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智商、情商和情商教育(注:本文是关于我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定位的国家报告之一)_情绪理论论文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智商、情商及情商教育(注:本文是国家级课题“我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地方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报告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商论文,地方化论文,贫困地区论文,义务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一直重视人的智力的开发,并且有一个衡量智力的测试系统——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现代西方一些杰出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在人的智力商数以外,还存在着另一个生命科学的参照元素,叫做情商,亦即情感智力商数(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etiene,简称EQ)。情感智力商数反映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大量实验证明,情商比智商对学生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状况,决定他的发展前景。

一、智商及其误区

智力测验是通过测验的方法来测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智力测验最早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Binet.A)创造。他认为智力随年龄而系统地增长,每一年龄的智力,可用该年龄大部分儿童能完成的智力作业题来表示。1905年比内与西蒙(Simon.T)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Binet—Simon Intellige-nce Scale)。1916年美国心理学家推孟(L.M.Terman)将比内——西蒙量表译成英文,并修订成适合美国文化背景的智力量表,称为斯坦福——比内量表(Stanford—Binec Intelligence Scale)。

智商是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施太论(L.W.Seern)提出,是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数,即智力商数,或称比率商数。

由公式可见,任何年龄段的智商相当于平均水平的儿童的IQ乘以100,智商大于100表示智力水平比平均水平高,智商小于100表示智力比平均水平低,通过这种方法测定的智商不仅可以比较同年龄人的年龄差异,还可以比较不同年龄人的聪明程度。但这种确定智商的方法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事实上,人在达到一定的实际年龄之后,智力年龄的发展就停留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时再用上述方法计算智力年龄就不再有效了。为了更准确地评价人的智力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Wechsher)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所谓离差智商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偏离本年龄组平均水平的方向和程度,也就是表明被测者的分数相对地处于同年龄组的平均数之上或之下多远。

有关智力测验和智商的研究到现在已进行了近百年,但在这个庞大持久的研究和应用活动当中,“什么是智力”这个问题从未得到令人完全满意的回答。同时,就智商能在多大程度上预测一个学生未来的成功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心理学家的争议。美国耶鲁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mberg.S)把传统智力测验的缺陷概括为:

首先,传统的智力测验在内容上是不全面的,它们未能把构成智力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社会智力涵盖在内,其次,传统的智力测验一般未能控制知识与经验因素的作用,由于对测验材料的熟悉程度不同,客观存在测者实际使用的心理资源不同,这也影响到测验结果的可比性。再次,传统的智力测验一般都是随时测验,这实际是受“好就是快”的世俗偏见所累,第四是测验焦虑问题,有些人在测验时很容易产生焦虑,所取得的成绩并不能反映他的实际能力。

在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传统智力测验的缺陷中,最重要的还是有关传统智力测验所能揭示的智力内涵本身的缺陷。由于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智力内容明显范围过窄,无法真正反映一个人的智慧能力,所以心理学家果断地致力于拓展智力概念的内涵。

二、情商及其涵义

“情感智商”这一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P.Salo-vey)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J.Mayer)教授提出的。他们在1990年把情感智商描述为由三种能力组成的结构,它们是:准确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有效地调节情绪的能力;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过程的能力。

1996年沙洛维和梅耶对情感智商概念进行了新的修订。修订后的情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

(1)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自己情绪的能力。(2)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辩认情绪的能力。(3)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4)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能力。

2.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

(1)情绪思维的引导能力。(2)情绪生动鲜明地与情绪有关的判断和记忆过程产生积极作用的能力。(3)心境的起伏使个体从积极到消极摆动变化,促使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4)情绪状态对特定的问题解决所具有的促进能力。

3.理解与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

(1)给情绪贴上标签,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的能力。(2)理解情绪所传递意义的能力。(3)认识和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4)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

4.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

(1)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情绪的能力。(2)根据所获知的信息与判断,成熟地浸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3)成熟地监察与自己和他人有关的情绪的能力。

三、智商与情商的关系

正如智商被用来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智力一样,情商亦被用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情感智商的高低。如果说智商分数更多地是被用来预测一个学生的学业成就,那么情商分数则被认为是用于预测一个学生能否取得职业成功或生活成功的更有效的东西,它更好地反映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值得注意的是,智商与情商并不是相互抵触的。高情商者也可能具有高智商,低智商者也可能具有低情商。事实上,智商与情商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关性,对学生来讲,无论哪一方面存在缺陷都会对其以后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情商教育

长久以来,智商一直被视为个人事业成功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先决条件。但情商概念的问世使人们认识到,所有伟大的成就——不管是牛顿的或是爱因斯坦的——不能纯粹仅视为是伟大思想的成果,因为缺乏具有动力的情绪及“实有预感”的感觉或直觉,是绝对无法造就这一切的。情商理论不仅能帮助一个学生逐渐建立人格的力量,拥有健康人生,更重要的是它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人格素质,进而推动社会美德和民主的进步。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而教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必须塑造健康、丰满的人性与人格——如稳定的情绪,不折不挠的精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谐良好的人际沟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突破“IQ思考模式”,走出“智力至上”的误区,并注并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问题和EQ能力,这是培育“良好个人”的前提,进而也是建设“良好社会”的前提。

在情商教育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其提升EQ的基础教育可远朔自1960年的情感教育运动(affective education)。其理论基础是:心理性或诱导性的教育要能成功,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的内容。目前,美国的情商教育以“自我训练班”为先驱。自我训练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个人及人际互动中发生的感觉。与自我训练相关的课程名目繁多,诸如“社会发展”、“人生技能”、“社会与情感课程”及“个人智能”。其共同的主旨是使社会与情感的提升视为正规教育的一部分。美国情商教育的另一途径是将情绪教育融入既有的课程,如图文、健康教育、自然、社会等。

有一个传统的字眼可以涵盖EQ的主要内容,即人格特质。乔治华盛顿大学社会学家艾米达·艾兹阿尼(A.Etzioni)说,人格特质是“道德行为的骨血”。EQ中的人格特质的主要成份是:自律、自我激励与导正、同理心等,这些就是情感教育的骨髓。

当然,成功的情感教育必须紧密配合儿童的成长阶段。情绪发展与其他能力的成熟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认知能力及脑部要生理上的成熟。进行情感教育,学校责无旁贷,而且这决不能仅仅靠口耳相传,而是要让学生不断进行情绪与社会技巧的实际演练。

标签:;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智商、情商和情商教育(注:本文是关于我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定位的国家报告之一)_情绪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