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_先进文化论文

构建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_先进文化论文

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和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深刻揭示了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文化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社会要求和谐文化与之相对应,同时和谐文化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表现。建设和谐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从文化功能看其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人类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程度,往往是与文化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文化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人类不仅必须有物质的经济生活,而且也总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1] 文化具有多重功能:

首先,它具有认知功能。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是人类两大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文化是人们在这两大实践活动中,逐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思想结晶,它日积月累地形成和深化各种知识性判断,培育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综合、归纳和提炼的思维能力和试验方法,从而完成一次次认识的超越,得到一个个新的发现,形成许许多多的创造发明以造福人类。

第二,它具有教化功能。从词源学上看,东西方社会对“文化”一词的最初使用,虽然解释的角度不同,但涵义都着眼于文化对人的思想感化和道德养成。文化之所以能起到教化的作用,是因为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在自己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积淀而成的,它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规范,向人们提供了真假、善恶、美丑的是非标准。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伦理道德都是以特有的文化作为铺垫的,现代化国家中文化仍然担当着教化社会的任务。

第三,它具有沟通功能。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为了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总是要结成某种形式的相互关系,并进行交流。文化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比如,语言、文字、绘画以及现代社会的报纸、电影、电视、网络等文化传播载体,成为人们相互认识、沟通情感、交换看法、讨论问题的基本工具和主要途径。一个国家内部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沟通,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也需要交流沟通。经验证明,文化越发达,社会沟通就越顺畅,先进的文化有助于实现最有效的社会沟通,庸俗的、不健康的落后文化只能制造社会沟通的障碍,危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第四,它具有凝聚功能。国家是整体性的社会构造,分居不同地域的一个个家庭、具有各自主见的政治组织、从事不同行业的经济机构、占有不同资源的社会阶级和阶层等,是国家整体构成的各种要素。民族也是个整体概念,单一民族的国家也好,多民族的国家也好,民族总是由许许多多的人群组成的。因此,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整体性的实现需要有一种共同的价值认同,并由此形成象征和体现国家与民族整体的精神,从而使散在的不同力量能够形成合力。文化的凝聚功能体现在,它通过定型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打造一种符合整体性要求的价值导向,在国家和民族内部产生向心力。

第五,它具有传承功能。人类社会古往今来构成一部世世相承、代代相袭的历史,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甚至每个家族,都有自己昨天的经历,历史不能随意切断,人们总是在前人走过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而且人们要在现实的今天生活得更好,要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必须了解昨天,必须总结前人的利弊得失,以便继往开来。这样的历史传承就是通过文化来实现的。记录文字、储存记忆、考古文物等各种文化活动,为历史世世代代的延续提供了基础,人类的生活经验得以流传扩散,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得以日积月累。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传承越悠久,现代化建设的资源就越丰厚,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第六,它具有娱乐功能。文化是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特殊产品。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别之一在于它不只是为生命而活着,人除了维持生命和繁衍后代的生命机能之外,还需要有各种情感和精神上的满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概括为五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包括食物、氧气、水、睡眠、性欲等;(2)安全需要,包括安全感、稳定感、秩序等;(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社交、情感等;(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威信和成功等;(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实现自我的潜能和发挥自己的能力等。这五个层次其实大多需要通过文化来满足。文化以各种形式的产品和活动,为人们提供视觉、触觉、味觉上的享受,为人们创设舒心快乐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缓解工作和精神上的压力。物质文明越发达,精神需求也越增长,由此推动文化不断向更高的水准发展。

以上这些功能几乎每一种都与社会和谐相关,教化、凝聚、沟通等功能直接对社会起着协调的作用,认知、传承功能代表着知识的传递,娱乐功能表现着精神的释放,间接对社会和谐起着润滑的作用。社会和谐需要各个层面提供基础,而文化特有的功能则使它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价值契合

在引领社会发展中,中国共产党总是适时地提出文化建设的先进纲领,以实现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在民主革命时期,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全面执政以后,党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又揭示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目标。当前,党中央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任务。胡锦涛同志在最近召开的第八次全国文代会第七次全国作代会的讲话中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这里,“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是这一主题中的两个关键词,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不是同类项上的概念。先进文化指的是文化性质的一个价值判断,而和谐文化指的则是文化的一种发展状态。与先进文化对应的是落后文化,与和谐文化对应的是不和谐文化。先进文化反映的是一种文化的文明程度,而和谐文化反映的是多种文化的相处关系。先进文化是由文化的价值取向、思想内容、服务对象以及表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和谐文化则是由各种文化的相互关系决定的。两个概念指向不同,因此不能相混淆。

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虽然涵义不同,但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先进文化起的是文化引领的作用,其目的是促进社会整体文化的提高,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是其追求的必然目标。先进文化显示的是其社会垂范的价值,强调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谐文化意味着对社会多元文化现实的承认,社会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文化,社会文化是个多层次叠加的结构、多样性构成的整体。文化多元是由世界多样性和人的差异性决定的。广袤无际的宇宙、纷繁变化的世界、错综复杂的事物、千差万别的人群……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充满着想象空间,也产生着截然不同的精神需求。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内部,人们也不可能用同一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不可能用同一种生活态度对待社会,不可能用同一种价值取向实现自我。因此,多元文化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事物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实况。马克思主义也是承认事物的多样性的。”[2] 江泽民同志也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3] 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下,文化差异容易引发矛盾、摩擦、碰撞,如何使各种文化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先进文化是多元文化的有机构成之一,作为占主流地位的文化形态,其对社会的作用集中表现为它引导多元文化的能力。促进各种文化协调相融、和谐发展,是先进文化建设的目标。

