护层的厚度不符合标准。其问题出现不仅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还将造成工程完成之后使用的安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给工程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
3 加强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措施
3.1 施工质量监控
为了能够使建筑工程质量更近一步,极其需要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质。以工程的特点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施工设备,选择材料时,需要将材料质量及机械设备的性能当做选择的基本,以此作为评判。因为结构主体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控,以进一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3.2.1 土方工程
基坑开挖时,应当保证开挖几何尺寸、标高,边坡应修整整齐,挖方和弃土应距槽边1.5m 以外堆放,且高度不宜超过1.5m。另外,基坑深度不得超过设计基底标高,如局部地方超挖,应用砂石填补夯实。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3.2.2 钢筋工程
材料质量是保证钢筋工程质量的基础条件之一,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有合格证,进场钢筋按有关要求进行分批取样检验。施工作业层要执行交底制度,放样、绑扎前,钢筋工长要组织技术交底,解决施工重点难题,使操作人员的心中有数,照章作业。同时,现场应查对标志,检查外观,钢筋表面应清洁、无损伤。钢筋加工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业必须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要求。放样时要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即考虑钢筋交汇处相互穿插条件,钢筋相互之间、钢筋和预埋铁件之间、钢筋与安装预埋之间要相互避让,避免现场硬撬硬打影响质量。
3.2.3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包括计量、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过程,各个施工过程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影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最终质量。对于混凝土应重点抓材质与试验、配合比及计量、搅拌及运输、浇筑及振捣、拆模及养护五大主要环节。配合比应由试验室按送样试配确定,严格计量。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此要严格控制加水量。同时,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应符合有关规定,混凝土供应,必须保证输运混凝土工作的连续性。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垫块是否按要求垫好,模板的位置、标高、尺寸及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是否浇水湿润等。浇筑完成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浇注混凝土时要注意保护钢筋及外墙砖,外墙板的防水构造,不得使其损坏,专人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移位,发现漏浆等现象专人检修。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 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
3.3 采用先进的设备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采用设备实际就是对施工基本的保证,对工程施工来讲,就算有建立良好地施工技术管理的体制,但是却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其工程建设质量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说,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积极采取先进技术及设备,将施工技术与人工的相互协作,进而有效的提升工程施工进程,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减少工程建设成本。
3.4 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是影响建设质量的主要部分,良好低施工质量可以促进工程目标地发展,所以,大力发展管理水平就成为当下主要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管理的体制,其管理的人员应具备较高专业的水准及管理的水平,所以企业应着重对人才引进及培育的工作,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提升技术安全培训的力度,实施人才开发及储备的工作,以此保证高效的投入工程施工建设工作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其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使用的功能及其寿命,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经过对建筑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提升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进而使得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策探析[J];科技传播;2013,20:88+86.
[2]刘孝龙;张可法;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199.
论文作者:晏振起1,杨念国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桩基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