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700)
摘要:目的 分析去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18日-2016年5月18日收治的需要大剂量输血的患者122例,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均占据61例。其中对常规组采取一般输血方案,对实验组采取去白细胞输血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8%与27.87%,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大剂量输血患者采取去白细胞输血方式可有效保证输血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大剂量输血;去白细胞输血;应用效果
白细胞可通过消化、吞噬[1]等活动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进而帮助机体达到良好的防御保护功能,进而抵抗细菌与微生物的侵害,属于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但是在进行异体输液治疗时将容易导致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性,因此,进行输血时,一般情况下会将白细胞去掉再进行输血,相比常规输血模式,可有效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性[2]。帮助人体有效避免或者降低输血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现象。为此,本次研究对需要大剂量输血的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输血方式,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18日-2016年5月18日收治的需要大剂量输血的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纳入本次研究。
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均占据61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男女患者之比为33/28,年龄21-69岁,平均(45.12±3.20)岁;18例消化科,21例血液科,22例妇产科;实验组:男女患者之比为34/27,年龄22-68岁,平均(45.20±3.44)岁;19例消化科,22例血液科,20例妇产科。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常规组采取一般输血方案,对实验组采取去白细胞输血方式,严格依照试剂说明书上的内容进行操作。
1.3 判定标准
1.3.1 去细胞标准:给予去白细胞输血,将红细胞浓缩悬液通过白细胞过滤器,并将白细胞去除达到99%,白细胞的参与量在5.1乘以10U以内,红细胞回收率达到90%-96%之间[3]。
1.3.2 不良反应:输血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过敏、发热等,其中过敏表示出现局部或者全身性的皮疹现象;发热表示相比输血前,温度上升≥1°且伴有寒战等现象[4]。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相关数据纳入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c±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8%与27.87%,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白细胞可通过消化、吞噬等出现免疫反应,进而帮助机体实现防御功能,抵抗外界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属于血液中的重要成分[5]。但是在血液制品中有了白细胞的存在却如同含有污染物,进行同种异体输液工作时容易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性,因此,进行输血治疗时,通常将白细胞去掉再进行输血治疗,相比传统输血方式,可有效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帮助患者将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有效避免或者降低。
进行大量输血工作时,人体可产生人类血小板抗体、白细胞抗原HLA等免疫性抗体[6],进而促进机体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现象。目前临床上进行去白细胞输血属于一类较为安全有效的方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治疗中,其工作原理是将红细胞悬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去除,进而减少或者避免由于大量输血引发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帮助患者降低病毒的传播。
对患者进行大剂量的输血可使得机体中出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血小板抗体等免疫性抗体,由此可引发机体输血不良反应现象。许多临床研究发现[7-8],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使得输血产生的副作用明显降低,其中血小板白细胞复合物(PLA)可有效促进白细胞存有的杀伤能力,引发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性加强,进一步促进血管内皮因子白细胞的受损,进而涉及到多个脏器的损伤。采取去白细胞滤器有利于避免浓缩红细胞中出现PLA,消除产生的PLA,使得血液保存质量较佳。
对常规组采取一般输血方案,对实验组采取去白细胞输血方式,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分析输入白细胞后可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现象,可伴有传播病毒的可能,引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情况,进而传播病毒。
本次研究对常规组采取一般输血方案,对实验组采取去白细胞输血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低于常规组。说明对于需要输注大量血液的患者来说,含有白细胞的同种异体红细胞混悬液可引发多种免疫性的抗体,进而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且在输血的过程中,还与血液在存储过程中释放的细胞因子、脂质、补体等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关联[9]。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对红细胞悬液保存7d以内的时间再给予去白细胞操作,有利于获取更少的不良反应现象。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其自身的病情较为复杂,导致机体的免提系统较低,明显降低了对于各种屏障系统的免疫功能。因此,采取去白细胞输血操作可将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时进行调整,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综上情况可知,对大剂量输血患者采取去白细胞输血方式可有效保证输血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潘晓红.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118-119.
[2]李明,邓卫.去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5):49-51.
[3]董海伟.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76-78.
[4]张守潘,周燕,盛夏等.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710-3710.
[5]刘名霞.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5):1-3.
[6]林厦.去白细胞输血及大剂量常规输血的临床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4):119-120.D
[7]管翊冰.严重失血患者应用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65.
[8]纪云鹏,朱红芹,蔡莉等.对洗涤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删除白细胞清除率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0):1044-1045.
[9]周玉洁.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30):40-41.
论文作者:欧阳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白细胞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常规论文; 大剂量论文; 发生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