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密切关联表现为两者的价值契合,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党的领导下,先进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保证。多元文化的合理性在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并不能保证文化需要的健康性。和谐文化不是无原则的文化自流,要使多元文化呈健康发展的态势,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思想前提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这样的思想前提。和谐文化的功能就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先进文化的指向同样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两者在文化诉求的目标上是完全相契合的。因此,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同思想前提,是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相同原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文化从思想上保证了和谐文化的健康发展。第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目标取向高度一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需要全体人民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需要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健康的思想素质,这就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取向。先进文化建设服从于这一目标取向,和谐文化建设同样以此作为目标取向,多元文化的差异统一于这一目标取向。第三,在人民利益实现上,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功能完全相吻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共同的功能体现。多元文化是个多棱的复合体,比如,有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文化,也有各种来源、各种样式的支流文化(也称亚文化);有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文化,也有各种纯娱乐休闲的中性文化;有高品位、高层次的精英文化,也有适应面宽泛的大众文化;有各种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有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另外还有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等。这些区分表明它们各具自己的文化特征,它们既有差异,又相互交叉融合,共同构成多元文化的多棱复合体。所有这些文化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民利益的要求,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在充分满足人民利益的功能发挥上是并行不悖的,人民利益是两者的价值契合点。

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中国发展历程,显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在经济腾飞、政治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步。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是多要素的,经济搞活的单一途径还不足以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活力。经济和政治建设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4] 中国社会呼唤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作为支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有建设和谐文化的许多优势条件。首先,马克思主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共产党实现人类解放的宏大使命,揭示了共产党与广大人民利益高度一致的先进性本质,揭示了共产党为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目标,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动力。其次,中国具有悠悠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并且曾经创造过世界古代文明史上的辉煌,“创造了饱蕴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文化”。[5] 因此,中华民族并不缺乏文化资源,前哲先祖给我们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中国丰富的文化不仅维持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而且也蕴藏着中华民族应对当代世界现代化发展现实的力量。积淀丰厚、内涵深刻、样态多姿、覆盖宽广的中国文化为建设和谐文化打下了良好和可靠的基础。再者,历史实践中,党始终坚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和正确方针对待本国的传统文化和一切外国的舶来文化。尤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宽广的世界胸怀和世界眼光已经进入党的执政理念之中,积极和大力吸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受到高度重视,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有利因素。以上这些优势条件,使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任务和目标。

当然,具备优势条件不等于现实兑现,要使这些优势条件转变为文化和谐的客观事实,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就现实而言,我国确实存在着一些影响文化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目前文化生产的成果还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诚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成就不容否定,但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中国多样化发展态势的现实下,面对文化需要多层面、多棱状、多形式的格局,我国文化生产无论是从质还是量的角度考量,都还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既缺乏满足社会需要的文化精品,又存在某些领域的“文化死角”,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和谐文化的建设。第二,主流文化对各种支流文化的渗透性、影响力还不够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必须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导。但是,一方面,当代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社会变革的新情况,使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文化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各种支流文化参差不齐,良莠并存,不同程度地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文化地位。不改变这样的情况,不能有力地回击各种挑战,和谐文化建设必然受到影响。第三,文化建设的协调机制尚不成熟和完善。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有效的协调机制作为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文化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但是不顾社会效益片面追逐利润的动机、拜金主义的思想,常常导致非和谐的文化现象发生,而我国的文化机制在一些环节上缺乏对此进行有力遏制的作为,从而影响和谐文化的建设。第四,迷信、腐朽的思想意识还有一定的市场,因此非健康文化、落后文化的存在难以避免。我们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并不意味着允许非健康文化、落后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多元文化为满足社会各层次、各方面的精神需要创造了条件,但也潜伏着思想倾向、利益追求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失衡隐患。这种隐患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生活方式、精神需求、价值取向、利益标准等方面参差不齐,在创造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可能造成社会群体发展的不和谐,甚至形成矛盾冲突。二是一些腐朽糜烂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文化作品、迷信活动沉渣泛起,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乘机而入,腐蚀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这些非健康文化、落后文化散布迷信的、腐朽的思想意识,毒害人们的身心,破坏社会的团结,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因素,必须加以坚决的抵制和清除。

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建设的优势,大力克服影响和谐文化建设的不利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实践中,中国社会正在寻求并逐渐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和谐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将“发展”视为“执政为民第一要务”的实现途径,也是人民群众齐心合力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基础。能否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检验,也是人民群众满意度的体现。中国社会呼唤和谐,和谐社会要求建设和谐文化。跛脚的发展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在和谐社会中才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社会和谐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各种关系、各种力量、各种利益的协调。和谐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寻求共识,有共识才有和谐。和谐文化承载着促进社会共识达成的重任,“要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和谐社会建设”。[6]

标签:;  ;  ;  ;  ;  ;  

构建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